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現象將伴隨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漫長過程,是當前和今后相當長時間內的重要現實問題,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必須要研究好的課題,其中一個重要研究問題即新型城鎮化,其主要體現為農民工市民化,或者說農村人口的轉化是城鎮化的實質內容。農民工是農村人口轉化為現代市民的具體形式,而農民工轉化為市民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正是基于此,我們對具有典型意義的江蘇省的農民工進行了跟蹤調查,依據調查得到的農民工真實情況來思考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基本重大問題。本次江蘇省農民工情況的問卷調查是在2016年7—8月開展進行的,樣本分布10個市,問卷內容涵蓋了農民工的基本信息、工作狀況、生活情況以及社會保障情況等。
一、農民工基本情況
(一)農民工自然狀況本次調查
就性別看,男性遠高于女性。就年齡看,農民工的年齡多集中在26~45歲。
(二)農民工受教育情況
農民工的總體文化程度偏低,近一半人僅僅完成了九年制義務教育就進入勞動力市場。
(三)農民工的政治面貌
被調查農民工中,81.3%的人的政治面貌是群眾,13.9%的人的政治面貌是共青團員,4.5%的人是共產黨員。
(四)農民工工作情況
農民工來到城市其最原始、最基本的動因就是找工作。就業情況的好壞決定著農民工在城市生存狀況的好壞。
1.農民工的職業技能狀況
有超過一半的農民工沒有接受職業技能培訓或崗位技能培訓就進入了勞動力市場。初級工和中級工分別占到13.9%和12.2%,無職業技能證書的人占到56.3%,高級工以上的人僅占5.6%。
2.農民工從事的行業和工作單位的性質
農民工的就業領域主要集中在建筑業、制造業、住宿和飲食服務業等行業,在金融、保險、房地產、教育、文化等行業就業的人數很少。
3.農民工找工作的途徑
在外務工或生活的親友是農民工生活中的重要人脈,這一點從農民工找工作的渠道就可以看出。通過現代招聘手段找到工作的,如各類媒體、招工廣告、中介等均有一定的比例,但是還不能成為主流。
4.農民工的工作時間
約1/3的農民工在現單位工作時間超過了3年,但仍有六成多的農民工在現單位工作時間不到3年。農民工每天工作的時間,一半多的人工作時間在8~12h,由此可見,農民工群體的勞動時間偏長。這種情況一方面說明農民工希望獲得更多的經濟收入自愿加班加點;另一方面,相當部分農民工工作的性質客觀上要求加班加點。
(五)農民工的收入和生活支出
1.農民工的收入情況
農民工獲取報酬的方式多種多樣,這方面存在著較大的不規范性,主要是農民工就業崗位五花八門,規范有相當大的難度。由于農民工的文化程度、年齡、工作崗位、就業情況等不同,其經濟收入有很大區別。月平均收入在2001~5000元的農民工占到68.7%。
2.農民工的生活支出
將收入的一半以上寄回老家的占17.9%,將收入總數的30%~50%寄回老家的占28.9%,將收入的10%~30%寄回老家的占31.9%,將收入的10%以下寄回老家的占21.1%。
(六)農民工的業余生活
總體上看,農民工的休閑文化娛樂生活比較單調,閑暇時間的活動依次是睡覺、看電視、聽廣播、上網、聊天、打牌、逛街、讀書和看報等。
(七)農民工的勞動權益保護
從農民工勞動合同的簽訂狀況看,仍然有近一半的農民工在進入勞動崗位時,屬于非正規就業者,個人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處于不合法狀態。簽訂合同的期限主要集中在1~3年。選擇尋求政府部門幫助、尋求法律援助和自行處理是農民工遇到糾紛時處理方式的前3位。這說明,農民工自我保護和維權意識相較以往已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八)農民工隨遷子女受教育情況
對于“您的愛人和孩子是否和您一起生活”這一問題,調查顯示僅有1/3的農民工跟愛人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大量農民工外出打工,而子女成為留守兒童。在“您的隨遷子女正在上的學校”的提問中,34.7%的人選擇輸入地的公辦學校,13.1%的人選擇農民工子弟學校,52.3%的人選擇“其他”。關于“您的子女在城市接受義務教育存在哪些問題”,23.3%的人選擇“入學條件高”,21.2%的人選擇“手續繁瑣”,55.5%的人選擇“其他”。
