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龍河實踐的理論思考
鄉村振興的路子究竟怎么走?許多人在思考,全國各地都在探索。
豐富多彩的實踐,總是走在高深莫測的理論前面。這就像耕田,牛是實踐,人是理論,牛的艱辛有一定的盲目性,但其方向、路徑、速度,總是由人把控著的。所謂理論指導實踐,大體便是這樣的情形。
實踐的過程,也是探索的過程。實踐出真知、出經驗、出規律,但是,如果不及時總結、歸納、提煉,是出不來的。
歷史告訴我們:普遍的規律,總是從典型的實踐中首先破題。
作為時代課題——鄉村振興,沒有歷史經驗,沒有現成答案,急需在中國的本土上冒出一個破題的典型。這個典型,必須具備中國特色、時代特征和鄉村特點,也就是說,必須符合新時代中國鄉村的實際,從而在廣闊的中國鄉村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
潯龍河,應著時代的呼喚,如芙蓉出水,在湖南長沙冒出來了!
不說翻天覆地的發展變化,令人驚嘆的發展速度,無與倫比的發展品質,這些,潯龍河當然都有,但卻不能算潯龍河的獨有。
潯龍河的與眾不同,在于其已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發展體系,包括以黨建為引領的組織體系,以資源為引領的產業體系,以民生為引領的保障體系,以制度為引領的管理體系,以生態為引領的保護體系,以文化為引領的思想體系。
而且,這些體系不僅貼上了時代的標簽,也流淌著時代的血液;不是以往的“火車”,而是時代的“高鐵”;是經過一系列改革而取得的經驗,是符合新時代鄉村振興目標和要求的改革成果。
大體的路徑
事物的發展總是螺旋式上升的,潯龍河的第一級螺旋,歷史給了她9年時間。
9年前,這里還是省級貧困村,9年后的今天,村級集體經濟增長了近100倍,村民年人均收入增長了13倍多。這個13倍多,是在村民集中居住人口增長了169%的背景下實現的。集中居住片區的村民擁有“一棟別墅、一個門面、一個菜園、一個車庫、一個院子”的待遇。通過實施村民集中居住,完善了農村“水、電、路、氣、網”等基礎設施和“科、教、文、衛、體、商”等配套設施建設,讓農村住戶既有了城市的生活享受,又有了農村新型生態社區的自然風景。農民實現了生活條件的徹底改善和住房價值大幅提升的雙重收益。
不僅如此,潯龍河從土地改革入手,盤活農村山、水、林、地、宅等資源,吸引工商資本下鄉,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充分發揮本地優勢,堅持走特色之路,選擇性地培育和發展了生態、文化、教育、康養、旅游五大支柱產業。而且,這五大支柱產業是一個前后鏈接、彼此滲透、相互依托、循環供給的有機整體,而這個整體的最大特點是讓一、二、三產業聯動起來,在聯動中實現產業鏈條的不斷延伸和產品價值的持續增值。
以旅游產業為例,他們以發展觀光、休閑、體驗式農業為基礎,依托原生態山水資源,建設童勛營、麥咭啟蒙島樂園等游樂場所,好呷街、土菜街、潯鮮餐廳等特色飲食走廊,云田民宿客棧、星空木屋酒店、地球倉移動式酒店等清新寧靜住所,同時,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構建起游客所需的“吃、住、玩、學、購”五大產品體系。這五大產品體系,既有一產業,也有二產業,更有三產業,幾乎每一個產品又不是單純孤立的,或者涵蓋著其他產業,或者牽引著其他產業。
當游客的需求能夠盡情滿足的時候,所爆發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驚人的。2015年10月1日,由曾經的雙河村,蝶變而成生態藝術小鎮的潯龍河,迎來了生態主題公園開園的盛會。整個國慶長假,游客以平均每天2萬人次以上的流量涌進潯龍河。這之后,每遇大小活動,說“人氣爆滿”,毫不為過。
隨著40年改革開放的滾滾浪潮,全國各地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各具特色的先進典型村。歸納起來,這些村的成長路徑無外乎三種形式:一是上級政府投資主導,二是市場資本投資主導,三是村級自主籌資主導。而潯龍河則從上述三種形式中取長補短,科學地把市場、政府和全體村民整合進來,按他們的話說,是“企業市場運作,政府推動和監督,基層組織全程參與,民本民生充分保障”。這4句話,已經作為鄉村振興的“潯龍河模式”被廣為傳頌。通俗一點,或者具體一點說,大體是這樣的:
