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朱文玨等:農地價格幻覺:由價值評價差異引發的農地流轉市場配置失靈

[ 作者:朱文玨?羅必良?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9-25 錄入:王惠敏 ]

一、問題的提出

農地流轉價格是影響中國農地市場發育的關鍵因素,事關農地流轉效率和農民權益保障等重大問題,已引起學界的普遍關注。既有研究考量了中國農地流轉市場的特殊性,分別從經濟利潤、交易成本、社會因素等方面探索并揭示了影響中國農地流轉價格生成的因素。

一般來說,價格機制包括價格生成機制和價格響應機制。前者指價格是如何形成的,后者指價格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對于農地流轉市場而言,理解價格的生成機制是重要的,但深刻認識價格的響應機制至少是同樣重要的。近幾年農地市場的價格提升既未有效誘導農地的市場化流轉,亦未促進農地向具有比較優勢的農業規模經營主體集中,以致農業小規模經營格局并未發生根本性改善。因此,理解農地流轉不暢以及農地經營規模不經濟的現實困境,有必要將研究范疇從價格生成機制研究進一步擴展到價格響應機制研究。

本文認為,農地市場的價格提升既未有效誘導農地的市場化流轉,關鍵因素是中國特殊的制度背景和農戶對農地所持有的特殊態度。即盡管農地意愿轉入主體具有更高的農地資源利用效率,甚至愿意支付較高的農地租金,但農地資源利用效率較低的分散農戶卻有著相對更高的農地租金要價。為此,本文將研究范疇從農地流轉的價格生成機制進一步延伸至價格響應機制,基于不同主體對農地價值評價維度的差異,構建“農地依賴特征—價格幻覺—價格機制失效”的分析框架,以期揭示作為農地潛在轉出方的農戶高估農地租金以及由此導致農地流轉市場失靈的根源。

二、農地流轉價格機制失效:依賴特征引致價格幻覺

價格的響應機制是買賣雙方基于已經生成的市場價格所做出的行為選擇。行為主體對價格的響應與以下兩方面相關聯:一是與其行為能力有關。一個有效的價格機制應該能夠將資源配置給具有更高資源利用能力的主體,所以有“價高者得”。二是與行為主體對資源或物品的“有用性”評價有關。“有效均衡價格”隱含著一個重要的假設條件:資源的“有用性”必須且唯一地取決于交易雙方的資源利用能力或資源利用效率,此時,市場形成的價格僅與資源利用效率有關,資源將流向利用效率更高的一方。當交易雙方根據資源的不同價值評價維度對資源進行價值評價時,評價維度的不一致與偏差將導致有利于改善資源配置效率的市場均衡難以達成。

那么,在農地流轉市場中,流轉雙方對農地的價值評價維度是不是都會統一到農地資源利用效率上呢?農地轉出者是依集體成員權而擁有農地承包權的農戶,其長久以來對農地的依附性決定了其對農地的目標偏好是復雜的,特別是對農地不可替代性的感知是強烈的。由此,作為農地轉出者,農戶對農地做出的功能性價值評價必然是多維的。

1.經濟價值。在做出農地轉出決策時,農戶對農地的經濟價值評價,不僅取決于其自身的農地資源利用效率,還與其對農地的經濟依賴程度有關。越是以農為生,農戶對農地的經濟依賴特征越強,農地對于其生存的意義越大,農地的經濟價值亦越大。

2.社會價值。農地依然是農戶獲得生存保障的基本手段,對外出務工的農民起著直接或間接的失業保障、醫療保障、養老保障等作用。農民無法完全穩定地轉移到城市,促使農戶對農地存在保障依賴特征,凸顯農地的社會價值。

3.身份價值。“農戶擁有農地天經地義”的觀念表達了農戶對農地具有強烈的心理所有權意識,并由此延伸成其對農地的產權控制意識。農民對農地產生情感依戀,農地于農民而言具有人格化財產特征。人格化財產與人格緊密相關,喪失人格化財產的痛苦難以通過替代物來彌補。由此,農地的人格化及農民的情感依賴,促使農地顯現出身份價值。

與農地承租方對農地進行單維經濟價值評價相比,作為農地潛在轉出方的農戶對農地進行多維功能性價值評價必然導致其在做出農地轉出決策時因對農地資源價值評價過高而提出一個偏高的租金要價。由于無法形成一個僅與農地資源利用效率有關的均衡價格,農地流轉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失效。 

