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王國燦等:鄉賢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軟實力

[ 作者:王國燦?金潔霞?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7-25 錄入:王惠敏 ]

鄉賢文化具有明顯的地域性、人本性、親善性和現實性,是教化鄉里、涵育鄉風、澤被鄉里、溫暖故土的重要精神力量。實現鄉村振興,需要培育與時代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鄉賢文化,發揮鄉賢的引領作用,讓鄉賢真正成為政府在鄉村治理和鄉村發展中的有力助手和中堅力量,并通過他們凝聚起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

1、新時代鄉賢新解

所謂“鄉賢”,就是“鄉”里的“賢人”。指傳統鄉村中德高望重、為人正直、辦事公道、有威信、有口碑的賢達人士,或以品行崇高而聞名,或以處事開明而望重,最容易引起鄉民的認同感。當今鄉村除了年高德勛的傳統鄉賢,還出現了一批新鄉賢,他們是鄉村干部、模范人物、賢人志士或是教師、醫生以及各界精英等。與傳統鄉賢相比,新鄉賢在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思維視野等方面要提高和開闊得多,對鄉村的發展更有想法和思路,在鄉村也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話語權。

鄉賢文化集中體現了鄉村的人文精神,代表著一方風氣和文化底蘊,是一個地域的精神標記,也是探尋文化血脈、張揚傳統文化的精神原動力。具有明顯的地域性、人本性、親善性和現實性,是教化鄉里、涵育鄉風、澤被鄉里、溫暖故土的重要精神力量。尤其是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缺少鄉賢文化支撐的鄉村振興面臨人才流失、主體弱化等諸多難題,鄉賢文化的“安全閥”作用就顯得越來越重要。如果把鄉賢這股力量擰成一股繩,就能推動鄉村文明的發展,加快鄉村振興。

歲月崢嶸,風鵬正舉。鄉村振興不僅是經濟振興、生態振興、社會振興,更是文化的振興。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強調:“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币雽崿F鄉村振興,就需要培育與時代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鄉賢文化。通過資源返鄉、影響力返鄉、技術返鄉、智力返鄉、資金返鄉等方式,積極投身鄉村建設,發揮鄉賢的引領作用,用他們的嘉言懿行垂范鄉里,涵育文明鄉風,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深深扎根。讓鄉賢真正成為政府在鄉村治理和鄉村發展中的有力助手和中堅力量,并通過他們凝聚起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

2、如何充分挖掘鄉賢文化?

傳頌“古賢”,繁榮鄉村傳統文化

當前,農村傳統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優秀文化傳承出現斷層,一些文化遺產瀕臨消失。作為一種有著深厚歷史底蘊的傳統文化,鄉賢文化正日漸失去其往日的輝煌。這與鄉村發展空心化、鄉村產業空虛化、鄉村風氣庸俗化等諸多因素有關。原來居住在鄉村的知識分子、技能人才和青壯年勞動力紛紛流向城市謀求發展;現代農業投入成本大、收益見效慢,短時間內難以形成氣候;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人們一味追求金錢和權力,鄉村淳風良俗日漸流失。

在新時代,要充分認識到鄉賢文化作為一種文化軟實力在促進鄉村發展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對傳統鄉賢文化要進行搶救性保護,組織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對鄉村人文資源進行挖掘,保留、傳承。相關單位要加大對歷史悠久的鄉賢文化的研究,吸納其精華,與時俱進地融入現代元素,形成新的鄉賢文化,結合文明鄉風、優良家風加大宣傳,給鄉賢文化注入新內涵。因此,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我們必須重視鄉賢文化的建設,大力傳頌“古賢”,用鄉賢文化促進鄉村文明、推動鄉村發展、繁榮鄉村文化,不斷挖掘和發揮鄉賢文化的巨大潛力與積極作用。利用鄉村文化講堂、鄉村道德講堂、農家書屋等載體大力宣傳鄉賢文化,放大鄉賢文化的力量,形成尊崇鄉賢的濃厚氛圍。吸引更多的人敬鄉賢、學鄉賢、做鄉賢,凝聚起鄉村振興的磅磚力量。

會聚“今賢”,參與美麗鄉村建設

當代社會,鄉賢的內涵發生了一定的變化,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的新鄉賢文化,積極引導發揮新鄉賢在鄉村振興,特別是在鄉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重構傳統鄉村文化,需要一批有奉獻精神的新時代鄉賢。他們是從鄉村走出去的精英,而后又回鄉,以自己的經驗、學識、專長、技藝、財富以及文化修養參與新農村和美麗鄉村建設,支持家鄉的經濟文化建設。他們身上散發出來的文化道德力量可教化鄉民,對凝聚人心、促進和諧、重構鄉村傳統文化大有裨益。從政府到個人,都需努力達成共識,在觀念上重視和提高對鄉賢文化建設的自覺性,積極培育和爭當新鄉賢。 

