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張孝德:城鄉雙向流動與新回鄉運動

[ 作者:張孝德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3-23 錄入:12 ]

一種新的力量正在中國城市化進程發揮作用,這就是正在悄悄發生的來自從城市到鄉村的新回鄉運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化進程,主要表現為農村人口和資源向城市流動與集中,但是,最近幾年,一種相反流動正在悄悄發生,人口和資源從城市開始向鄉村流動,這個現象值得我們關注。

從目前情況看,有五類走在回鄉路上的人群值得我們關注“新告老還鄉者”,或者叫“回鄉新鄉賢”

這個群體是指1977年恢復高考后,通過上大學從鄉村走進城市群體。“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千百年來,多少從農村走出的杰出之士,或為官治學,或經商習藝,最后會落葉歸根,走向回饋故鄉之路。被稱為鄉賢的這個群體,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承、溝通城鄉文明交流中發揮著無法替代的作用。在新歷史時期,這種現象在當代中國再次出現。在已經退休的人群中,已經有一些人走向告老還鄉之路。他們帶著割不斷鄉情、鄉愁,帶著在城市獲得智慧、知識、資金回到故土,在農村從事義務教育、國學教育、鄉村圖書館、鄉村博物館、村史、村志編寫、傳統文化保護、產業發展、鄉村治理等活動。雖然他們還只是極少數,但他們對推動鄉村文明建設與文化傳承發揮作用非常明顯。發生的許多新鄉賢的故事,往往是一個人的作為就會造福一方,改變一村。正因為如此,回鄉新鄉賢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視。

在中宣部2014年9月召開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對回歸鄉村的新鄉賢的作用、根植鄉土鄉賢文化給予了充分肯定。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也首次提出了,“創新鄉賢文化,弘揚善行義舉,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鄉建設,傳承鄉村文明“的要求。1977年恢復高考之后,到1980年錄取的大學生有123萬人,其中90%來自農村,未來5年,大部分將會進入退休年齡。如果順應這個趨勢,進行正確引導和推動,他們將會成為鄉村發展的中堅力量。如果未來有50%的人通過各種方式,短期或長期回到老家發揮作用。這就將會影響50到60萬個鄉村的發展返鄉養老或創業農民工

根據國家統計2013年統計數據,在2.7億農民工中,50歲以上的農民工占14.3%,也就是說未來5至8年內大約有3800多萬農民工進入到60歲年齡。許多農民工的就業崗位,超過60歲很難就業。除了少部分收入高的技術農民工或是工頭、小老板等能夠留在城市,大約80%約3000萬人要返回家鄉養老。但這批年邁的農民工已經不是原來的農民,他們將帶著城市文化和經歷回鄉養老或再創業。這些青少年時期在農村長大的農民工,與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后出生的新生代不一樣,他們對鄉村有著一種無法割斷的情結。對這些農民的訪問調查發現,他們均表示要回鄉養老,包括北京市許多開出租車的農民,雖然他們也在北京的郊縣買了房子,但他們講,兒子會住在城里,他們是打算回到老家

新下鄉知識青年

隨著城市就業難和鄉村的發展,最近幾年,出現了一些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回鄉創業的新趨勢。新回鄉知識青年中有一部分是村官。經過連續幾年的選聘,目前全國在崗大學生村官已經達到20萬人,根據計劃,到2020年,大學生村官要達到40萬人的規模。除此之外,還有一批自愿回鄉創業的大學生。為了為返鄉大學生提供服務和支持,在全國近30個省份,在200多所高校建立了200多個支農社團。這些社團深刻地影響了一大批青年人的價值觀及整個社會的文化走向,這種催化作用,將在未來5年內發生很大的連鎖放大效應。

目前在中國興起的互聯網+,已經不是城市獨享的時代紅利,互聯網+也成為鄉村發展的最大收益者。把鄉村與城市市場連接起來的互聯網加,催發出鄉村綠色產業的發展表現巨大潛力和魅力。使長期以來無法轉化財富的鄉村生態土特產品、手工藝產品成為城市中產階層消費的生態奢侈品。而在這個新興領域從事創業者,正是一批這些以不同方式回鄉的大學生。