本文將農戶提出過高的租金要價視為農戶存在農地價格幻覺。判斷農戶對農地資源的價值評價是否過高的一個可行的操作辦法是,詢問農戶“如果將土地租給別人,最低租金是多少”(即“意愿最低要價”,willingness to accept,WTA),由此了解農戶對農地多維功能性價值的評價;詢問農戶“如果從其他農戶租賃土地,最高的出價是多少”(即“意愿最高出價”,willingness to pay,WTP),由此可以得知農戶對農地單維經濟價值的評價。對于同一農戶來說,農地流轉的WTA與WTP的比值能夠表達其對農地的多維功能性價值評價與單維經濟價值評價的差異。

三、數據來源與模型設定

(一)數據來源 

本課題組于2015 年初通過分層聚類方法對全國9省(區)農戶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包括遼寧、江蘇、廣東、山西、河南、江西、寧夏、四川和貴州。選擇這些省份的原因是:根據全國各省份總人口、人均生產總值、耕地總面積、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比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和農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例這6個指標的聚類特征,并結合中國七大地理分區,按照聚類值得分(高、中、低)分別抽取9個省(區)作為樣本省份。2015年9月和2016年2月,課題組利用同一套問卷對江西省與廣東省再次進行了農戶問卷調查。將上述調查樣本合并進而剔除部分缺失重要數據的樣本,最終用于本文分析的樣本農戶為6193戶。 

(二)模型設定

在本文實證研究中,第一個被解釋變量為農戶是否存在農地價格幻覺,是二元離散變量,適合選擇二元離散Probit模型來分析;第二個被解釋變量為農戶農地價格幻覺程度,若農戶存在農地價格幻覺,其農地價格幻覺程度被賦值為農戶的WTA與WTP之比是大于1的數值變量,適合選擇線性回歸模型來分析。

四、實證分析結果

1.經濟依賴特征的影響分析。隨著對農地的收入依賴程度與勞動就業依賴程度的增強,農戶存在農地價格幻覺的可能性降低。這意味著,隨著農戶的轉型,特別是在從純農戶向非農業戶(指收入主要來源于非農產業、家庭成員主要在非農部門就業)轉變的過程中,農戶存在農地價格幻覺的可能性有不斷增強的趨勢。可見,通過農業勞動力的非農轉移來推進農地流轉,并不具備邏輯上的必然性。

2.保障依賴特征的影響分析。第一,農戶對城市就業的擔憂程度對其存在農地價格幻覺的可能性具有促進作用;第二,農戶對農民外出就業扶持政策的滿意程度對其存在農地價格幻覺的可能性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對于存在農地價格幻覺的農戶,他們對農民外出就業扶持政策的滿意程度對其農地價格幻覺程度具有促進作用。這表明,對農民外出就業扶持政策的滿意程度在總體上會降低農戶存在農地價格幻覺的可能性,但卻會提高存在農地價格幻覺農戶的價格幻覺程度;第三,對于存在農地價格幻覺的農戶而言,他們對農民進城政策的滿意程度對其農地價格幻覺程度具有抑制作用。可見,從降低農戶的農地價格幻覺以推進農地流轉的角度來說,不僅要關注于農戶如何從土地上“離得開”,還必須重視農戶如何進城就業“融得下”的問題。

3.情感依賴特征的影響分析。農戶對承租戶在農地上種植何種作物的在意程度對其存在農地價格幻覺的可能性具有促進作用。

五、貢獻與政策啟示

本文的貢獻在于:第一,揭示農地流轉雙方對農地資源價值的評價維度具有不一致性,表明農地流轉的價格生成及其響應邏輯與一般物品的市場邏輯存在差異;第二,強調農戶對農地的依賴特征,并引入“農地價格幻覺”概念,揭示農地市場價格機制失效的內在機理。 

根據計量結果獲得的政策啟示:第一,農業勞動力的非農轉移并不必然帶來農地流轉。對農地的收入依賴程度與勞動就業依賴程度不高、不以農為生的農戶,往往更可能存在農地價格幻覺。這意味著,“有閑地可轉”的農戶反而具有過高的租金要價,這是阻礙中國農地流轉市場發育的重要因素。第二,若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扶持政策僅限于幫助農民實現穩定的非農就業而無法引導外出就業農民融入城市,則可能致使存在農地價格幻覺農戶的價格幻覺程度進一步提高。因此,構建農民工融入城市的長效機制,才能有效弱化農戶對農地的社會保障依賴,促進農戶降低農地價格幻覺程度;第三,為緩解農戶對農地的情感依賴,在規范農地交易雙方參與農地流轉的程序、構建合理的農地流轉價格機制的同時,應以農地流轉的“價格指數保險”開展配套的探索性試驗。

作者:朱文玨1  羅必良2  作者單位:1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華南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制度與發展研究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觀察》2018年第5期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四区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视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 五月天婷婷男女视频0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字幕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