(九)農民工在現居住地居住時間及住房問題
在“現居住地連續居住時間”問題中,超過1/3的農民工在現居住地居住時間在5年以上,農民工的居住地點有趨于穩定的趨向。在“您經常居住在什么地方”的問題中,大部分人是自己租房,一部分是雇主安排,少部分人居住在工地,有極少數農民工在城市擁有了自己的住房。在“您是否有住房補貼”問題中,絕大多數農民工是沒有住房補貼的,甚至有些人都不知道有住房補貼。
(十)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情況
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農民工成為市民的重要標志。相對于2009年,農民工在務工地參加養老保險的比率有了明顯增長。但從總的參保比例看,農民工的參保率還比較低;在務工地參加醫療保險的人數明顯增加,但仍有一半多未參加醫療保險;仍有超過一半的農民工沒有工傷保險。
在“您在老家是否參加了養老保險”的問題中,現有農民工中的1/3多在農村老家有養老保險。在“您在老家是否參加了醫療保險”的問題中,過半數的農民工在老家有醫療保險。在“您的養老保險繳費有無發生中斷”問題中,約有2/3的農民工是持續在農村繳納養老保險費的。
(十一)農民工最關心的問題和對政府的期望
1.農民工目前最關心的問題
在被調查的農民工中,收入、子女教育、工作時間、社會保險、看病、工作環境成為農民工最為關心的事項,農民工的這種訴求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很多方面正是做好農民工民生工作的切入點。
2.農民工對政府的期望
當前農民工最希望得到政府支持的公共服務依次是:社會保險、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就業服務、技能培訓、醫療、權益維護、文化娛樂、計劃生育。這些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前農民工在務工地所面臨的實際困難和對未來的憂慮。
(十二)農民工落戶城鎮的意愿以及落戶面臨的困難
1.農民工落戶城鎮的意愿
大多數農民工傾向于在城市落戶,成為市民。有近30%的人不愿意在城鎮落戶,一般是年齡比較大的農民工以及出于多種多樣的考慮,城鎮化并不意味著要將所有的農民工統統留在城鎮。
2.農民工落戶城鎮面臨的困難
在調查中,城市生活成本高和房價高是阻礙農民工落戶城市的主要原因。
3.農民工融入所在城市的自我感覺
有44.4%的農民工認為,自己和家人能夠融入所在城市生活,有39.4%的農民工及其家人說不清是否融入了城市,只有16.2%的農民工及其家人認為無法融入所在城市生活,這些人大部分都是老一代農民工。對于老一代農民工的這種選擇,應當理性地去理解,不要強迫所有的農民工都必須成為市民。
(十三)農民工對相關社會政策的看法
1.農民工對提供公共服務的態度
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農民工對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還是比較滿意的。
2.農民工對相關政策的看法
調查顯示,多數農民工還是認可目前政府關于農民工的社會政策的。
3.農民工對政策實施的滿意度
從政府推動農民工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的滿意度看,農民工表示滿意的人占總人數的10.2%,基本滿意的人占總人數的44.1%,不滿意的人占總人數的12.3%,說不清的人占總人數的33.4%。
(十四)農民工的未來規劃
1.農民工的未來規劃
農民工在城市打工,對于未來的目標有著不同的規劃。未來想學到一門技術、干出一番事業的占總人數的27.8%,盡快成為城市人的占總人數的8.0%,寧肯吃苦也要多掙錢的占總人數的25.0%,贏得社會和親友尊重的占總人數的5.0%,有了積累回老家的占總人數的13.1%,收入少點但工作穩定占總人數的4.4%,走一步看一步沒有固定想法的占總人數的12.6%。
2.農民工是否返鄉創業
有40%的農民工未來想返鄉創業,這無論對農業產業的發展、新農村建設,還是對一二三次產業的協調發展、人力資源的優化都有積極的意義。我們的社會政策應當有利于讓農民工中的大部分順利融入城市,成為標準意義上的市民。同時,也要鼓勵其中的一部分農民工在學到了技術、開闊了眼界、積累了資金后能返鄉創業,成為新一代的職業農民。
二、農民工市民化的相關政策建議
(一)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并舉
