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近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文化是鄉村的根,根深才能葉茂。如何實現鄉村文化興盛?筆者理解,需要從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一、提高村民素養。人是一切社會活動的主體。要提高村民素養,政府部門首先要作出榜樣,當好領導層的姿態。其次要制定出合理的村規民約,并且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責任、文明公約、家庭美德、社會公德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進去,做好宣傳,教育引導村民積極學習。樹立向上、向善、守信、務實的美好品德。
二、搭建好文化基礎設施平臺。加強對“農家書屋”的管理,定期購買更換“農家書屋”的書籍;鄉村周圍廢棄的場所可以利用起來,修建一些簡易的文化活動場所,方便村民文藝編排、文藝演出等活動;有條件的村民家庭可以開辦“書香農家”,這樣“民間藝術家們”在閑余茶后可以一起進行文藝探討、文藝創作。
三、做好民間藝術傳承和保護。我國的民間藝術可以說是文化史上的一顆“明珠”,有它的存在,文化變得璀璨和斑斕。民間藝術的傳承和保護,要善于發現、善于搜集、善于匯總。首先要做好對老藝人的關心呵護,因民間藝術的傳承往往是身傳口授,可以開辦相關的培訓班,為下一代藝術家創造良好的發展條件。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可以對民間藝術申請知識產權,建立起知識專利品牌。
文化是鄉村的“精氣神”,文化興,村莊才會更加的美麗和美好,村民才會更加的幸福美滿,鄉村才會更加的和諧繁榮!
(作者單位:寶興縣發改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