投資的主體是社會資本,資本是趨利的,企業你覺得有利可圖你就來,完全的市場化運作。政府除了政策性、部分公共服務型配套設施投資以外,還要管方向,推動、消化、監督各類政策的具體細化和精準落地。全體村民在村支兩委的組織帶領下,將確權歸屬明晰的本地資源以股權的形式參與投資,共享資源資本化帶來的營運紅利,確保村民長期而持續的利益。他們有個形象的比喻:“我們把政府比作董事長,管大導向;企業作為總經理,負責操盤;村民則是股東,享受分紅。”
這種“三位一體”的運作模式,被新華社評定為目前全國最有效、可復制的鄉村振興路徑,因此,受到省級和國家相關部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關注。
解決的問題
今年2月2日,中央對鄉村振興提出20字的總要求,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而要達到這個總要求,就目前廣大農村的實際情況而言,面臨的一些問題是必須解決好的。比如,如何把產業興起來,如何持續保證農民利益,如何保護好生態環境,如何加強農村基層黨的建設和鄉風文明建設等。
而潯龍河,恰好解決了這些問題。
1.在盤活資源中發展產業。潯龍河正在興起,而且將來蓬勃發展的就是這五大產業:生態、文化、教育、康養、旅游。這五大產業,就像五棵參天大樹——長青樹,深深地扎根于潯龍河肥沃的土壤,賺錢的產業、暴利的產業、新型的產業那么多,為什么潯龍河只選擇這五大產業?這是由潯龍河的資源所決定的。
潯龍河不過是長沙縣北部廣大農村的一個典型鄉村,除了山水田土,幾乎一無所有,哪來什么資源?誰都知道,在中國農村,山水田土,到處都有,如果不盤活,不值錢。在潯龍河,土地、山林、水面,都視為有形資產,通過承包、出讓、出租、收回等流轉的形式激活,使固化資源走向流通,值錢了!
比如,原來單一的農業產業,田地拋荒嚴重,現在種水果、花卉、蔬菜,搞特色農業、觀光農業、體驗農業,田土成了“搶手貨”,升值了。再比如,原來的宅基地不值錢,而置換出來,農戶集中安置,一樓門面出租,形成好呷一條街,購物一條街,游玩一條街,引來多家企業入駐經營,值錢了。又比如,把山水之間的荒地、閑地、坡地拿出來,在不破壞山水風光的前提下,發展康養產業,土地金貴了,風景拿錢都買不到了。就這樣,不值錢的資源一經盤活,便成了金山銀山,與此相關的產業也發展起來了。
2.在保護生態中推進建設。曾幾何時,我們有的地方搞開發,推山填水,不能不說是“大變樣”:小鎮是出來了,鄉村卻沒有了。連鄉村都沒有了,談何鄉村振興?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留住風景,留住鄉愁,便一動也不能動。一動也不動,怎么振興?潯龍河則很好地處理了這個問題。
總共14700畝的面積,全部進入規劃,哪些是一動也不能動的,哪些是產業用地,哪些是公共服務用地,哪些是宅基地,明晰下來。而且,即使同一片用地,也會細分明確,精準使用。比如,為發展康養產業,他們依山就勢,堅持少開挖、不填水,在保護生態底線的前提下,將國有建設用地、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土地合理布局,混合使用,促成養老、養生、旅游之間的用地融合,打造出了獨具特色的康養生態圈。
3.在加強黨建中治理鄉村。鄉村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是一個全球性的課題、歷史性的課題,也是一個動態性的課題。動態性課題的含義,就是過去可能行之有效的辦法,時代不同了,形勢和任務發生了變化,格局發生了變化,便不那么管用了,或者基本無效。
過去,我們基層黨的組織是堅強堡壘,堅不可摧,一呼百應,現在呢?不少地方是軟弱渙散的。因此,加強鄉村治理,首先得把核心力量組織起來。
潯龍河因時而變,因勢而變,把原來按地域、按村民小組成立的黨小組,改編成按年齡結構組成的黨小組,后根據黨員人數的增加組建黨支部,根據年齡人群的特點確定黨支部的功能和任務,讓每一個黨支部牽引相應的社會團體,開展相應的活動,發揮各自的作用。這種組織體系的改變,讓潯龍河的鄉村治理變得井井有條,生動活潑。
與此同時,他們還在全省率先建立O2O(線上線下結合)黨建服務平臺,徹底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每個村民組建一級微信群,讓村民小組成員全部入群,由黨員或黨小組長擔任管理員,負責搜集和反映群眾提出的問題。另外,黨支部把村支兩委成員、黨小組長、一級群管理員全部拉入二級群,負責線上和線下為群眾解決問題。全村共建設了25個一級群和一個二級群,覆蓋了全村90%以上的群眾,形成了“群眾線上點單、黨員干部線下服務”的群眾工作新模式,實現了群眾意見“一天有回音、兩天到現場、三天可解決”的高效率。