根據調查,農民工中的相當大一部分有意融入城鎮,成為新型市民,其中的小部分將會回鄉創業。我們的社會政策應當既遵循城鎮化的客觀規律,高度重視農民工的市民化,又要在城鎮化的背景下建設新型農村,將農村人口流出、土地流轉、要素變動與土地規模經營、新型農業經營體制的建構、職業農民的造就、美麗鄉村建設統一起來協調起來。
(二)堅持多元化的市民化
在農民工市民化的過程中,要堅持多元化的市民化,即就近市民化與遠距離市民化,在小城鎮、小城市市民化與在大、中城市市民化同時展開。因此,要促進小城鎮與大中小城市之間的資源配置結構合理,為多元化市民化創造條件。
(三)農民工的權益保護
規范勞動用工,凡使用農民工都應當簽訂勞動合同。嚴禁拖欠農民工工資,嚴格執行最低工資標準制度,合理確定并適時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嚴格執行國家關于職工休息休假的規定,延長工時和休息日、法定節假日工作時間,必須征得農民工同意,依法支付加班工資。農民工和其他職工實行同工同酬。農民工權益保護的根本之舉在于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規章,并將好的制度落到實處。
(四)構建農民工職業培訓體系
將農民工的職業培訓列為重要的工作內容。要提高產品質量,提高中國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需要從對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做起,建立健全勞動者的職業培訓體系、終身受教育體系、技術等級體系、技術考核體系等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工作。
(五)農民工住房問題的解決思路
解決農民工的住房問題,一是農民工就業的單位應像對待城鎮人口就業職工一樣有住房補貼,建立農民工住房公積金制度。二是農民工比較集中的就業單位應盡量為農民工提供宿舍。三是將符合一定條件的農民工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
(六)關于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
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制度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最為重要。整個養老保險辦法應當逐步并軌,特別是養老保險的城鄉一體化,要將所有的人納入養老保險的同一個體系,分不同的檔次,各類人員都能對號入座。
解決農民工醫療保險的思路是將其納入城鎮職工醫療保險范疇,并將人口分布與醫療資源配置、分級分類的就醫制度、一體化的醫療制度建設、醫保聯網、異地就醫協調起來。
農民工的工傷保險非常重要,要堅決執行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于2004年頒布的《關于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精神,農民工必須參保,就業單位必須承擔必要的責任
(七)農民工隨遷子女受教育問題的解決辦法
(1)義務教育的經費支出原則上應由中央財政負擔,根據上學的人數返回到各地,逐步實現孩子在什么地方生活就在什么地方上學。(2)農民工輸入地對符合一定條件的農民工,其子女入學要以進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3)輸入地政府要加強對民辦中小學的管理,發揮符合條件的民辦中小學在接收農民工子女入學方面的作用。
三、結束語
農民工伴隨著經濟、社會的變遷處于動態演化過程之中,應當時時把握農民工的動態變革。所以來自于第一線的農民工的真實情況呈現在任何時候都是需要的。農民工的實際情況是制定社會政策的重要依據,或者說制定的社會政策應當對農民工的現狀有所回應。農民工市民化的關鍵之舉在于建構具有現代化理念的社會體制,現在正是制定現代社會體制的關鍵時間節點。
作者系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院長、教授、博導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紫金傳媒智庫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