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姜臨建:中國農業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 作者:姜臨建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7-05 錄入:王惠敏 ]

引子:

看到農業領域正在經歷的重大變革,筆者真切的感覺到中國農業正處千年未有的大變革之中。筆者主業農學,其中的一些變革乃是自己專業緊密相關;又漸漸讀了些,看了些,并想了些,便有了些“講述”的沖動。一家之言,偏頗和不當之處愿與讀者交流討論。

前言:

在講述農業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之前,必須明確兩點:一是什么是農業;二是什么是中國農業的千年“常態”。在這兩點的基礎之上,筆者將逐步講述中國農業正在經歷的千年未有的大變局和大挑戰。

那么什么是農業?

新華字典給出的“農業”的詞義是:“指栽培農作物和飼養牲畜的生產事業。”簡單的講,農業包括種植業和養殖業兩個主要產業。而現代農業科學又將農業生產的方方面面細分,變得更加具體化和專業化。具體說來,不論是種植業還是養殖業,都涉及了育種,栽培/飼養,防病/治病,收獲/屠宰,加工等核心環節。進行農業生產的主體是農民,既包括種地的,也包括養豬養雞的。

二是什么是中國農業的千年“常態”?

首先,種植業養殖業不分。除了種地,農民還得養牛耕田,養豬過年吃肉,養雞養鴨換錢買鹽。

其次,中國農業的主要產品是“五谷雜糧”,肉類產品乃是逢年過節改善生活之用,所以有了“養豬為過年”之說。

再次,農業生產效率極其低下。“粒粒皆辛苦”乃是寫照。同時,由于效率低下,鼓勵農耕、重農抑商很大程度上是中國的千年常態;農民千年以來一直是最大的職業群體,構成了“百姓”的主體,是“皇糧國稅”的最主要貢獻者。

最后,除了個別的災年,“自給自足”是中國農業的常態。“自給自足”常用來貶低落后的農業經濟,但是其不可忽視的含義是“百分之一百的自給率”。

有了這兩個前提,下面說說

中國農業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一:種養分離

引子:

翻開2012年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榜單,前一百名富豪中主業為農業有三位:排名第七的劉永行,排名85位的邵根伙和排名100位的傅光明家族。全部涉及養殖業。很長時間以來,筆者一直搞不明白這個行業如何會有這么高的利潤。現在放在種植業和養殖業分離的歷史大潮流之下,才發現他們的成功是產業變革的必然。

正文:

我在前言中提到,千年以來,中國農民一直是種養兼之。這種種養一體的狀態一直持續到筆者的兒時記憶。1990年以前筆者所在的膠東農村,每家每戶都有雞舍豬圈,許多“越獄”的公雞母雞們滿街亂串,導致了許多人有孩提時代被公雞欺負的經歷。然而,漸漸的“街雞”消失了,在隨后的90年代農村的建房大潮中,豬圈也不再被包括在內。

同時隨著人口的增加,以及收入的提升所帶來的肉類消費的同步增長,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需要更多的家禽和生豬。但是這些家禽和生豬卻不再存在于數以億計的農戶中,被漸漸集中到規模化的養殖場中。

這種潮流在中國的廣大農村,相對于當時鄉鎮企業的蓬勃發展,消無聲息的發生著,可是卻帶來了中國歷史上的首次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分離,第一次實現了養殖業的集約化。 到目前為止,中國除了擁有近14億人口,還有6到7億頭豬,上百億只家禽,還有數以億計的牛和羊,絕大多數都在集約化的飼養。

那么什么因素引發了養殖業和種植業的分離,或者說是養殖業的集中呢?當然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經濟的發展和生產效率的提高,是其根本原因。但是具體說來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則是直接原因。

首先,養殖業的風險較高。

我們當地有句俗話叫,“家財萬貫,張口的不算”。“張口的”就是指牛羊豬雞等。為什么張口的不能被計入財產呢?因為這些動物們可能會在一夜之間全部病死。直到今天,雖然有現代發達的醫學手段,口蹄疫、禽流感等仍然是養殖業的重大威脅。

