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姜琳等:基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視角助力鄉村振興研究

[ 作者:姜琳?許曉明?傅永曙?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01-21 錄入:王惠敏 ]

[內容摘要] 農村集體資產制度改革是鞏固社會主義公有制,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必然要求,是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重大舉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經濟振興是基礎。抓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要充分認識改革的重大意義,努力把握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做好六項重點工作,堅持“全局性、計劃性、主動性、規范性、公正性、服務性”,抓好“股改和三變”工作。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三變”改革事關廣大農民切身利益,事關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各級各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推進這兩項改革的極端重要性,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上來,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有序推進改革,不斷開創農村改革新局面,助力鄉村振興。

[關 鍵 詞]農村 集體產權 改革 鄉村振興

 農村集體資產制度改革是鞏固社會主義公有制,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必然要求,是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重大舉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經濟振興是基礎。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就是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持續性收入,奠定農村經濟基礎,助力鄉村振興。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抓手,也是一個挑戰,必須全力而為,抓住機遇,順勢而上。筆者在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踐中,進行初步探討和研究,淺談如下。

一、充分認識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大意義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推進這項改革對完善農村治理、保障農民權益、探索形成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助力鄉村振興具有重大意義。

1.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鞏固社會主義公有制、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必然要求。農村集體經濟是集體成員利用集體所有的資源要素,通過合作與聯合實現共同發展的一種經濟形態,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形式。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極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適應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新要求,不斷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探索農村集體所有制有效實現形式,盤活農村集體資產,構建集體經濟治理體系,形成既體現集體優越性又調動個人積極性的農村家庭經濟運行新機制,對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增強集體經濟發展活力,引領農民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具有深遠歷史意義。

2.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重大舉措。農村集體資產包括農民家庭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資源性資產,用于經營的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工具器具、農業基礎設施、集體投資興辦的企業及其所持有的其他經濟組織的資產份額、無形資產等經營性資產,用于公共服務的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方面的經營性資產。這三類資產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主要財產,是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適應城鄉一體化發展新趨勢,分類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在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已有部署抓好集體土地等資源性資產確權登記頒證,建立健全集體公益設施等非經營性資產統一運行管護機制的基礎上,針對一些地方集體經營性資產歸屬不明、經營效益不清、分配不公開、成員的集體收益分配權缺乏保障等突出問題,著力推進經營性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對于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讓廣大農民分享改革發展成果,奠定鄉村振興基礎,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二、努力把握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

1.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不動搖,圍繞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來謀劃和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確保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依規運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2.把握正確改革方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資源,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市場主體地位,完善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持續性增收。

3.堅守法律政策底線。堅持農民集體所有不動搖,不能把集體經濟改弱了、改小了、改垮了,防止集體資產流失;堅持農民權利不受損,不能把農民的財產權利改虛了、改少了、改沒了,防止內部少數人控制和外部資本侵占。嚴格依法辦事,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系。

4.尊重農民群眾意愿。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支持農民創新創造,把選擇權交給農民,確保農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真正讓農民成為改革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5.分類有序推進改革。根據集體資產的不同類型和不同地區條件確定改革任務,堅持分類實施、穩慎開展、有序推進,堅持先行試點、先易后難,不搞齊步走、不搞一刀切;堅持問題導向,確定改革的突破口和優先序,明確改革路徑和方式,著力在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取得突破。

三、扎實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主要工作

1.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

清產核資摸清家底,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第一場硬仗,是順利推進農村集體資產制度改革的基礎和前提。開展清產核資工作要依據2017年12月農業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的通知》,明確清產核資工作的時間安排和具體要求。在清產核資工作中,要全面摸清農村集體資產的存量、價值和使用情況,按照資源性、經營性和非經營性三類資產分別建立臺帳,納入監管平臺,并在縣鄉主管部門備案,清產核資全過程都在農民群眾的參與和監督下進行,清查結果公開公示,讓農民群眾吃上“定心丸”。