此外,文革期間的老知識青年再下鄉也值得我們關注。文革期間下鄉的知識青年,陸續進入退休年齡。一些退休在城的老知青,他們結伙返回他們曾經下鄉的地方進行回訪,幫助當地做各種各樣的公益事業,有些甚至長期住在鄉村養老、幫助鄉村發展。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末,前后歷經25年,知青總數達2000萬左右。這些老知青,對于過去下鄉,既有傷痕,也有珍貴青春回憶,是他們心目的第二故鄉。這是城市反哺鄉村中不能忽視的重要力量。

回鄉村養老的城市人

最近幾年,隨著環境污染、交通擁擠、生活成本上升、食品安全等問題的出現,城市生活的吸引力減弱的同時,相反,鄉村特有環境優美、天人合一的綠色慢生活、自足的有機食品等卻表現出很大的吸引力。正是在這兩種力量的作用下,在中國的大城市已經出現了逆城市端倪。一些城市退休的老人開始到鄉村養老。未來5到8年內中國將會出現一個退休高峰,截至2013年底,中國老人達到2億人,其中城市退休人員1億人,未來5年將會達到2億人。目前在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市,已經出現一些老年人到郊區和農村養老的現象。隨著城市病問題的加劇,城市人到鄉村養老將會成為一個新趨勢。如果未來城市有20%人回到鄉村養老,將會形成4千萬人的鄉村養老市場。

中國6千萬華僑同胞將會尋根回鄉

隨著祖國的強大,在國外的華僑將會出現一個回鄉尋根熱。中國人往上推三代,大部分都是農村人,所以,他們要尋找的根,不在城市而是在鄉村。他們的返鄉,還會把世界文化、信息和市場帶回鄉村,搭起中國鄉村與世界交流的橋梁。

目前的回鄉者,雖然只是少數人,但他們代表了一種發展的新趨勢。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未來五年將會出現一個返鄉的高峰。他們回鄉將會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新力量。這種趨勢也說明,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將會出現城市與鄉村之間人才、資源和文化交流的雙向流動,將會成為中國特色城鄉均衡、循環互動發展新途徑。對此我們需要調整原有的思維定勢,順應時代潮流,以雙向流動的城市化思維,重新看待中國特色的城市化之路。這就需要我們把中國城鎮化發展的著力點,從關注農村人到城市單一通道的疏通,同時要關注城市向農村動通道的暢通上來。

目前中國,不僅農民進城有諸多障礙,其實上述六類回鄉的人群到鄉村去也有許多障礙。農村特有的土地制度、人口管理制度,也是一個好出難進的封閉系統。希望國家與地方對出現的新回鄉趨勢,要研究出臺相關政策鼓勵與推動正在升溫的新回鄉者返鄉。如對于告老還鄉新鄉賢,是否可以讓他們獲得村民的身份,參與農村治理、文化教育和鄉村黨支部活動,是否可以允許他們保留城市與農村的雙重戶籍,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在鄉村發揮作用。對回鄉創業的大學生和農民工,是否可以在涉農資金、土地流轉中給予傾斜和激勵。

前幾年,隨著農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出現了教育、郵局、金融服務等從農村撤走。隨著新回鄉運動的出現,需要地方政府改變思維,關注改善鄉村公共服務環境,增加鄉村的吸引力。特別是在鄉村教育、金融、通訊、環保保護、水電路等公共服務和設施方面,要給予重點投資。盡量縮短城市與鄉村在公共實施和服務上差距,為使更多人在鄉村與城市進行自由選擇創造條件。

此外,也要將目前中央自上而下推動的精準扶貧與出現的新回鄉運動結合起來思考,探索精準扶貧的新途徑。其實有許多遠離市場的偏僻的鄉村、少數民族的鄉村,恰恰是受污染最小、保留傳統文化特色的鄉村,這些資源對于當地農村是沒有價值的,但對于回鄉的文化藝術人、知識分子、厭倦城市生活的人,恰恰是最有的價值的。我們能否出臺政策鼓勵這些人到這些地方,進行活化開發,成為鄉村走出貧困的新出路。在現實中,我們發現一個藝術家活化一個鄉村的故事很多。一些在政府眼中,屬于需要搬遷的小村莊,但在藝術家的眼中,卻被發展為一個寫生和攝影基地,使瀕臨死亡的鄉村恢復了活力。

作者簡介:張孝德,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行政學院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國鄉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多家地方政府的經濟顧問。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土成木寸 微信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五月天婷亚洲天久久综合网 | 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影院 | 五月丁香伊人青青草原网 | 婷婷在线分类视频 | 亚洲日本韩国欧美特黄 | 午夜在线看嘿嘿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