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中西部調研時,一位市領導說,當前農村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村莊像歐洲,集鎮像非洲”。市領導見多識廣,所到村莊大概都是經過打造的美麗鄉村,說這樣的村莊像歐洲也不為過。相對來講,集鎮包括鄉鎮政府駐地所在的大多數集鎮,雖然一般都有遠多于村莊的常住人口,以及有著遠高于村莊的基礎設施使用率,這些集鎮基礎設施卻往往不足,也缺少規劃,亂搭濫建,臟亂差,說是像非洲也無不可。
過去常說中國“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確實,借助中國國家體制的優勢和土地公有制的優勢,中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可以獲得“土地財政”支持。所謂“土地財政”,就是借助土地公有制,地方政府在城市擴展過程中,將土地非農使用增值收益主要以“土地財政”的形式“漲價歸公”。有了土地財政收入,城市就可以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很好基礎設施,良好基礎設施又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潤滑劑,推進城市更快發展,城市發展,更多城郊農地非農使用,農地非農使用產生土地增值收益,土地增值收益漲價歸公就是土地財政,土地財政再用于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城市建設進入良性循環,城市像歐洲也就不奇怪了。
農村像非洲,主要原因是大量農民進城了。農民剛開始進城時,將城市務工經商收入匯回農村,進城農民在自己家鄉建了新房,結果是農民進城了,農村更加繁榮。不久,農民開始在城市買房,留在農村的父母為支持子女在城市買房,將他們在農村的積蓄貢獻出來。結果,不僅農村年輕人進城了,而且越來越多資源也進城了,農村變得衰落。農村看起來像非洲。
當然,說農村像非洲只是一個比喻。中國農村真正貧困人口不多,農民都有住房,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農戶不說沒有,也絕對十分罕見。
雖然農民進城了,農業仍然十分重要,且即使中國城市化率達到70%,農村仍然有四五億人口。因此,中國三農問題并非可以一朝一夕解決,且中國三農問題是中國現代化的基礎,國家從來都十分強調三農問題的重要性。
早在2005年十六屆五中全會,中央就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共十九大又提出鄉村振興戰略,2015年開始脫貧攻堅,2020年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農村消滅了貧困人口,整體進入小康時代。從沿海發達地區開始進行美麗鄉村建設,到全國開始美麗鄉村試點示范,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基礎上,全國各級地方政府開始集中資源打造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點,也因此在全國打造出一批可以媲美歐洲的村莊。浙江農村建設的目標甚至是“近學日本、遠學瑞士”。
村莊是生產性的,因為村莊中仍然有農民從事農業生產。因此,為農村提供與城市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保持農村基本生產生活秩序,就很重要。相對來講,鄉鎮一級往往既缺少城市工商業就業機會,又遠離農業生產,而多是消費性的。以鄉鎮政府駐地為主的集鎮建設,基本不可能發展工業,缺少進行城市化建設吸引農民入住的條件,集鎮也就不應當像城市一樣過度投資,集鎮就既無可能又無必要建設得像歐洲。
不過,雖然以集鎮為基礎的城鎮化空間有限,集鎮畢竟是交通便利商貿活躍的所在,集鎮有著遠多于村莊的居住人口和服務人口,集鎮具有行政、商業、交通、服務功能,集鎮基礎設施有遠高于村莊的利用效率。因此,城鄉均等基本公共服務首先應當是集鎮具有基本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
在一些村莊投入巨額資源,建設大量基礎設施,看起來是美麗村莊,這里面存在的問題是,農民正在進城,留守農民人數很少,就造成大量國家投入基礎設施的低效利用,資源的嚴重浪費。若將投入到村莊的美麗鄉村建設資源投入到集鎮,這些投入資源就可以發揮遠高于村莊的效益。
當前全國幾乎所有省區和所有地方政府都在打造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點,正在向村莊投入大量資源,試圖建設媲美歐洲的農村。問題是,這些投入顯然超出了中國發展階段。少數被刻意打造得像歐洲的村莊人口越來越少,設施無人使用,而遠比村莊服務范圍廣泛使用效率更高的集鎮,卻因為投入資源有限,得不到基本建設,以及沒有進行基本規劃。
這個意義上講,當前鄉村振興中,相對于美麗村莊建設,更重要的應是集鎮建設。投入到農村的資源是有限的,有限資源發揮最大作用,才能真正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
(作者系《中國鄉村發現》學術委員、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專家委員、武漢大學社會學院教授、院長,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三農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