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崔紅志:因地制宜推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制度創新

[ 作者:崔紅志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03-14 錄入:曹倩 ]

對于進一步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有以下幾方面建議。

第一,探索多樣化發展路徑。鼓勵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領辦創辦各類合作社或成立公司,發展特色產業、休閑觀光、農創文旅、農耕體驗、康養基地等新產業新業態。鼓勵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托村社組織資源和治理資源,以土地流轉、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方式,向小農戶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后農業生產性服務或承接政府公益類服務項目,實現集體創收或增收。推進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把農村集體所有的各種經營性資產、公益性資產、財政投入到村的發展類資金,集中投入企業、農民合作社或其他經濟組織,形成村集體和農戶持有的股金,村集體和農民按所持股份的比例分享收益。充分利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社會資源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村集體直接經營所面臨的資金、人才、市場等方面困難。發展新型物業經濟,在集體經營性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基礎上,組建社區股份合作社或者股份經濟合作社,以自主開發、合資、合作等方式發展租賃物業。這是當前經濟發達地區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主要模式,收益穩定、風險相對較低。

第二,推進以黨建為引領,聯村抱團發展新模式。受資源、資金、人才、技術等多重制約,一些村缺乏發展集體經濟的基礎性條件。應在不改變行政村區劃和自治主體、尊重農民意愿等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突破村域、鎮域限制,完善“飛地”抱團機制,實現強村帶弱村、弱村抱團發展。目前,聯村抱團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大都由縣級或地市級的組織部門主導推進。以山東省淄博市為例,該市共有2811個行政村,其中500人以下的村有648個,占比超過五分之一。這些規模較小的村莊發展空間有限,黨員和致富能人少。近年來,淄博市突破以行政村為基本單元的黨組織設置方式,以聯村黨建引領土地、資金、人才、信息、基礎設施等資源要素的整合,實現了聯建村資源要素共享,從而使各自為政的村級發展與治理模式轉變為統籌協調的片區化發展與治理模式。

第三,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更好融入市場經濟制度。我國民法典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歸為特別法人,這表明集體經濟組織具有經營主體地位。但是,在實地調研中發現,由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盈不負虧、不能破產、資產資源難以處置等原因,集體經濟組織的經營主體地位不被其他經營主體所完全認可。在未來立法中應進一步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宗旨和性質,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現代化轉型。相關舉措包括:完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運行方式和內部治理機制;積極推進政經分離,通過與村民自治組織在機構、職責、財務、資產等方面的分離,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獨立自主地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厘清政府支持與參與發展集體經濟的邊界,基層政府對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既不宜不管不顧,也不宜大包大攬;建立能夠吸引優秀經營管理人才的薪酬激勵機制和考核約束機制。

第四,完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收益分配制度。完善的收益分配制度是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保障,著力點是防止集體經濟收益被內部少數人侵占和控制。對此,應提高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質量,落實農民作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民主權利,由農民決定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益的使用方向和分配形式。從方向性原則看,既要積極發揮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支持帶動低收入農戶增收和推動養老、救助等公共服務普及普惠的作用,也要兼顧所有集體成員的利益。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收益在提取公積金、公益金后,應按農民所持有的股份進行分配,不能讓農民的股權成為虛權;公積金、公益金的提取比例應適度,不能太高。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日報》2023年3月9日第15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AV影院 | 中文字幕天堂资源网最新版 | 亚洲人午夜网站在线播放 | 中国亚洲呦女专区 | 中国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成久久综合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