2.全面確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

要根據縣市制定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的指導意見,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規范工作流程,按照程序、標準和管理辦法,遵循“尊重歷史、兼顧現實、程序規范、群眾認可”原則,考慮“戶籍關系、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對集體積累的貢獻”三個因素,做到“既要得到多數人認可,又要防止多數人侵犯少數人權益”,兩端平衡,全面謹慎實施。

3.推進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

根據中央要求在5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主要在有經營性資產的村鎮,特別是城中村、城郊村和經濟發達村開展。要先行試點,再由點及面展開,有序推進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要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將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到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作為其參加集體受益分配的基本依據。要探索將政府撥款、減免稅費等形成的集體資產量化為具體成員股份的具體辦法,真正壯大集體經濟,又促進農民持續性增收。

4.賦予農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

賦予農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是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的重要工作,是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礎。在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的探索中,通過建立成員股權臺賬,頒發集體資產股權證書,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明晰產權歸屬,完善各項權能,激活農村各類生產要素潛能,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集體經濟運營新機制。要落實成員的占有權;通過實行按股分紅,落實成員的收益權;落實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給集體和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5.發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功能作用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農村的重要社會主體之一,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在農村的重要經濟基礎,是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路徑。根據中央“凡有集體統一經營資產的村、組,特別是城中村、城郊村、經濟發達村等,都應建立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依法取得法人資格,根據2018年6月農業農村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印發的《關于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工作的通知》精神,辦理登記手續,獲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碼段,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正本或副本到相關部門辦理公章刻制和銀行開戶等相關手續,以便更好發揮管理集體資產、開發集體資源、發展集體經濟、服務集體成員的功能作用。

6.多種形式發展農村集體經濟

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是整個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推進富民強村的重要措施,是加快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和增強農村基層組織凝聚力的物質基礎。筆者在學習和實踐中,認為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有如下模式:

1.盤活資產型。對村(社區)集體所有的閑置陣地、校舍、廠房以及機械設備、水利水電工程設施、公共服務設施設備、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等集體資產,通過發包、租賃、參股、聯營、合資、合作等方式加以開發利用,盤活資產。

 2.開發資源型。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灘、荒溝等集體“四荒”空閑地等集體資源,成立村集體公司,發展種養殖業,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

3.土地流轉型。在依法、自愿、有償、規范的前提下,開展土地流轉、整理,引入現代農業項目,統一對外發包,提高土地效益,發展集體經濟收入。

4.實體發展型。利用村集體牽頭組建或直接興辦等方式,成立經營性村辦企業,發展農業產業化項目;依托大中型企業,村集體配套興辦小型加工企業和服務企業,形成實體發展。

 5.入股分紅型。采取“集體扶持、個人領辦、按比分紅”原則,將財政資金、社會公益資金、村集體資產、貧困戶投勞折資等以股權量化模式投入龍頭企業或合作社,實現增收,開創村集體和農戶入股分紅。。

6.村企共建型。薄弱村可以利用土地、固定資產等積極招商引資,以出租入股或自辦實體企業等方式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實現互惠互利、村企共建共贏。

7.抱團發展型。利用“強村聯合體”、“強村帶弱村”、“大村帶小村”模式抱團發展,實現強弱聯合促雙贏,抱團發展,幫助貧困村集體經濟增收。

 8.混合經營型。采取扶貧開發、異地參與發展等多種形式,有條件的村集體與其他經濟主體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項目。實現多元化經營,拓寬路徑助增收。

 9.運用“互聯網+”型。大力發展“互聯網+農業”,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公司統一收購,進行包裝加工提升附加值,并與商家等電商平臺合作進行網上銷售,發展農村集體經濟。

10.投資業務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利用現有資金,通過購買國債、債權進行投資,確保節余資金有效增值,提高農村集體經濟收入。

11.經營服務型。農村集體以提供統一管理、有償服務等形式,領辦創辦各類服務實體,提供農資供應、產品銷售、技術指導、環衛、養老、道路養護、等服務和金融、保險、廣電、通信等代理服務,發展農村集體經濟。

