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鄉鎮要始終把發現儲備和培養鍛煉年輕干部工作當作鞏固提升黨在基層執政能力的頭等大事來統籌謀劃、來組織實施,并以基層黨建、脫貧攻堅、提升人居環境、雙創等工作為平臺,讓他們各展所長、充分發揮聰明才智。
一、好中選優,把好入口關。堅持將民意基礎、工作實績和關鍵表現作為考察年輕干部的“硬門檻”,嚴格程序,以公開、透明、科學的選拔方式面對各方“聚光燈”,讓年輕干部脫穎而出。一是考核測評“聽民意”。結合村(社區)“兩委”領導班子換屆、機關中層干部調整、年度考核等時機,將綜合素質好、發展潛力大的優秀年輕干部納入“成長工程”重點培養,采取“直接任用一批、擇優儲備一批”的辦法,確保好中選優。二是組織考察“重實績”。為防止簡單以測評分數取人,鄉黨委注重考察年輕干部實績,綜合運用民主測評、個別訪談、民主推薦、實地考察、延伸考察等多種形式,全面掌握干部實際工作情況,檢驗干部實績的“含金量”。三是擇優培養“看關鍵”。在具體確定后備干部人選時,既看“一貫表現”,更看“關鍵時刻”,尤其是年輕干部在專項活動、突發事件和個人利益等重大事件和關鍵時刻面前的表現,確保真正將面對急難險重任務時豁得出、沖得上、有擔當的年輕干部選出來。
二、積蓄后勁,把好培養關。注重對后備干部的教育培訓與實踐鍛煉,著力提高年輕干部自身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一是強化培訓。加強培訓的針對性,以能力建設為重點,抓好年輕干部的大規模教育培訓,舉辦后備干部、團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培訓班,緊緊圍繞黨性教育、形勢教育、村組管理、鄉村振興等年輕干部急需學習的內容設置課程。加強培訓的有效性,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通過專家課堂講、實地考察學、親身參與練等多種形式,確保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二是突出實踐。堅持“早壓擔子早成才的觀念”,建立“基層一線歷練、關鍵崗位鍛煉、多崗交流磨煉”的培養模式,引導和幫助年輕干部在工作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干。對于經歷相對單一的年輕干部,有意識地進行崗位輪換。
三、立體護航,把好制度關。優化年輕干部成長環境,建立動態儲備機制,為年輕干部的成長成才立體護航,開辟成長成才的“快車道”。一是動態儲備機制。建立后備干部一人一檔的“成長檔案”,進行分類管理、定向培養、跟蹤考核、適時調整。堅持優進劣退、動態管理的原則,通過日常觀察、個別訪談、年終考評、民意調查、實績分析等方式,實事求是評價后備干部,實現后備干部隊伍的“有進有出”,建立起后備干部優勝劣汰的競爭式管理機制。二是育用結合機制。堅持培養與使用雙管齊下,建立育用結合機制,激發年輕干部干事創業熱情。三是建立幫帶機制。要求工作經驗豐富、政治素養高的中心、站、所長加強對年輕干部的傳幫帶。要求各中心、站、所長在待人接物、協調關系、服務群眾、公文寫作等方面全方位、毫無保留地對年輕干部進行幫扶,為年輕干部營造寬松的干事氛圍,力促年輕干部快速成長。
(作者單位:雄關鄉黨委)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