考慮到之前家庭式的養殖業主要是為農民兼賺取額外經濟來源,隨著農民的非農收入漸漸提高,傳統家庭式的養殖業便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加之較高的風險,養殖業自然成為農民最先扔掉的包袱。

其次,養殖業的技術含量較高,利潤相對較高。

成功的養殖業需要有有效的疾病防控方案,高效的飼料配方以提高糧食的轉化率,以及較高的資金投入。更重要的是,養殖業的利潤相對較高。例如雞蛋,二十年前的雞蛋大約在兩到三毛錢一個,二十以后的今天大約在五毛錢左右,漲幅在兩倍左右。但是作為養殖業最主要的成本,玉米的價格,卻漲了四倍。

最后,養殖業相對土地集約。

一個現代化的養殖場,可以在幾十畝地的面積上,生產成千上萬甚至數十萬的家禽。所以養殖業集中,沒有受到制度上阻礙,尤其是對農村土地的基本制度,即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沒有任何沖擊。(這一點非常重要,稍后的章節中會涉及農村土地制度這個難題。)

總之,基于以上種種因素,中國的養殖業實現了產業集中。需要再強調一遍的是,養殖業的集中并不是一夜之間完成的,而是歷時十年以上。如此巨大的產業變革,自然會帶來養殖業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而這十數年的階段,成為養殖業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的黃金時期。

其結果就是,造就了一批新的億萬富翁。值得一提的是,這批從事畜牧行業的億萬富翁們,相比其他行業的億萬富翁們,一點兒也不遜色,有的成為了富豪榜的第一名,那就是2001年的劉永行,主業為飼料。翻開2012年的富豪榜榜單,劉永行排名第七。前一百名富豪中主業為農業的還有兩位,全部涉及養殖業,他們是排名八十五位的邵根伙,和排名一百位的傅光明家族。

很長時間以來,筆者一直搞不明白為什么飼料行業會有這么高的利潤。現在放在種植業和養殖業分離的歷史大潮流之下,才發現他們的成功是產業變革的必然。

在種植業和養殖業沒有分離前,農民養殖是不計成本的。剩飯剩菜、刷鍋水、以及自產的玉米就是飼料。更別提飼料配方了。但是當成千上萬的豬呀雞呀集中起來以后,節省飼料成本就意味著提高利潤。所以能提高糧食轉化效率的配方飼料就成規模養殖者的首選。試想一下,數以億計的家禽牲畜,一年一年的逐漸集中起來所帶來的飼料市場是如何巨大!

時至今日,轟轟烈烈的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分離已基本完成。中國農業,具體說來是種植業,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其中,已經發生的變革和正在發生的變革,筆者將逐步講述。

中國農業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二:種植業革命

簡單來說,種植業有三個主要環節組成:一是種子,二是播種后的田間管理,三是收獲和準備下茬。

農業大學中有關種植業的專業設置基本上是將各個環節中組成要素具體化、專業化。比如,"種子"包括了育種學,種子學等;播種以后的相關專業有作物栽培學、植物保護學等;收獲和準備下茬這個環節主要是農業機械。當然,農業機械已經開始全面滲透到種植業生產的各個環節。

下面,筆者從以上三個環節,簡單講述已經或正在發生的變革。

種植業革命1- 種子的變革

簡單的說,育種的實質就是優良基因的集中。但是人們要求的優秀基因太多(高產,抗各種蟲害、病害,抗旱,抗倒伏,抗澇,抗鹽堿,抗除草劑,產品優質等),又加之有些關鍵的抗性基因非常稀少,因此用傳統的育種方法和思路來集中這些優良基因,效率非常低下。

但是,當傳統育種思路得以拓展,或引入全新的育種方法時,種子的變革便"萌芽"了。

首先,說說傳統育種思路的創新,主要是從個體到群體的變革。長期以來,當農民或農學家發現地里的某個莊稼又高又大,結籽又多,會很自然地選擇下來,作為來年的種子。但是最終產量是單位面積中所有個體的總合,從邏輯上講,個體強并不一定產量高,群體是一個長期被忽略的關健要素。

