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總體還比較薄弱,這其中既有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城鄉發展不均衡等客觀因素制約,也有相關部門關注程度、工作擺位和政策支持不到位等主管因素。由于目前農村公共社會事業發展還比較薄弱,在為農村孩子提供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農村未成年人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還遠不能得到滿足,鄉村“留守兒童”亦然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如何改變這一現狀,鄉村少年宮的建設應用,是縮小城鄉文化差距,破解鄉村“留守兒童”無人看管的關鍵之舉。那么如何建立健全鄉村少年宮的建設應用?我們認為可以從五個方面著手。
1.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要充分發揮人民政府對于農村基礎教育的主導作用,加大對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建立和完善教育資金相對獨立的運行機制,把教育經費真正落實到各級學校,確保農村中小學校舍的維護、改造和建設,確保維持“鄉村少年宮”正常運轉的基本支出需求。在資金投入上,每建設一所功能相對完備、設施較為齊全的“鄉村少年宮”,縣、鄉兩級財政要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同時,鼓勵各級單位、企業和社會各界開展共建活動,逐步形成社會共建、財政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積極采取上級扶持、政府投資、社會捐助相結合的辦法,多渠道籌措“鄉村少年宮”建設資金。
2.堅持標準化建設。“鄉村少年宮”建設,要嚴格按照國家、省、市、區標準建設。在硬件建設上,配備滿足德育教學、課外藝體活動和特色項目訓練所需的場地、器材和功能用房;有條件的建立田徑場、籃球場、足球場、排球場、乒乓球場和音樂室、舞蹈室、繪畫室、書法室和節目表演室等場地;具備滿足一項或幾項特色項目開展的場地、器材。學校要創造條件保證教師培訓、教學研究和比賽活動。
3.實行資源的統籌整合。在充分發揮農村學校教師作用的同時,對現有師資進行提升培訓,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補充專業教師,組織鄉鎮學校有特長的教師、“五老”人員志愿者及當地專業文化人才、先進人物和民間藝人等擔任義務輔導員,形成一支專兼結合、素質較高的工作隊伍。以各校教師為主要力量,通過培訓、走教、輪崗等,實現一專多能和師資共享。學校要注重教師培訓的經常性,經常創造條件讓農村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和培訓,了解最新教學理念,熟悉全新教學方法,掌握現代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另外,農村教師本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增強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政府應繼續加大對“鄉村少年宮”投入,改善辦學條件,修建專用教室。配備必要設施器材,從本地實際出發,本著方便實用、適應學生需求的原則,添置必要的文化活動、科普和體育器材,不必求全求大。條件較好的學校可配備高檔樂器和教具,條件差的學校也要配備必要的樂器和教具,促使藝術教育健康發展。
4.合理調整活動場所布局。“鄉村少年宮”核心是依托農村中小學校,要根據現有的資源,有計劃、有步驟、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和調整學校布局。要做到場所布局與學校合二為一,孩子上學的同時就可以參加課外活動。充分依托農村學校現有的資源,為“鄉村少年宮”開辟必要的活動場地。通過修繕、改造、置換、共享等辦法,閑置利用、一室多用。校舍相對寬裕的學校,可采取獨立場所模式,把獨立校舍作為專用活動場所,將少年宮活動室與常規教學室分開予以管理,并根據活動需求、學生的喜歡,設立專門的活動場地。校舍緊張的學校,可采取“一室多用”的模式,平時在教室上課,課外活動、周末時間或節假日就變教室為活動場地,成立興趣小組,按時段參加興趣小組活動。
5.強化特色突出理念。“鄉村少年宮”建設要成為農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陣地。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求,廣泛深入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活動,開展紅色經典、傳統經典誦讀,引導學生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學校尊敬師長,在社會奉獻他人,樹立正確思想理念,培養高尚思想品質;“鄉村少年宮”建設要成為農村未成年人的文體活動天地。各種課外活動要富有情趣,要怡情益智,要尊重孩子們的愿望,適應孩子們健康成長的需求;“鄉村少年宮”建設要成為農村未成年人的社會實踐基地。組織他們在“鄉村少年宮”開展社會調查、禮儀普及、安全教育、志愿服務等活動,在直接體驗中感受快樂,在親身實踐中提高能力,寓教于樂,實實在在地豐富鄉村孩子的課外生活,切實解決“留守兒童”課外教育問題。
作者單位:懷化市鶴城區財政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