培育“新賢”,挖掘鄉賢人才資源

政府要出臺培育新鄉賢文化的相關政策,認真落實政策,大力鼓勵、表彰新鄉賢以不同方式參予家鄉建設,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扎根鄉村,用其學識專長、創業經驗反哺桑梓,建設美麗鄉村。

要廣泛團結和引導更多根在農村、情系家鄉的在外成功人士,積極投身鄉村建設,推動故鄉再造,發揮他們的引領作用,并通過他們凝聚起鄉村振興的強大新動力。努力搭建鄉賢回歸平臺,通過建立有效激勵機制、推進鄉村兩級鄉賢規范化建設、建立“線上+線下”服務平臺等方式,充分發揮鄉賢群體的能力、經驗和熱情,實現資金回流、企業回遷、信息回傳、人才回鄉。

積極營造鄉賢文化氛圍,利用春節等傳統節假日鄉賢返鄉過節的機會,組織召開鄉賢座談會,加強與鄉賢的聯系互動。充分征求新老鄉賢關于鄉村發展的意見建議,請新老鄉賢為鄉村振興出謀獻策,讓鄉賢成為推動鄉村發展不可或缺的人才隊伍。

開展鄉賢回歸試點,鼓勵鄉賢資源較豐富、鄉村人才流出較多的地方開展鄉賢回歸試點示范,梳理摸清鄉賢回歸意愿,完善政策措施,做好對接服務,把現代鄉賢引回來,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鼓勵和支持優秀鄉賢參與鎮、村重大發展決策,拓寬鄉賢參政議政渠道,積極發揮鄉賢樹民風、解矛盾、獻良策、治鄉村的重要作用。

3、生動范例

諸暨

諸暨市把傳承和弘揚鄉賢文化、推動鄉賢參與社會治理,作為豐富發展“楓橋經驗”內涵與外延的重要途徑,開展了行之有效的探索,形成了一定的經驗做法。

一是提煉鄉賢精神。結合諸暨發展的實際特征,創新發展新鄉賢文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的新意識形態,使全體諸暨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發揮傳統鄉賢文化的教育引領作用。截止當前,全市已建立鎮級鄉賢參事會27個、村級鄉賢參事會366個。開展“尋找地域文化”、“聚焦大師”等系列活動,對基層群眾的訪談和召開學術研討會等形式,市鎮兩級集中挖掘梳理匯編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鄉土文化和名人故事,不僅延續了鄉村千年文脈,也為培育鄉風文明提供了道德力量。從2017年3月份開始,諸暨摸排了5萬多人口,從中選擇了10位鄉賢,加上鎮里的法律顧問組成11人團體,5月初舉行了成立儀式。全鎮發生的28起糾紛,鄉賢參與調解的有12起,調解成功率100%。

二是搶救文化遺產。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借勢推進特色文化保護、歷史文化村落保護等工作,依托財政扶持和利用社會資源,重點加強對名人故居、宗祠、古村落等的建設、保護和利用,既促進鄉村游、文化游,又發揮其優秀鄉賢對人的教化作用。針對在校學子,把鄉賢紀念館、紅色景點等作為德育教育基地,把鄉賢故事作為校本教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

三是推進禮法兼治。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大力推進“德治、法治、自治”為主要內容的“三治合一”的鄉村治理模式,既發揮古代鄉賢的文化滋養、道德教化作用,又注重培育和發揚法治精神、民主意識。扎實推進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做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村史發展、家訓家風、鄉賢文化等有機融合,使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得益彰。搭 建 平 臺 謀 發 展 。 召開一年一度的招商大會,邀請在外企業家參加,促進項目回歸、資金回流、企業回遷。建立鄉賢工作站,為家鄉人民提供方便;參與鄉村治理,引導在外鄉賢回村任職;聘請鄉賢擔任決策智囊團,成立由社會精英、賢達人士組成的民間調解組織。成立各類公益基金,鼓勵引導鄉賢興辦義學、修橋鋪路、扶貧濟困。 開展“返鄉走親”活動,推動所有市級機關部門干部回鄉辦實事、謀思路、促發展。