李登海"緊湊型"玉米的育種思路便是從提高群體密度的方向提高產量,這一新的育種思路以及由此所產生的品種引起了中國玉米的革命,徹底結束了"大粒打不過小粒"(指玉米比小麥產量低)的歷史。

另外一個育種思路的創新就是通過雜交的方法集中優秀基因,雜交水稻的例子已是婦嬬皆知,不再重復。

其次說說基因集中方法的創新。

上世紀對致瘤和發根農桿菌的研究發現,這些瘤子和須根原來是自然條件下的轉基因產物。由此生物學家成功的開辟了以農桿菌為載體來聚集優秀基因的新途徑,并引發了頗具爭議的轉基因作物的大規模應用。

從1996年才開始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到2011年其世界范圍內的種植面積已經高達24億畝(我國總共才有18億畝的耕地)!在美國,其普及速度比手機還要快! 如果我們同意手機的出現和普及深刻改變了日常生活的話,同樣的,轉基因引發了種植業的革命。

不管爭議有多大,其頑強市場生命力的背后是極大地簡化了之前所必須的農事操作。其中抗除草劑的例子,筆者在早先的博文中專門描述過,在此不再重復。

以上介紹的,是已經發生過的一些突破。下面簡單說說未來的變革:

在育種思路創新這塊,目前的一些研究揭示了根系可能比地上部更為重要。對根系的篩選可能會對傳統育種帶來新的突破。

在轉基因這塊,新的技術路線已經極大拓展了轉基因的領域,比如僅僅對作物原有的特定基因進行少許修改,再比如,將轉基因材料只作為砧木等。

一家之言,對種子領域所發生的變革難以概全,但是,期待突破早些到來!

種植業革命2-田間管理方面的變革

 前文說到,種植業有三個主要環節組成:一是種子,二是播種后的田間管理,三是收獲和準備下茬。說完種子的變革,現在簡單說說田間管理方面的變革。

田間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施肥、澆水、噴藥。其實就是喂飯、喂水、防病治病,讓莊稼健康成長。

首先,在施肥方面,中國農業實現了從有機肥料到化學肥料的過渡,從而有力地保障了農業生產。雖然有部分農民超量使用化肥,導致了一些食品安全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但是難以捍動化肥對糧食生產的基礎性地位。這好比過度飲食引起了肥胖的問題,但總比挨餓要好。

第二,在澆水方面,中國農業從靠天吃飯過渡到灌溉農業。尤其是,灌溉對于華北平原的小麥生產致關重要。華北平原因此能夠每年收獲小麥和玉米兩季的糧食,從而徹底改變了明清以來"南糧北運"的歷史。

但是,一年兩季的小麥和玉米需水在1000毫米左右,可是華北平原的自然降水僅僅600到800毫米,缺口在300毫米左右。這部分年均約300毫米的供水,被源源不斷地從地下抽出來用于糧食生產。這種持續了近三十年的地下水超采直接導致了華北平原大漏斗的形成。井越來越深,許多地方已超過百米。

顯然,目前的小麥玉米雙季模式在華北是不可持續的。解決的方案有三:一是棄種小麥,只種玉米。在目前中國糧食胃口越來越大的情況下,該方案并不現實。二是引水。從何引水?無非是南水北調或海水淡化,許多學者對于兩者均有很大爭論。三是節水。看來是條相對可行方案。需水少的小麥新品種、節水設施、節水栽培等均有文章可做。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總歸是要有水的,同時歷史上欠下的"水債"也是要還的,引水將來不可避免。

第三,在防病治病這方面,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等的大規模使用,極大降低了生物逆境給作物帶來的產量損失。雖然,農藥的違規使用引起了對食品安全的擔憂,但高毒高殘留農藥的生產和施用逐年減少,中國農藥從以高毒殺蟲劑為主,逐步向以低毒的殺菌劑、除草劑為主的方向發展。

