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養老資金互助社為支點重建村社共同體經濟
——河南信陽郝堂村的村莊建設實驗
我第一次到郝堂是2009年9月,之前去了很多鄉村。郝堂與我心目中的新農村也有差距,我村我素、我村我品、我村我業、我村我家、我村我根,建設一個500年都存在的村莊是我心目中的新農村,但當時看見胡主任人不錯,心想可以做點事情。胡主任想幫助老人,那就做一個老年資金互助社吧,你找7個人,我先投入5萬元,不要利息。怎樣保證你干事情很輕松呢?肯定不是你自己做,所以我們找了7個人每個人出兩萬,最后搞章程,胡主任說讓我給個章程,我說不行,我來協助你們做章程。結果他們自己制定章程,最后吵架吵了幾十個小時吵出來一個章程。郝堂就是這樣開始做項目的。后來,
我
我過去在樂施會的時候有句話叫“助人自助,自助助人”,現在郝堂村我改為“助人互助、互助助人”,是對樂施會理念的一個改進吧。我們要把農民組織起來,通過讓他們互助來做他們自己,所以我們非常看重對組織的建設。組織建設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經濟基礎,組織的經濟基礎是什么?我們的嵌入點是金融。
我們做的第三句話是“在做協作的過程中間培養協作者”,新農村建設中需要很多協作者,為什么要建設一個協作者中心、一個鄉建院呢?是因為要把很多人網羅到這個體系中來,希望我們的協作者隊伍不斷壯大。協作者隊伍不斷壯大要在協作過程中不斷培養,所以我們把鄉建院的總部設到郝堂村,把它作為協作者的總部、培訓人的基地,我們在工作中帶徒弟。
“以養老資金互助社為支點,重建村社共同體經濟”,村莊的變遷是由傳統的家族共同體社會過渡到今天的村社共同體社會的,也就是從以前以家族共同體自治為主的社會變為成現在的村社共同體社會。村舍共同體的社會經濟基礎變成了集體經濟,家族也是一個集體,是以村社共同體自治作為我們黨政自治。今天我們看到的郝堂,經過鄧小平時代的分田單干變成了小農的分散經濟、無主體社會,變成了一個無主體自治的村莊。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個小村莊的農民都有可能成為政治貧民、社會流民和市場賤民,因為我們沒有共同體。今天很多地方的農民很苦,在村莊內部也幾乎沒有政治權力,出路在哪里?出路在重建農民的村社共同體。我理解的村社共同體功能是三位一體的,既要發展經濟,又要建設和治理社區。如果只發展經濟,不搞社區建設、社區治理,就發展成了公司加農戶,他們是不會管農民的死活的。怎么去建設這樣一個共同體呢?四權統一,必須要有自己共同的事權、治權、財權、產權。產權和財權支撐事權和治權,事權和治權促進產權和財權的進一步完整。用這個標準來檢驗全國的農村,凡是符合四權統一、三位一體的農村都不錯,比如大寨村、南街村。因為他們的共同體是完整的,既能適應市場,又能建設和治理自己的社區。
在今天的條件下,怎么去建設共同體呢?內置金融是突破口。郝堂村的金融建起來后力量很大。農民組織內部的金融是社區發展核心的內在力量,是其他合作的基礎,是土地產權實現的基礎,比如一個農民想在郝堂村資金互助社貸款,用自己的林權證、產權證抵押或找幾個老人擔保就很容易貸到款,貸款容易了農民發展起來就很容易了。資金互助社是重建集體產權、集體經濟的一個條件。比如郝堂村建一個新學校幾十畝地是怎么來的?郝堂村集體成立了一個公司,這個公司在郝堂村養老資金互助社貸款160萬,通過流轉把農民的地變成了集體的地。在建設過程中,如果不是通過金融做基礎,就沒法壯大集體的產權,沒法鞏固集體的經濟,學校就建不成,新農村建設就需要更多的錢。他為什么可以這么做?是內置金融起了作用,他是社區建設、社區治理的經濟基礎。比如每年給老人發紅包,是村莊凝聚力的體現,人心向著你就好治理了。村主任是理事長,老百姓要貸款要發展時,理事長手里有錢。我們為什么干這個事情?因為內部金融很重要,現在土地沒法動,要利用好金融工具。
有人問我新農村建設你會做什么?我說我只會做資金互助社,為什么只做這個?在農村,再過30年可能90%的人不再養豬了,糧食會漲一倍,而金融越發達越需要金融,收益是穩定的,增長是穩定的,作為一個共同體、合作社,一上來就養多少頭豬,不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未來的農村金融體系是什么樣的?我認為,就是以資金互助社為紐帶的,政府的政策性銀行可以批發貸款,我們的資金互助社可以零售,政府財政可以給小額信貸貼息,像李昌平這種社會的人可以給互助社捐款,我們把錢貸給農民,一部分用來養老,一部分用來做事情。未來的農村離開資金互助社是不可能的,這么多年的實踐證明,信用社不會來為小農服務,為小農服務的只可能是農民自己內部的金融。
郝堂村這幾年發生了很大變化,2009年9月搞老年資金互助社,2011年5月搞垃圾分類,6月搞土地流轉,7月買土地建新房、改造舊房,2011年底每個老人分配了720元,2012年搞起來了農家樂和大學生創業基地,現在他們的資金規模約有270多萬,我預計今年每個老人分配在900元左右,明年資金規模有500萬左右,應該會創建“郝堂茶人家”的一些品牌和出產品。村委會有了力量,孝道回來了,有了凝聚力,能夠回應農民的需求、為村民服務了,村莊美了,沒有垃圾了,村里現在有4個老人負責收垃圾,每個月300元錢。村莊發展的能力增強了,就業增加了,集體經濟有了資產,共同體的自主性增強了,自主主體歸位了。有人說
(此為原稿,與書刊有出入)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第22輯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