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的說,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農民的住房條件有了巨大的改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住房發生了四次變革。
1、農村住房四次改革
第一次,土木結構變為磚瓦結構,變革時間大約為1978-1990年;
第二次,由磚瓦架構變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俗稱的樓房。變革時間大約為1990-2000年;
第三次,由簡單的樓房變成精致的樓房,外面有瓷磚;室內地面由水泥變為瓷磚;窗戶由木質變為塑鋼。變革時間大約為2000-2015年;
第四次,住房結構城鎮化,房間功能設置接近城市,房內有臥室、客廳、餐廳等。
2、農村還不能稱為宜居
雖然農民的房子越來越漂亮,而且農村的街道也干凈、整潔了,甚至有了垃圾桶和保潔員,街道兩邊也有花,有樹,但還不能稱為宜居,距離宜居還有一定距離。
一是絕大部分農村還是旱廁。旱廁的弊端顯而易見,夏天滋生蚊蟲,臭氣熏天。晚上去廁所極為不便,尤其是在冬天。
二是冬天洗澡不便。由于太陽能熱水器的普及,農民夏天洗澡問題已基本解決,但冬天在家洗澡依然非常困難,尤其是在北方地區。
三是沒有暖氣。由于農村沒有暖氣設施,農民取暖主要靠燒煤爐。由于煤爐的污染問題,目前許多村正在改裝天然氣取暖設施,但依然難以達到理想的取暖效果。
由于以上諸多原因,農村還不能稱得上正真的宜居。由于不宜居,就很難吸引城市優秀的人才來農村,沒有人才,鄉村振興就很困難。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大農圈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