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口分布的形態單中心-多中心視角
摘要:城市群是未來中國城鎮化的主要空間載體,研究城市群空間結構的演化特征和影響因素具有重要政策意義。本文運用規模位序法刻畫了中國13個城市群的空間結構演化特征,并運用面板數據模型實證研究了其影響因素。結果發現,1980年代以來大多數城市群的空間結構呈現多中心化趨勢;人均GDP水平、城市群的人口和地域規模以及政府干預是導致多中心化的主要原因,而第二產業比重提高則促進了單中心演變。
1.引言
城市群(city cluster)是指由若干都市區構成、空間相鄰和功能緊密相關的巨型城市化區域。隨著城市之間社會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城市群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地理現象。進入快速城市化階段的中國將城市群作為支撐未來發展的主要空間載體和國家參與全球競爭與國際分工的地域單元。十九大報告再次確定了這一戰略。
中外學術界對于城市群的研究從形態、功能、聯系等多個視角展開。形態角度的城市群研究,主要從人口的集聚—分散或人口分布的單中心—多中心視角進行,主要運用人口或就業數據。越來越多文獻開始從事功能和聯系視角下的城市群研究,主要采用公司內部網絡和交通數據來測度城市群內空間關系。但從本文所關注的形態視角來看,關于城市群現象、概念界定以及特征描述相對較多,而關于城市群演化規律和影響因素雖有不少探討,但以定性和簡單定量分析居多,研究對象往往集中在一個或少數幾個城市群,采用規范的多元計量分析方法展開的大樣本研究較少,結論也不完全一致。因此,本文力圖從形態單中心-多中心的視角出發,采用更加客觀可靠的城市群識別標準和方法,運用規范的多元回歸分析模型,研究中國城市群空間結構的演化趨勢和影響因素,并可對已有文獻不盡一致的研究結論進一步再檢驗。
2.方法與數據
本文借鑒Meijers等研究美國大都市區空間結構做法,采用城市的位序規模分布特征反映城市群空間結構的單中心-多中心程度。之后選取城市群經濟發展水平、人口規模、產業結構、政府干預等作為解釋變量,采用面板數據模型檢驗城市群空間結構演化的影響因素。
本文選用寧越敏教授界定的13個規模較大的城市群為研究對象,具體包括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唐、遼中南、山東半島、閩東南、成渝、中原、關中、哈大齊、長吉、武漢和長株潭。采用兩套人口數據測度城市群空間結構:第一套是第四次、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第二套是聯合國人口司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公布的2014年城鎮人口大于30萬的城市樣本以及這些城市自1950年以來至2014年的城鎮人口數據。其他社會經濟數據來源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
3. 研究發現
由于數據限制,本文基于三次人口普查和聯合國人口司數據構建的兩套面板數據模型,對城市群空間結構影響因素的檢驗結果雖略有差異,但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規模對城市群空間結構的影響非常穩健,城市群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口規模的擴大均會促使城市群空間結構朝多中心化趨勢發展。
從其他因素的結果來看,第二產業比重高有助于促進城市群單中心集聚,說明我國城市主體上還處于工業化集聚階段,這一點符合我國發展實際;加強政府干預在本文中顯示出促進多中心形成的效應,表明我國當前政府偏好和政策總體上是促進城市群的均衡發展;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對于城市群空間結構的影響不夠穩健,由于相關交通數據的不完善,需要在今后獲取可靠數據后作進一步檢驗。
4.結論與討論
研究發現,中國城市群空間結構在1980年代以來呈現多中心化的趨勢;人均GDP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規模的增加以及政府干預是導致城市群空間結構多中心化的主要原因。這表明,我國目前主要城市群多數已經處于多中心發展階段,不過也有個別城市群尚處于單中心集聚階段。處于哪種發展階段與經濟發展水平有關,因為處于單中心化過程中的城市群大都位于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地區和經濟轉型的東北地區。
本文結論對于中國城市群的發展具有重要啟示。基于多數城市群的多中心化趨勢,政府應該順勢而為,在城市群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為多中心化做好準備,強化城市群城市間的交通聯系,為各種生產要素的互連互通創造條件;還要在制度和政策上加快城市群內部一體化發展,獲取多中心化的更大紅利;對于個別尚處于單中心化階段的城市群,應以獲取集聚效應為主,避免因盲目多中心化導致的經濟效率損失。
對于空間結構與經濟發展之間因可能存在的互為因果關系所導致的內生性估計偏誤,本文通過滯后主要解釋變量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但限于數據和方法,更穩健的因果關系識別還需進一步探索,這也是該研究領域亟待攻克的難點。而且,正如本文在文獻評價中所指出的,越來越多的文獻開始運用經濟和交通數據從功能聯系角度展開城市群分析,這也是本文研究未來應該拓展的方向。
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471139);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基金資助(16JJD790012);上海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2014BCK003)
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城市地理系;華東師范大學 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地理科學進展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