12.物業經濟型。利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興辦專業市場、標準廠房、商業門市、倉儲中心等物業項目,通過自主經營、發包經營、聯合經營等形式,發展物業經濟,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13.社社聯合型。結合供銷社改革,實現基層供銷社與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聯姻”,將服務規模化與農民組織化深度融合,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促進村集體和農民同步增收及美麗鄉村建設和村級治理現代化協同提升。

四、抓“股改”,促“三變”,必須堅持“六性”①

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簡稱“股改”),促進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股東”(簡稱”三變“),構建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形成有效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的治理體系,推動農業發展、農村繁榮和農民增收,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舉措。“抓股改,促三變”是一項政策性強、工作量大、涉及農民群眾切身利益

①抓“股改”促“三變”,必須堅持“六性”姜琳,許曉明,楓葉局域網2018.8.14

的工作,必須堅持“六性”,全面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1.全局性。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全黨要進一步強化“四個意識”,其中就有大局意識。大局意識強調的是從整體、全局出發對事態進行綜合考量和謀劃,要求做到認清大局、看透大局、服務大局、貢獻大局。抓“股改”、促“三變”是當前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必須要有大局意識。要站在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市和新區的決策部署上來,牢牢把握政策要求,積極主動宣傳,從全局考慮問題。做到心有全局觀,行動踐全局。面對新形勢、新問題,要積極思考,尋找新思路、新辦法,培養富有時代氣息的全局意識,扎實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發展、農村繁榮和農民增收。

2.計劃性。計劃性是做好抓“股改”,促“三變”工作督的前提,是提高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實效的保證。新區要根據《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和《中共馬鞍山市委、馬鞍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抓“股改”、促“三邊”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制定抓“股改”、促“三變”工作實施方案,全面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各鎮要認真謀劃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三變”改革工作實施方案,組織抓好試點村(社區)工作,方案上報新區。各村(社區)要按照新區和鎮股改辦要求,成立政策宣傳小組、清產核資小組、成員身份界定小組和維穩工作小組,制定計劃,明確各階段工作內容和完成時限,確保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順利進行。 

3.主動性.主動性是做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前提。在抓“股改”,促“三變”工作過程中,所有工作人員都要主動、積極去做。首先,要明確主體責任,建立新區組織領導、鄉鎮負責實施、村(社區)級具體操作的工作機制,層層壓實責任,精心組織安排,分步穩妥推進。其次,各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是股改第一責任人,統籌協調股改各項任務。各有關職能部門加強協作,主動配合;按照各自職責,主動事前規劃,積極做好指導和服務工作。第三,所有參與“股改”工作人員,要主動深入鄉村,了解情況,分析原因,制定方法,完成“股改”任務。第四,遇有難題,不能、不好解決,要主動、逐級向上匯報,將困難、問題解決在萌芽之中。

4.規范性。規范性就是在抓“股改”,促“三變”工作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凡事按章辦事,按規定執行。要規范集體資產財務管理,完善集體經濟公司資產運營機制,嚴格執行集體資源、資產的發包租賃招投標制度,提高資產收益率;要規范“資金變資產”實現方式,在政策允許范圍內,將投入到村集體經濟公司的各級財政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資金和村集體申請到的財政專項扶持資金,量化為村集體股金,投入到運營效益好發展前景好、具有法人資格的農業經營主體。要規范發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級證書,辦理銀行開戶等相關手續;要規范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操作程序,按部就班,有條不紊進行。

5.公正性。抓“股改”,促“三變”是事關村民長期切身利益的大事,操作過程中必須要依法合規、公開公正。一是界定農村集體組織成員身份。要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尊重歷史、兼顧現實、程序規范、群眾認可的原則,統籌考慮戶籍關系、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對集體積累的貢獻等因素,協調平衡各方利益,做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工作。二是實施好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等權能改革,必須公開、公平、公正。三是公開“三變”改革的全過程,擴大農民知情權和參與權,合理設置股權分配比例,使集體和農民穩定獲取效益,防止因經營虧損導致集體和農民利益受損。四是健全新區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健全市場交易規則,促進公開規范交易。

