非常高興,也非常榮幸接到邀請,第一次來到貴州,來到湄潭來學習,感到耳目一新。今天,農業發展還很少有能夠拿得上縣委書記的餐桌的,基本上都是GDP崇拜,都是工業化崇拜,都是城市化崇拜。都認為,農業在GDP中的比例越來越少了,如果按照 GDP的考核,就沒有必要發展農業了,那么,我們中國可不可以干脆不搞農業了?湄潭這樣一個先進的作法,需要大力宣傳,可湄潭很低調,沒有去宣傳,如果是在有些地方,馬上就把它捧出來,所以,太遺憾了。
我們感受到,現在很多食品形狀還是那個食品,外形沒有改變,但是里面的要素就不一樣了。我到山西大寨,對農業學大寨有過反思,農業學大寨學得徹底的地方,后來水土流失很嚴重。因此,我們農業要順應發展規律,按照中國古代的觀點,就是天人合一,現在就是所謂的科學發展,也就是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兩型發展。在我們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個“綠色湖南”的口號,具體就是青山、綠水、藍天。從湄潭的發展來看,實質上就是“綠色湄潭”,就是兩型發展。
湄潭的農業發展可以貼上一個標簽:兩型農業。湄潭確實做到了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目前這種化肥農業到底能走多遠?同時我們靠資源投入支撐農業發展到底能走多遠?湄潭是一個農業大縣,也是一個邊遠的山區縣,搞工業化、現代化肯定拼不過發達的地方。而且那些發達的地方已經出現一些問題,像太湖的污染治理,像洞庭湖的污染治理,花了那么多錢,每年以億計的財政資金來治理,造成了多大發展代價?還要一些地方,過去把那個古村落拆掉,建設所謂的新農村,像城市一樣的村莊,現在卻又花十多億來仿造古村落,這難道就是現代化的代價?如果鳳凰縣過去搞現代化,將鳳凰古城拆掉建高樓,鳳凰就不是今天的鳳凰了。所以,我跟鳳凰的人開玩笑說,有時候有些地方(不是所有地方)不發展就是發展。
現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最寶貴的資源是什么?最寶貴的資源是能夠有一個生態環境保護很好的宜居“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大家都會向往那個“樂土”,到那個地方去定居。因此,湄潭兩型發展要堅持到底。沒有工業化和現代化在常人看來是一個不足,恰恰是湄潭的優勢所在。這樣有一個后發的優勢,既可以借鑒現代化科技的優勢,又可以吸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傳統智慧。這就可以避免走發達地區的一些老路,不走彎路。同時,隨時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現代化三化的同步推進,農業的發展也處在一個新的階段——一個轉型的關鍵階段,中國的農業發展有條件有必要超越西方工業化農業的發展規范,走兩型農業的發展道路。因為中央也提出,要發展兩型農業。農業現代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不是結果。那么,兩型農業在湄潭的實踐,將為中國的農業發展樹立一個新的標桿。
今天的會議是湄潭作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25周年的座談會,不是一個純粹學術座談會,湄潭農村改革試驗區是全國不可多得的一個標簽。像這樣一個改革試驗區,這樣一個經驗總結,這樣一個政策標簽,這樣一個改革標簽,作為一個三農人,我們特別呼吁貴州省委、省政府予以高度重視,加大對湄潭試驗區的支持,為中國農村改革起到更好更典型的示范效應。
(本文根據作者在湄潭農村改革試驗區成立25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錄音整理而成)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