四是開展 “崇賢”行動。在充分挖掘鄉賢文化資源的同時,大力實施鄉賢文化進學校、進家庭、進村莊、進社區、進企業等“五進”工程,充分運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介,講述鄉賢故事、宣傳鄉賢精神,傳承弘揚古賢的德、孝、忠、義等傳統人文精神,總結提煉今賢的實干創業、誠實守信、團結友善的“木柁精神”,在全社會掀起愛鄉賢、敬鄉賢、學鄉賢的良好氛圍。針對基層黨員干部,動員在外鄉賢競選村兩委干部參與村莊治理,出臺《村兩委干部和黨員教育培訓三年行動計劃》,制訂實施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對于廣大群眾,深入開展民間人才萬人計劃,重塑一批鄉土精英,推動優秀鄉賢到校開講座等。在鄉賢文化的感召下,來自各階層的鄉賢們紛紛參與到店口諸暨建設的熱潮中來。近5年來,該鎮民間資本投入小城市建設已超過30億元,參與垃圾焚燒廠、污水處理廠等政府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一大批在外打拼的鄉賢也不忘為家鄉建設出力,諸暨引進回歸項目數百個,回歸資金總額達400多億元。

上虞

作為鄉賢文化的引領者,2015年,浙江上虞獲得“中國鄉賢文化之鄉”榮譽稱號。上虞不斷創新鄉賢文化,推動鄉村發展。在文化層面,對傳統鄉賢文化進行揚棄繼承和轉化創新,從中提煉出符合當今時代需要的思想觀念,確立了新鄉賢文化核心理念,形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的新鄉賢文化。上虞市濱江小學大力推崇鄉賢文化,整個校園猶如一座鄉賢館,大廳壁上刻滿了鄉賢頭像。“三思而行,行而三思”,徐光憲的話赫然呈現在教學樓墻壁上,上虞還將鄉賢事跡編成校本教材,對學生進行教育,一場場“知鄉賢,頌鄉賢,學鄉賢,做了不起的上虞人”的活動在上虞全市中小學開展起來。鄉賢文化是精神財富,是極好的教育資源,這在潛移默化下給了上虞學子積極的正能量,傳承鄉賢文化。

在鄉村治理層面,將新鄉賢文化和新農村建設進行深度融合,發揮農村優秀黨員干部、道德模范等鄉賢的示范引領作用。上虞區早在 2001 年就成立了上虞鄉賢研究會,“挖掘故鄉歷史,搶救文化遺產,弘揚鄉賢精神,服務上虞經濟”,鄉賢研究會秉承這一宗旨,旨在挖掘傳統歷史文化?;I資幾十萬對瀕危文化遺產進行搶救,激活鄉賢文化,推動上虞發展。近10年來,鄉賢研究會成員已撰寫和發表各類文章1000多篇,出版《上虞鄉賢文化》專輯八輯。同時積極培育成立村級鄉賢參事會,將大批熱心公益事業的新鄉賢吸引到調解隊伍中來,成為了鄉村基層和諧穩定的有效保證力量。為了引導市民群眾見賢思齊,上虞區以打造全省百個城市文化公園為目標,積極構筑鄉賢文化新平臺,投資2000多萬元,在曹娥街道打造了鄉賢文化廣場和鄉賢館。

上虞鄉賢精神集中體現了上虞文化的優秀傳統,極大地開闊了人們認識上虞的視野,不但卓有成效地深化了上虞的歷史文化研究,而且大大提升了上虞文化的知名度、含金量。使生活在上虞的人因鄉賢成就而倍感自豪,因有上虞鄉賢這樣一個著名的文化窗口及其研究成果,而生發起愛鄉、思鄉、回鄉、奉獻故鄉之情。

4、思考與啟迪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痹谏鐣髁x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新鄉賢”的引領示范作用,就如一場場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它們既挑起了鄉村治理現代化的重擔,又充當起了講道德、明是非、守紀律的“傳聲筒”。為實現十九大報告中對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總要求,黨和政府將重塑鄉賢文化作為鄉村文化建設中固本培元的根本之計,用鄉賢文化所蘊含的文化道德力量來推動鄉村文明和鄉村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活力。

“出則兼濟天下,歸則回報桑梓。”鄉村振興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黨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的最重要工作。要匯聚全社會的力量,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的問題。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中,鄉賢文化的巨大潛力與積極作用值得不斷挖掘和發揮,浙江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必定會書寫得更壯美。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廣振智庫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 亚洲欧美自拍制服丝袜另类图 | 中文字幕1级在线 | 午夜亚洲人人精品一区 | 亚洲男人aⅴ第一网站 | 亚洲色大成网站韩国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