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熱點話題 > 農業供給側

尹成杰:以供給側改革思路破解農業結構性調整難題

[ 作者:尹成杰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0-03 錄入:王惠敏 ]

去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決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特征更加明顯,必須堅定信心、增強定力,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圍繞解決重點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加快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事關我國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能否順利實現。現代農業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國家現代化的基礎,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優化經濟結構,激發發展潛能,促進農民增收和提高農業綜合競爭力的意義十分重大。

把農業結構調整作為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突破口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建設現代農業和提高我國農業競爭力的重大舉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些年來,我國農業供給側建設和發展取得明顯成就,為現代農業建設和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但從調研情況看,在一些地方,由于長期歷史積累、農業資源稀缺、供需結構矛盾突出和國內外市場環境變化等多種原因,農業供給側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不同地區供給側問題雖不盡相同,但主要是價格天花板、成本地板制約日益明顯,適應中高端消費能力不強,農業比較效益下滑,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農業競爭力偏低,資源和環境透支嚴重等。

農業結構調整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對當前農業結構存在的問題,應采取綜合措施加以解決,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效益和質量上下功夫,優化農產品結構、區域結構、經營體系結構和產業結構。一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反映,近期農業結構調整不同程度地給配套農機、應用技術、設施投入、收入水平帶來負擔和影響。因此,建議制定促進和扶持農業結構調整的政策和措施,引導和支持各地在調整優化農業布局和結構上取得突破。

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轉型升級

從一些地方的情況看,本輪農業結構調整與上世紀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期兩輪調整有很大不同。那兩次結構調整,主要解決部分農產品短缺和農民收入低谷徘徊問題,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并不突出。而這次農業結構調整要解決的問題與上兩次明顯不同,需要從整體上、全產業鏈上解決農業結構轉型升級問題。

農業布局和結構,是覆蓋我國大部分耕地的人工與天然結合的生產和生態的大系統、大網絡。新一輪農業結構調整要用五大發展理念明確定位和目標,從轉型升級著眼,解決突出重大問題。采取制定政策、優化布局、調整品種結構、改善耕作制度、集約節約利用資源、減少化肥農藥投入、修復生態環境等措施,把農業結構建設成為優質農產品有效供給網、就業增收保障網、城鄉產業融合網、生態環境建設網。新一輪農業結構調整,要防止單一性和趨同性。既要夯實農產品生產功能,拓展就業增收功能,又要打造生態保護修復功能,培育新興功能;既要延長農業產業鏈、效益鏈、價值鏈,又要強化農業生態鏈和環境鏈,把農業結構生產功能調高、品質功能調優、增收功能調寬、生態功能調強。

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從區域特征出發,充分考慮農業資源、氣候條件、功能定位、經營習慣等因素,因地制宜地推進。要在穩定糧食生產能力,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的前提下,加大農業結構調整特別是糧食主產區種植結構調整力度,進而提高效益、增加收入,修復生態、保護資源,改善供給、滿足消費。

一是適當減少玉米種植面積。東北適宜種植玉米的地區,要適當減少玉米種植。大幅調減我國“鐮刀彎”地區,包括黑龍江四五六積溫區玉米面積。有關專家認為,黑龍江是我國強筋小麥優勢產區,以往因為沒有優良強筋小麥品種和加工龍頭未能發展。現已有強筋小麥良種,具備種植發展條件。但從長遠看,我國玉米需求仍呈剛性,近期庫存積壓主要是價格和質量問題,仍要保持相當的玉米規模,并大力提高玉米質量。

二是實行合理的種植輪作制度。一些地方沒有堅持合理的輪作制度,是當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突出問題之一。應充分發揮種植輪作對調結構、去積壓、增效益、保耕地、防病害、提質量、修生態的綜合效應。旱作農業主要農作物應恢復和建立輪作制度。有關專家建議,在東北地區應根據不同的積溫帶建立相應的輪作體系,“鐮刀彎”地區恢復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高蛋白食用大豆—強筋小麥—馬鈴薯”的輪作體系,在相應農區實行“玉米—大豆—小麥”輪作或“玉米—大豆”輪作。制定相應政策和措施,引導和支持輪作制度實施。

三是加大糧食等農產品“兩個轉化”力度。“兩個轉化”,即工業加工轉化和畜牧業過腹轉化。現在是有糧食源頭,缺乏轉化龍頭。農業調結構、去積壓、提效益、促增收,迫切要求加快培育和建設“兩個轉化”體系,提高糧食等農產品的轉化能力。特別是要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不僅農業生產環節要現代化,而且加工環節要同步現代化。加工環節現代化滯后,必然導致農產品庫存積壓、成本上升、比較效益下降、消費適應度降低等突出問題。應逐步把原料農業轉變為加工農業,把農業生產轉變為農業產業,依托加工業連接農工商,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大力發揮畜牧業的轉化功能,把糧食等農產品轉化成肉奶蛋。

四是大力發展循環型農業。推動種植業內部、種養業之間、種養加之間,農業資源和投入要素循環集約利用。在南方一些水田區,實行水田種植、水產養殖、田間工程等三方技術融合組裝集成應用,效果很好。建議適宜地區大力發展“種養結合、一地雙產、一水兩用、綠色循環”的生態種養模式。

五是提高農業結構的科技含量。研發應用優良品種,搞好耕作技術創新,發展優質農產品生產。把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融入農業供給側,建立有效科技支撐體系。

六是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農業結構和農產品生產應進一步強化標準約束和規范。應加強標準制定和修訂,以標準促進和提升農業結構和布局。

作者系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6年10月01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V精品一区二区小说 | 揄拍视揄拍在线视频菠萝 | 亚洲日本成本线在观看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二区 | 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性色 | 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