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潘彪等:購機補貼政策對中國農業機械使用效率的影響分析

[ 作者:潘彪?田志宏?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6-25 錄入:王惠敏 ]

摘要:購機補貼是一項重要的財政支農政策,政策的實施顯著提升了中國農機裝備水平和農機化水平,對農業機械使用效率也產生了巨大影響。本文運用DEA-Tobit兩階段法模型,測算了2001~2015年全國各省份農業機械使用效率,評估了購機補貼政策對農業機械使用效率的影響。結果表明:2001~2015年中國農業機械使用效率經歷了先下降后增長并趨穩的階段性變化,整體上以效率改進為主;購機補貼對農業機械使用效率的影響可以分解為兩個方面,存量增加效應降低了農業機械使用效率,結構改善效應則提升了農業機械使用效率。未來購機補貼政策的實施,應動態調整農機產品的補貼范圍,增強政策的靈活性和針對性,重視農機技術推廣、培訓等工作,提高農機利用和管理水平。

關鍵詞:農機購置補貼  農機裝備結構  農業機械使用效率  DEA-Tobit兩階段法

一、問題提出

為調動農民購買農業機械的積極性,改善農機裝備結構,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中國在2004年出臺的購機補貼政策。伴隨著補貼政策的實施,中國農機總動力從2004年的6.41億千瓦上升至2016年的9.72億千瓦,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也由34.3%上升至65.2%。在這一變化過程中,購機補貼政策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政策效果如何評價?這些問題引起學界廣泛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農業機械是農業生產中的耐用投入品,購機補貼不僅影響當期購買量,還通過形成農業機械存量產生持續性效果。購機補貼帶動下農機存量的增加,并不必然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還有賴于農機使用效率的改進。評估購機補貼政策的效果,不能局限于政策對農戶行為和農業生產的影響,更重要的是補貼引起的農機使用效率的變化。對于農機使用效率及其變化情況,學界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在效率界定、測算方案和影響因素分析方面還有很大改進空間。同時,現有研究對購機補貼政策的關注不夠,既有的定性判斷多認為補貼會引起局部農機保有量飽和,使農機使用效率下降。

農機使用效率的高低,不僅關系到農業機械推廣應用和農民購買積極性,還直接影響到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農機使用效率提升意味著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質量和效益的并重,具有可持續性;農機使用效率下降會減少農戶投資機械的收益,抑制農戶購買積極性,引起農機投資波動,與補貼政策目標相違背。購機補貼政策實施以來,中國農機使用效率究竟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補貼政策提升還是降低了農機使用效率?這是本文所要回答的核心問題。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方法

農業機械作為一種投入要素,在農業生產中的使用表現為農機手操作拖拉機、收割機等機器進行田間作業,完成耕、耙、播、收等作業實現要素貢獻。本文把農機使用效率界定為技術效率,即在給定農業生產結構和技術水平下,為滿足一定水平的農機化作業需求,農業機械的最小投入量與實際保有量的比例。

理論上來說,購機補貼政策對農機使用效率可能產生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購機補貼政策的實施,促進了新型高效農機和關鍵作業環節農機的購買,提升了農機經營者的專業化程度,拓寬了機械作業范圍,優化了作業環節,加快了耕種收全程機械化,老舊農機報廢更新的補助,也能夠顯著改善農機裝備結構,整體上提升農機使用效率。二是購機補貼政策的實施擴大了農機購買量和裝備存量,引發了邊際使用效率下降,其原因在于一個區域內的農機作業需求具有相對穩定性,機械存量快速增加使得單機可作業面積下降,再加上補貼刺激下部分農戶從眾購機,重買輕用,不注意機械投入管理,導致農機使用效率下降。本文把前者稱為購機補貼政策的“結構改善效應”,把后者稱為“存量增加效應”。

