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和國家的英明決策,在各級政府的全力推動下,建設新農村的群眾積極性不斷提升。筆者認為,在當前形勢下,實施市場化運作,是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實現新農村建設宏偉目標的重要手段。
一、新農村建設規劃需要市場化運作。我國各地自然條件、經濟發展、生活習俗等情況千差萬別,同一個地區也有較大差別。中央“一號文件”專門提出要在科學規劃的指導下進行新農村建設。但有的地方沒有能夠正確地理解和把握中央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目標與要求,簡單地將新農村建設理解為搞工程建設。如一些地方的鄉村衛生站、農村客運站建設等,有的利用程度不高,有的甚至閑置疏于管理以至于損毀。顯而易見,單靠國家、政府的統一規劃和行政干預是力不從心的,也與客觀相違背。而要因地制宜、立足本地區當前的客觀條件開展村莊整治,結合整村推進,引入市場規劃機制,既可減輕國家和政府的壓力,又可在市場競爭中切中本地區自然、人文、經濟現狀,制定本地區特色產業結構、特色村鎮模式等與客觀規律相適應的發展藍圖,進而建設各具特色、充滿活力的新型農村。
二、新農村建設資金需要市場化運作。一些地區,特別是一些國家級、省級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政府財力有限,雖然國家已經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增加涉農資金投入,但由于資金投入點多面廣,地方配套不到位、農村自籌形同烏有,這種模式籌集到的資金,相對新農村建設的迫切需要只能是杯水車薪。投入不足,“三邊工程”、“爛尾工程”在所難免。所以拓寬資金籌集渠道,采取市場化運作手段,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吸引民間資本和外商等各類開發主體參與新農村建設,無疑是加快新農村建設、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的有效途徑。
三、新農村建設實施需要市場化運作。近年來,國家的惠農政策逐步得到了貫徹落實,希望小學、高位水池、村通水泥路等一批惠農工程正在興起。迫于政府指領或受資金困擾,一些村鎮無設計、無監理、無資質盲目施工建設,偷工減料現象存在,項目工程不能達到計劃規定的技術標準和建設規模,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效益,使“惠農工程”變成了“豆腐渣”工程,同時極易造成國有資產不實甚至流失。引入市場運作,使一批有資質的設計、監理、施工專業隊伍加入到新農村建設的大潮中來,從而把農民家園建設的更加靚麗、秀美,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所在。
作者單位:山西省平順縣審計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