6.服務性。做好抓“股改”,促“三變”服務工作,這是新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職責和使命,新區要建立負責人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聯系承包制度,負責各鎮工作落實和指導。各鎮要建立黨委書記親自掛帥的工作推進機制,加強新區、鎮兩級農村經營管理體系建設,充實農經機構人員,確保事有人管、責有人負。各村改革工作小組成員要積極參加有關政策培訓,了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義和作用、清產核資和成員身份界定辦法、股權設置種類和作用、股權配置方法、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的組建和運行,明確改革后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與村(社區)兩委關系,做好服務工作。

五、抓“股改”促“三變”,助力鄉村振興戰略①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股改”),促進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即抓“股改”促“三變”,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1.明確產權,摸清家底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集體資產產權不明晰、所有權被虛置,導致許多農民權益受到損害。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首先,開展清產核資,對集體所有的各類資產進行全面清產核資,摸清家底,健全管理制度,防止資產流失。其次,明確產權歸屬,在清產核資的基礎上,把農村集體資產的所有權確權到不同層級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并依法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第三,加強財務管理,加快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信息化建設,建設縣(區)、鎮互聯互通的監管平臺,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規范化管理,防止和糾正發生在農民身邊的腐敗行為。

2.界定身份,股份合作

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首先要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按照尊重歷史、兼顧現實、程序規范、群眾認可原則,統籌考慮戶籍關系、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對集體積累的貢獻等因素,協調平衡各方利益,做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定;其次,將集體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到人、確權到戶,股權設置以成員股為主;集體股是否設置,應有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民主討論決定,設置集體股時,其股占總股本比例不應超過20%;股權管理提倡不隨人口增減變動而調整的方式,這樣操作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 

①《抓‘股改’促‘三變’,助力鄉村振興》,許曉明,傅永曙,中國鄉村發現網2018.5.23

3.推進“三變”,很抓環節

“三變”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標,是整合“三資”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要因村施策,扎實推進。第一,推進“資源變資產”:就是將集體擁有的資源要素和閑置的房屋、設備等,作為入股資產,通過股份合作的形式進行開發經營,增加集體和農民收入。第二,推進“資金變股金”:就是將各級財政投入到農業農村的發展類、扶持類資金(補貼類、救濟類、應急類資金除外),在不改變資金使用性質和用途的前提下,量化為村集體經濟組織持有的資金,入股經營主體,獲得股份收益。第三,推進“農民變股民”:就是在自愿的基礎上,鼓勵和引導農民以土地(林地)承包經營權、住房財產權(包括宅基地使用權,但不包括地上無房屋的宅基地使用權),以及自由大中型農機具、資金、技術、無形資產等生產要素,通過協商或者評估折價后,投資入股經營主體,按合同約定獲得收益分紅。“三變”改革是一項多層面的制度創新,要狠抓六個環節:一是選準發展產業;二是培育承接主體;三是開展股份合作;四是推進項目建設;五是規范收益分配;六是強化風險防控。有力有序有效地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4.精心組織,強化管理

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促進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必須強化組織領導,成立縣(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小組,分管副縣長(副區長)為組長,負責督查指導和調度。領導組要制定抓“股改”,促“三變”工作實施方案,開展培訓骨干和業務操作人員,提高業務人員政策水平和操作能力。要加強農村土地經營權、集體林權、小型水利設施使用權、“四荒'地使用權、農業類知識產權、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出租等流轉交易管理,促進公開規范交易;要建立集體資產股權登記制度,記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持有的集體資產股份信息,出具股權證書。健全集體收益分配制度,明確公積金、公益金提取比例,落實好農民集體資產股份收益分配權,保障農民集體資產股份權利。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三變”改革事關廣大農民切身利益,事關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各級各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推進這兩項改革的極端重要性,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上來,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有序推進改革,不斷開創農村改革新局面。 

作者簡介:傅永曙,鄭蒲港新區教育研究會會長,一級教師。姜琳,鄭蒲港新區社會事業局局長,政工師。許曉明,鄭蒲港新區社會事業局,政工師。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婷婷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亚洲人成网站综合 | 久久这里国产综合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