為實現決策民主,潯龍河村建立和完善了《四級民主決策制度》,一般事項村支兩委集體會議決策;較大事項村支兩委擴大會議決策;重大事項村民代表大會集體決議決策;特大事項全村村民民主決策。完善了《村民議事會制度》,確保了村民議事會在村民代表大會的授權下實施民主決策。
可以說,潯龍河以黨的領導為核心,建立以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為依托,以群眾團體組織為補充的社會治理體系,以點帶面、以帶擴面,讓農村更加富裕、和諧、美麗、文明。
4.在資產運作中保障民生。資源被盤活以后,成了資產,在資產的運作過程中,讓村民分享紅利,這是潯龍河很成功的一招,堪稱高招。
村民究竟如何享受到紅利呢?簡單地說,一是在土地流轉中獲利,二是在宅基地轉換中獲利,三是在經營集體建設用地中獲利,四是在當地就業中獲利,五是在旅游接待及商業經營中獲利。這還不算潯龍河整體發展后所帶來的公共服務、生態環境、文明氛圍等社會福祉。
在潯龍河發展的歷程中,全體村民積極參與土地改革,支持土地集中流轉和農民集中居住,支持各項改革舉措,體現了很高的主人翁姿態。農民的土地經營權雖然流轉了,但承包權還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土地主人的權利感、獲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強,真正過上了有營養、有素養、有尊嚴的生活。
寶貴的經驗
上面說的這4條,實際上就是潯龍河在探索鄉村振興實踐中所創造的寶貴經驗。但僅說到這里好像還不夠。潯龍河的成功,應該對我們各行各業,各個單位和地方,都有著普遍地指導和借鑒意義。從普遍規律的意義上說,潯龍河有今天,在于他們始終堅持了3條。
第一,始終堅持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來自于人。社會和諧的所有能量,來源于人。人,既有積極性,也有破壞力。我們推動經濟社會向前發展所施行的一切決策、舉措、辦法、制度,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調動人的積極性,壓制人的破壞力。潯龍河的成功,在于他們充分調動了人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壓制了人的破壞力。
積極性從哪里來?1,帶頭人的激情、定力和辦法。2,黨組織的核心力量。3,大多數人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始終堅持特色之路才是唯一正確的道路。
在潯龍河不到30華里的地方,是長沙經開區,那里集中了無數個湖南頂尖級的產業。潯龍河為什么不到那里挑選幾個產業,而只限定在生態、文化、教育、康養、旅游五個產業?這就是因地制宜,一切從實際出發,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資源。我們經常說特色、特色,特色就是這樣來的,這才是有生命力的特色!離開了本地實際,那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的特色,是沒有生命力的。9年的發展和實踐,潯龍河始終堅守著自己的特色之路,每一步,都緊扣著本地特色,所以才生機無限,生氣勃勃。
第三,始終堅持全局觀念才是與時俱進的觀念。
我們年年喊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究竟怎樣解放,如何更新?潯龍河成功的經驗告訴我們,9年來,他們始終堅持全面地、系統地、長遠地考慮和處理問題,所以,迎來了一個又一個成功和勝利。他們在鄉村規劃上開創性地實行“五規合一”的辦法,就是因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考慮得更全面,這就是全局觀念。只要全局在胸,眼界、視野一定比別人開闊,思想觀念一定比別人先進。那為什么我們還要經常喊更新思想觀念呢?因為全局是發展變化的。全局在胸,不是靜止的全局,而是動態的全局。
潯龍河就是因為看到了動態的全局,把握了動態的全局,所以才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走得更早,走得更快,走得更穩,往后,也必將走得更遠,更好!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湖南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