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吳奇修:優化農業生態建設政策體系加快美麗中國建設步伐

[ 作者:吳奇修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1-24 錄入:王惠敏 ]

    做好財政支持農業生態建設工作,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指引,總結經驗,銳意進取,深化改革,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堅實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財政支持農業生態建設成效顯著

    黨的十八大以來,財政部門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始終把支持農業生態建設放在財政支出優先安排的重點領域,為我國生態保護恢復做出了應有貢獻。

  農業生態建設財政政策體系不斷完善。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初步建立,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前提下,突出綠色生態導向,加快推動落實相關農業補貼政策改革,把政策目標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質量生態并重上來。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取得突破,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試點累計形成地下水壓采能力38.7億立方米,湖南省長株潭地區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及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試點實施面積272萬畝,支持全國規劃實施退耕還濕面積76.5萬畝。山水林田湖草支持保護體系全面建成,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4240萬畝并擴大規模,天然林保護面積29.66億畝,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面積38億畝,耕地輪作休耕試點實施面積1200萬畝,加強濕地保護修復,加快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步伐,推進江河湖庫水系連通,開展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河流重點縣綜合整治。農業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日臻完善,對13.6億畝國家級公益林實施生態效益補償,沙化土地實施封禁保護面積達133萬公頃,探索建立濕地生態效益補償政策。農村環境整治扎實推進,支持河北等16個省(區)的51個畜牧大縣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試點,選擇農作物秸稈焚燒問題較為突出的部分省區啟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

  農業生態建設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五年來,中央財政立足財政職能,爭取增量,盤活存量,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財政支持農業生態建設投入使用機制。2013-2017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6592億元,支持農業生態建設。其中:安排4111億元支持林業生態建設保護,安排1011億元支持草原、耕地、漁業資源保護和農村環境整治,安排1470億元支持水利生態建設與保護。在著力擴大生態修復面、織密生態保護網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支持重點,聚焦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全覆蓋和草原生態補獎等重大生態保護工程,三項工程支出共計3359億元,占同期農業生態建設投入總規模的一半以上。同時,積極拓寬資金渠道,健全投入引導機制,完善林業貸款貼息政策,支持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積極參與生態保護建設,構建政府加大投入、社會資本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讓更多力量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中。

  農業生態領域體制機制不斷健全。中央財政認真貫徹落實《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和《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累計安排134億元支持國有林場改革,并推動重點國有林區以全面停伐為契機,改革林區經營管理體制,將其承擔的社會管理、森林資源管理和采伐經營的職能盡快轉變成森林資源管理和為林區提供公共服務,保障林區干部職工的基本生活,維持林區社會穩定。支持重點國有林區金融債務化解,對與停伐相關、為維持林區正常運轉產生的債務安排貼息補助。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支持開展105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選擇寧夏、陜西等6個地區,探索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確權和水資源確權的路徑和方法,支持開展水流產權確權試點。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的要求,積極支持大熊貓、東北虎豹、祁連山、三江源等國家公園試點實施方案或規劃編制,加強林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促進提升自然保護區能力建設,支持搭建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平臺,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公園體制。推動建立生態保護脫貧機制,支持貧困縣采取政府購買勞務的方式,聘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作為生態護林員,精確瞄準貧困地區、貧困人口,把支持貧困人口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和增加收入有效結合起來,實現脫貧攻堅和生態保護雙贏。

  財政支持農業生態建設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探索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農業生態建設領域的相關專項資金均納入統籌整合范圍。總體思路是,按照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大穩定,小調整,在穩定中調整”,充分發揮各級各有關部門的積極性,分類推進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建立行業內資金整合與行業間資金統籌相互銜接配合的長效機制。建立健全覆蓋財政支持農業生態建設相關資金分配、使用、管理等各個環節的管理制度體系,加強績效管理,將績效目標的要求貫穿資金使用管理全流程,先后對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補助資金等實施績效評價,強化評價結果應用,建立激勵約束機制。

    準確把握當前農業生態建設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在生態環境方面欠賬太多了,如果不從現在起就把這項工作緊緊抓起來,將來會付出更大的代價。只有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準確把握農業生態建設領域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學習領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的內涵和要求,才能順勢而為、乘勢而上,進一步完善財政支持農業生態建設政策體系,推動加快建設美麗中國。

