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時刻牽掛,從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實、國際與國內多個維度,對糧食安全問題作出系統闡述,形成了中國特色的糧食安全觀,充分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宏闊的戰略視野、深厚的為民情懷、強烈的使命擔當。通過學習《習近平關于國家糧食安全論述摘編》,我體會有幾個鮮明特點:形勢研判深邃。強調在糧食安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不能認為進入工業化,吃飯問題就可有可無,也不要指望依靠國際市場解決。今后一個時期糧食需求還會持續增加,供求緊平衡將越來越緊。戰略導向明確。強調糧食多一點少一點是戰術問題,糧食安全是戰略問題。農業強首要是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必須強,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里主要裝中國糧。發展重點突出。強調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既要抓物質基礎,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緊緊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也要抓機制保障,做到產能提升、結構優化、韌性增強、收益保障、責任壓實。保障決心堅定。強調保障糧食安全始終是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糧食生產和對農業的支持。耕地紅線一定要守住。建設高標準農田,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這個決心一定要下,該拿的錢一定要拿。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重要論述精神,最緊迫、最根本的任務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要從地、技、利、義全環節入手,產、加、儲、銷全過程著眼,資源、市場、政策、主體全領域統籌,把糧食安全基礎打得更牢更實。重點是“兩高、四健、一嚴”七個方面。
第一,高標準的農田設施保障,這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物質基礎。一是良田應建盡建。逐步把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實現人均1畝高標準農田、人均糧食占有量超600公斤,飯碗里裝的中國糧更多更實。二是渠系貫通銜接。設施完備、節水高效、管理科學、保障有力的農田灌溉體系基本形成。三是地力改良提升。黑土地全部實現綜合治理和保護利用,土壤酸化、鹽漬化、重金屬污染等問題得到治理。
第二,高水平的科技裝備支撐,這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根本動力。一是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基礎性、戰略性、原創性重大農業科技實現突圍突破,整體創新能力大幅躍升,農業科技力量轉化為農業競爭優勢。二是核心種源自主可控。優質高產多抗廣適的糧食新品種推廣普及,生物育種產業化加快推進。三是農機發展全程全面。實現“一大一小”農機裝備創制突破,推進糧食生產基本全程機械化。
第三,健全高效的社會化服務,這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突出標志。一是服務主體發展壯大。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經營規模適度,以農機服務為主的社會化服務組織蓬勃發展。二是服務內容全程覆蓋。全面覆蓋農業生產、加工物流、產品營銷等各環節,實現服務節本、經營增效。三是服務方式創新多元。單環節、多環節、全過程托管服務模式全面推進,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第四,健全完備的政策體系,這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支撐保障。一是價格支持穩定。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框架基本穩定,以市場化為導向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基本健全。二是補貼精準高效。與糧食生產成本掛鉤的動態補貼調整機制基本建立。三是保險提標擴面。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糧食金融服務體系基本建成,糧食保險實現品種全覆蓋、區域全覆蓋。
第五,健全配套的市場調控,這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內在要求。一是儲備規模結構合理。中央戰略儲備、調節儲備和地方儲備相結合的國家糧食儲備體系基本健全,儲備品類、規模、布局不斷優化。二是國際糧源有效掌控。糧食進口渠道實現多元化,境外全產業鏈布局協同推進,國際糧食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明顯增強。三是節糧減損全環節覆蓋。深入實施糧食節約行動,減少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全環節損失浪費。
第六,健全多元的食物供給體系,這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重要措施。一是資源空間有效拓展,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二是生產方式有效轉變,向設施農業要食物、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提高資源產出效率,增加新型食物供給。三是生物科技有效賦能,大力發展生物科技、生物產業,加快推進一氧化碳合成蛋白、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產業化。
第七,嚴格考核的安全責任,這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制度保障。一方面,責任落實銜接協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全面落實,做到中央和地方,主產區、主銷區和產銷平衡區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另一方面,考核監督較真碰硬。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指揮棒”作用有效發揮,常態化督促檢查制度不斷完善,成為地方領導考核、獎懲和使用、調整的重要內容。
(作者系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期刊2023年第5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