在世界范圍內,抗病抗蟲新品種的出現大幅降低了防治相關病蟲所需的農藥。例如,抗蟲棉花、玉米等的大規模推廣極大地降低了殺蟲劑的使用。相反的,抗除草劑作物的廣泛種植,卻引發了相關除草劑用量的井噴,替代了原先那些毒性較高的除草劑。除草劑用量增加的另一原因是免耕的推廣,其結果是有效實現了水土保持。

對中國來說,推廣的轉基因抗蟲作物只有棉花,有效降低了防治棉齡蟲所需的殺蟲劑;除草劑用量近年在中國的使用量也大幅提升,其背后原因不是抗除草劑作物和免耕的推廣,而是人工除草成本的快速上漲。

最后,說說中國種植業在以上三個方面迎來的變革:"測土施肥"以及緩釋肥料將逐步取代當前粗放的化肥使用模式,節水灌溉將得更廣泛的應用,病蟲草害逐漸走向以預防為主,努力將其扼殺在萌芽階段。當然,前提是種植業的規模化,有了規模化,以上集約式的水肥和農藥的投入將變成農民口袋中沉甸甸的利潤,帶來的是更少的環境污染和更安全的農產品。

種植業革命3-收獲和下茬準備

前文說到,種植業有三個主要環節組成:一是種子,二是播種后的田間管理,三是收獲和準備下茬。現在簡單說說收獲和下茬準備。

長期以來,收獲和下茬準備是種植業中勞動最密集的環節。不僅僅如此,這兩個環節在時間上又非常敏感,"搶農時""搶種搶收"等詞就是對其的形象描述。

在下茬準備方面,相對簡單,主要是耕地。目前已經實現了從畜力到拖拉機轉變,極大釋放了農村勞動力。耕地所用的犁對提高效率也功不可沒。美國著名的農機制造商約翰迪爾便以一面改良的犁起家,逐步發展成目前年營業額超過200億美元的跨國公司。

在收獲方面,以小麥為例,傳統的收獲環節包括:人工搳麥(一個壯勞力一天能搳一兩畝),然后收集起來,運到打麥場,碾壓脫粒,去雜,晾曬。上世紀80年代初期,筆者所在的農村逐步實現了拖拉機搳麥,然后運到打麥場,用脫粒機脫粒。雖然實現了部分機械化,依然非常費力。90年代初期,聯合收搳機的出現將搳麥和脫粒這兩最費時費力的環節實現了機械化,農業生產效率實現了十數倍的飛躍! 與拖拉機耕地一起,為農村勞動力向其他產業轉移創造了條件。

雖然筆者所在的農村二十多年前就實現了小麥收獲的機械化,但玉米的機械化直到現在也沒有實現。目前所謂的玉米聯合收割機遠遠沒有達到小麥聯合收搳機的水平,后者收獲到的是小麥的籽粒,而前者收獲到的是玉米棒子,沒有剝皮的棒子。棒子還需獨立的剝皮,風干,脫粒等工序,非常費時費力。

與北美一年收獲一季的耕作制度不同,華北平原采用的是一年收獲兩季的耕作制度:玉米收獲后還要播種小麥。從而造成了留給玉米自然風干的時間窗口非常窄,因此實現玉米的全程機械化還有從育種到機械各環節中的諸多困難。世界只此一例,沒有成功經驗可以借鑒,需要中國農民和農業科學家們獨立解決。是困難,更是機遇!

除了完全實現夏玉米的機械化以外,實現機械化的挑戰還有:

1、如何在中國廣大丘陵地區分散的耕地上實現半機械化和機械化?

2、如何實現低成本的灌溉機械化或自動化?

3、如何實現勞動密集的蔬菜水果生產的機械化?

總之,沒有機械化就沒有農業的現代化。目前,種植業實現更高程度機械化的決定性因素,即勞動力成本因素,正在快速上漲,推動著農業機械化穩步前進。其進程和影響,拭目以待。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作者的科學網博客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夜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福利精品导航凹凸 | 色狠狠久久Av五月综合 |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停止 | 亚洲爱婷婷色婷婷丁香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