  深刻認識農業生態建設面臨的新形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生態文明建設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在我國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等一系列重要論斷已逐漸深入人心,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生態建設成效顯著,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進展順利,全國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1.66%,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不斷推進,環境狀況逐步改善,能源資源消耗強度大幅下降,各地各有關部門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逐漸增強,全民生態文明意識逐漸提高,綠色生活方式逐漸普及。《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印發,搭建起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四梁八柱”,標志著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已經初步完成。但我國生態保護形勢依然不容樂觀,資源的稀缺性、污染的嚴重性、過度開發的破壞性長期存在,傳統粗放的生產方式固化,農業生態系統退化,農業生態服務功能弱化,與人民群眾的期盼和需求相比有很大差距。農業生態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處于重要機遇期和窗口期。

  深刻領會黨的十九大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生態環境問題正是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中最突出的方面,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也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焦點所在。黨的十九大提出,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并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提出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新的目標、任務、舉措,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意志和決心,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必須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論斷,全面掌握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的豐富內涵,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還自然以和諧、美麗,為子孫后代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

    奮力推進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農業生態建設工作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財政支持農業生態建設工作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統籌生產生活生態,持續加大對農業生態建設支持力度,研究完善符合農業生態特點的財政支持政策體系,持之以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綠色生態產品,把鄉村生態優勢轉化為生態經濟優勢,加快建設美麗中國,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以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和鄉村振興戰略統領財政支持農業生態建設工作。當前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攻堅期,要結合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總體要求,充分發揮財政職能,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把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體現到工作實績上。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因此,在農業生態建設上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綜合賬,要把支持鄉村振興和加快美麗中國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實施鄉村振興、推進鄉村綠色發展,生態宜居是關鍵要素之一。要充分認識,農業是生態產品的主要供給者,鄉村是生態涵養的主體區,生態是鄉村最大的發展優勢。研究出臺相關政策,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可持續。

  加大農業生態系統保護力度。一是大力支持實施農業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統籌考慮人員變動、物價水平、財力可能等因素,研究適當、適時提高相關補助標準,繼續支持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逐步把所有天然林納入保護范圍。推動加快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支持將符合條件的陡坡耕地基本農田調整為非基本農田的耕地、陡坡耕地梯田、重要水源地坡耕地、嚴重污染耕地實施退耕還林還草,研究建立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長效機制。繼續大力支持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加強草原保護建設,推動現代畜牧業發展。二是積極支持農業生態保護體系建設。支持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加強森林資源管護培育,加快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維護國家森林生態安全。推進荒漠化治理,強化濕地保護和恢復,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健全農業生態補償制度,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補償機制。三是有序擴大輪作休耕試點。深入推進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在對試點成效進行系統評估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擴大在地下水超采區、重金屬嚴重污染區、石漠化地區等生態嚴重退化區域休耕范圍。

  切實推進綠色發展。一是貫徹落實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進一步提高農業補貼政策的精準性、指向性和實效性,到2020年,實現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促進農業資源與生態保護利用的農業補貼政策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基本建成。二是促進鄉村生態宜居。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支持各地打造種養結合、綠色循環的鄉村田園生態體系和功能多樣的休閑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建設一批生產、生活、生態和諧相融的美麗鄉村。三是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支持實施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全面推進國家節水行動,大力實施農業節水戰略。繼續支持開展華北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逐步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提升水資源保障能力,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四是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大力加強水土保持建設、江河流域系統整治、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保護修復,扎實做好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美麗中國提供支撐。

  著力解決農業生態領域突出環境問題。一是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大對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對試點成效開展考核評估,并根據考核評估結果,在資金和政策上給予適當獎懲,推動發展農牧結合的循環農業。二是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圍繞構建京津冀一體化生態安全屏障,提高周邊省份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水平,減少秸稈焚燒帶來的大氣污染。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地推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行動,發揮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機制作用,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進農村生活環境改善等方面的公益項目建設,著重解決目前農村面臨的環境突出問題。三是完善土壤污染修復政策。總結提煉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及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試點技術路線,明確下一步工作重點,完善相關扶持政策。

    作者系財政部農業司司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村工作通訊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负 | 亚洲一区在线观看网站 |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国产亚洲 | 亚洲欧美日本A∨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