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顧士剛:多措并舉筑起鄉村振興富民長城

[ 作者:顧士剛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1-23 錄入:吳玲香 ]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7年12月29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時代給出了農村發展考題,如何“破題,解題”呢?

一、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村社一體,合股聯營

1、利用村黨員干部的凝聚力向心力,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一個地方發展,首先要解決是人的問題,人心齊泰山移,若人的思想不統一不團結,任何地方是發展不起來的。而且只有文化才能凝聚人心,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村如運動會、圖書館、舞動鄉村等群眾樂于參加的活動中,讓群眾感受到集體的力量,感受到黨員干部與他們一樣,容易心與心交流。團結了農民是鄉村振興力量之源。

2、現今農村主要的勞動力是50—80歲左右的留守老人,只有組織起來才能產生1+1>2的力量,再在接受新技術方面超于普通群眾。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是某個能人或者大戶牽頭辦的專業合作社,而是按“村社一體,合股聯營”模式,即:將土地所有者、經營者、勞動者三者利益的和諧統一,土地的主人是村民構成的集體,土地經營者是集體辦的合作社,勞動者是集體成員,抱團發展,共同致富。當然,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方法路徑有很多,但一定要完善政策引導機制,根據各村實際情況,遵循市場規律,發揮村集體主體地位,壯大村級經濟實力。在此過程中,鎮級及以上黨委政府一定要健全農村村級集體經濟法人治理機制、經營運行機制、監督管理機制和權益分配機制,這樣才能使村級集體經濟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二、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要大力發展富民產業,堅持因地制宜,緊盯市場需求,充分發揮金融支撐作用,做大做強傳統優勢特色產業,不斷拓寬群眾穩定增收致富渠道。

1、找準發展定位,打造新產業新業態。

依托地方黨委政府,借本地企業之東風,找準自己發展定位,積極拓展市場,在各方面條件成熟情況下,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從家庭作坊到規模種植,形成了生態循環農業產業鏈,依托這個特色,逐步推進城鄉一體化,依托龍頭企業打造生態循環農業。形成自己產品的產業鏈,打造特色化產業集群,促進當地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新產業新業態的良性發展,使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會大大提升農民生產經營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黨的凝聚力,在增收致富自我發展上會有更大突破。

2、促進農業轉型,發展鄉村旅游。

要充分挖掘農村與都市相比所具有獨特性:自然、原生態、純樸、山美、水美、景美、農產品特色化。要積極發展體驗式旅游、休閑旅游和鄉村旅游,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打造“股份農民”,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使“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促進農業轉型,農村升級和農民增收,村鎮一體聚集現代生產要素,加上傳統有特色獨有的地域文化,通過生產+加工+文化+科技+旅游,創新體制機制,讓傳統農業融入科技、創意、文化、循環、旅游、體驗等發展為現代農業,打造高品質農村產業發展鏈條,發展鄉村旅游,培育特色小鎮。

3、樹立科學發展觀,轉變三種方式

面對當前市場動態變化,一要培育特色品牌引導農民大力特色農業、優質農業、品牌農業,向技術要質量,向產品要效益,向市場要收益。二要利用“互聯網+”,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智慧農業工程、農村電子商務平臺、智能物流設施建設運營,使線上線下互動快捷發展,把好的產品推介出去,然后筑巢引鳳,使鄉村與城市在時空上無距離感。三要以市場投入為主體,以政府財政為杠桿,以PPP模式為突破口,撬動更多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投資農業,樹立典范,推向市場。積極探索以“大睢寧”為綜合服務平臺,融入電商文化。

著力轉變三種方式。一要轉變“三農”發展方式,加快農業多種經營,套種或種養一體,努力實現農業提質增效;二要精準施策,瞄準農村發展現狀,針對性擴大規模,增收效益,政策實施有目的性傾斜。三要轉變組織領導方式,推動高效生態循環的種養殖模式,對農業廢棄資源化利用,發展新業態,激發新動能。村兩委班子要科學制定目標,創新工作機制,形成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為主體,以技術為指導,以集體為后盾的合力發展新格局,進一步提升美麗鄉村建設,為農民建設天藍、地綠、水清、景美的幸福家園。

三、向節約要空間 向集約要效益

現今中國農村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由于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增多,土地閑置,利用率不高等問題突出。各地要通過轉變土地利用方式,創新“節地”、“騰地”新路徑,以耕地紅線為底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1、科學規劃“節”地,向節約要空間。按照建設用地“減量化”要求,科學規劃推動農村人口向集中居住區、中心鎮和縣城區集聚,產業向開發區和功能區集中,促進城鄉、區域、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為了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要加大對自愿放棄宅基地選擇進城入鎮的農民進行合理的資金獎勵外,還在就業、戶籍、教育等方面提供支持,最大程度滿足農民的利益訴求。
  2、多措并舉“騰”地,向集約要效益。長期以來,村莊環境差,群眾收入低,房屋、土地大量閑置,一度成為農村發展的掣肘。應將土地整治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以集中居住區為品牌,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配套完善、環境優美的新農社區。新增耕地能為農戶和村集體組織增收土地流轉租金。建連片高標準農田示范區,科學規劃特色種植業、養殖業、新型農場,通過節約集約用地,耕地面積持續增加,土地產出效益會更多更可持久。向節約要空間,向集約要效益,必將為“美麗鄉村”幸福宜居、脫貧攻堅步伐加快、現代農業進程提速、耕地質量有效提升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

四、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人才隊伍建設  

鄉村振興根本上要依靠農村人才的批量涌現,人才培養的載體在農村,政府可以發揮引導、強化的作用。通過農村產業發展,打造三級人才孵化體系:第一級是本鄉本土有志青年,第二級農村產業發展趨勢向好吸引外來創業者,第三級政府主導、系統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城鄉一體化”是留住人才的關鍵,讓新時代農民享受到與城鎮居民同樣的文明和實惠,使整個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象公共交通、區域供水、公共醫療、環衛保潔、均衡教育、污水處理等,若成效顯著,為鄉村發展留住了人才。

無論在外務工,還是在家務農,只是社會分工不同,城鄉一體化無論從理性還是感性上,都讓人感到農業是充滿希望的現代產業,農民是令人羨慕的體面職業,農村是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

五、發揮兩委班子效能,舉黨旗,跟黨走,同富裕,共筑夢

一要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建立激勵制約機制。地方黨委要建立農民增收聯席會議制度,增加在考評中的分值。讓責任以量化方式使黨員干部群眾一目了然,增加壓力,全力以赴謀發展。二要建立平臺,拓寬發展渠道,完善服務。借助大數據平臺,強力推進農村電商發展整合規范農貿市場、勞動力市場、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發揮其對農民信息化、數據化、規模化、法制化的服務效能,推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模式,在全縣針對性推廣。三要鞏固農村文化陣地,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提高農民文化水平和精神信仰,利用走訪幫扶活動,宣傳、踐行黨的政策,彰顯黨的先進性,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委黨校)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6动漫 | 久久久亚洲综合久久久久87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乳网此 | 伊人青青久精品 |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