本文使用DEA-Tobit兩階段法模型與省級面板數據展開研究。首先,采用投入導向的規模報酬可變DEA方法,測度2001~2015年全國各省份農機使用的綜合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然后,以農機使用效率作為因變量,以各省份獲得的中央財政購機補貼資金為核心自變量,構建面板Tobit模型,定量分析購機補貼對農機使用效率的影響。考慮到購機補貼政策對農機使用效率有兩個方面的影響,存量增加效應的大小直接由補貼資金規模來決定,而結構改善效應的發揮存在一定的門檻。補貼政策未正式實施或補貼力度較小時,都難以對農機裝備結構有實質性改善,從2007年補貼資金快速增長,補貼產品范圍擴大,政策的積極作用逐步顯現。為此,本文在實證模型中以補貼資金來表示存量增加效應,以年份虛擬變量和補貼資金的交乘項來表示結構改善效應,年份虛擬變量在2001~2006年取值為0,2007年及以后取值為1。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筆者采用拖拉機總動力、拖拉機配套農機具臺數、收獲機械擁有量和農機駕駛人員數量4項投入指標,機耕面積、機播面積和機收面積3項產出指標,測算了全國30個省份的農機使用效率,其中有三點值得關注:(1)受農機作業的經濟和自然環境影響,省際農機使用效率差異較大。(2)各經濟區域中,東北地區的綜合技術效率均值最高;中部和西部次之,東部最低。(3)得益于糧食作物的全程機械化的快速推進,糧食主產區的農機使用效率要高于非主產區。

就全國范圍來說,農機使用的綜合技術效率均值為0.75,規模效率和純技術效率均值分別為0.90和0.83。從變化趨勢來看,2001~2015年經歷了先下降后上升并趨穩的階段性變化:2001~2006年,農機使用效率普遍下滑,這主要是用工費用上升與農戶購機之間存在著結構性矛盾,機械對勞動力的替代不夠順暢,新購置的農機未得到充分利用;從2007年開始,在補貼政策的積極作用下,農機裝備結構持續改善,農機使用效率進入上升階段,近年已經恢復并超過2001年的水平,但增長幅度持續放緩。

實證分析部分,作者采用隨機效應面板Tobit模型,估計了購機補貼政策對農機使用效率的影響,控制變量包括土地治理項目財政投入、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農機作業服務和勞動力價格、耕地細碎程度以及作業地形。回歸結果顯示,購機補貼政策的存量增加效應對農機使用效率有負向影響,各省份獲得的補貼資金每增加1億元,綜合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便會分別下降23.7%、11.2%和14.7%;購機補貼政策的結構改善效應對農機使用效率有較強的提升作用,這一作用從2007年開始顯現,各省份獲得的補貼資金每增加1億元,綜合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分別上升22.3%、9.7%和14.6%。此外,農機使用效率還受到政策、經濟和自然環境等因素影響。

四、結論與思考

上述研究表明:(1)2001~2015年中國農機使用效率經歷了先下降后增長并趨穩的變化,整體上以效率改進為主。(2)購機補貼政策對農機使用效率產生了兩個方面的影響,其中,補貼的存量增加效應降低了農機使用效率,而結構改善效應提升了農機使用效率。這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農機使用效率的階段性變化特征,也修正了已有文獻關于補貼引發農機使用效率下降的簡單認識。(3)隨著購機補貼政策的長期實施,農機存量會趨于飽和,補貼對農機裝備的結構改善效應逐漸減弱,對使用效率的提升作用也越來越難以發揮,農機使用效率有再次下滑的傾向,繼續實施購機補貼政策面臨著政策調整和創設問題。

為實現中國農業機械化的穩定與可持續,未來購機補貼政策應關注三點:①動態調整產品補貼范圍,鼓勵老舊機械報廢更新,完善新型農機的推廣鑒定和補貼制度,引導新型高效農機和關鍵作業環節農機的購買和使用。②提高政策的靈活性和針對性,對于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土地經營規模較大的地區,重點補貼大中型農機,推進規模化作業;而對于丘陵山區,則應重點補貼中小型農機,推進土地宜機化整理。③簡化購機補貼落實和監管程序,提升政策執行效率,強化農機化管理部門在農機化發展規劃、技術推廣和培訓等方面的職能,提高農機化管理水平。作者單位: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經濟》2018年第6期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中文字 | 亚洲精品中文子幕乱码 | 在线观看亚洲中文AV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二区 | 亚洲综合久r在线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