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教授、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楊敏麗日前在河南開封舉辦的“2018年度植保與農事服務創客大會”表示,發展和建設現代化農業,不可沒有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目前,美國、日本和西歐等發達國家已經基本形成比較完善的產前、中、后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這些服務體系可以向農業生產者提供農業機械、化肥、農藥、飼料等供給、農業信貸、保險服務、農產品收購、加工服務、農場勞動與管理等多種服務。
世界各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總起來看主要有3 種,一是以合作社為主體的社會化服務。發達國家的合作社發展較早、種類較多,提供服務的內容較多,實力較強,既包括提供各個方面服務的綜合性合作社,也包括專門為從事某一項生產服務的專業合作社。二是各類企業或公司向農戶提供的服務。很多國家,原來由農民完成的生產資料采購、備耕、田間管理、收獲、貯藏、運輸、加工、銷售等環節有一些已經分離出來由專門的公司承擔。這些公司對農戶的服務首先從產前、產后環節開始,逐漸向產中環節滲透,形成了全方位的服務。三是政府部門提供的服務。例如美國擁有10 萬人的農業部,協調著全國農業生產資料的供應、農產品加工、貯運和銷售,以及農業教育、科研、推廣相結合的工作。而美國其它產業部門都是靠私人資本經營的,唯獨農業部門被看作是公共事業,政府采取各種措施為農業提供服務。
與發達國家相比,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比較落后。但發展中國家,如中國,當種植面積達到一定的規模,農業相對來說還是掙錢的;當生產力和生產要素相匹配,機械化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實現縮減成本,提高收益。中國當下的機械化目標為全程機械化與全面機械化。
而家庭經營在許多方面具有特別的適應性,但隨著生產過程越來越專業化、精細化,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相當高的技術水平。市場對產品要求也越來越高,家庭經營在取得各種生產資料、完成各項生產作業、搜集商品信息等方面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各種困難。各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正是為了解決上述矛盾,在生產發展過程中逐步壯大起來的。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機化導報(微信公眾號)2018-08-31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