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唐克儉:武岡市鄉村振興的實踐與思考

[ 作者:唐克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4-04-11 錄入:朱燁 ]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黨的二十大報告特別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近期,我緊扣鄉村振興主題,針對鄉村振興規劃與鄉村建設行動、產業就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鄉風文明建設、結對服務主題活動、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七個方面,通過走訪、現場察看、群眾座談等方式,深入基層調研,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開展中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深刻剖析主客觀原因,找準工作改進的辦法舉措,全面鞏固脫貧成果,有序推進鄉村振興。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武岡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

武岡,曾是武陵山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縣(市)。脫貧摘帽后,武岡搶抓列入全省第一批鄉村振興示范縣(市)創建的契機,創新推行“1131+”即“緊扣一個鄉村振興規劃,落實一個防返貧監測機制,分年度建立鄉村振興工作任務、重點項目、政策保障三張清單,派出一支駐村隊伍,加常態化調度”工作思路,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發展新路,一幅幅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圖景的雛形展現。2022年,九個一體化發展模式被評為“湖南省鄉村振興十大優秀典型案例”,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典型做法獲省政府通報表揚。

(一)科學謀劃,精準制導繪藍圖。堅持以鄉村振興總攬全局,圍繞“干什么、誰來干、如何干”繪制施工圖和時間表。組織領導。把鄉村振興工作作為“書記工程”,高效運轉市、鄉鎮(街道)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指揮部和村(社區)鄉村振興辦公室三級作戰體系,健全完善“市團領導聯鄉鎮(街道)包線、科級干部包村、黨員干部結對包戶”機制,通過主要領導親自策劃、分管領導高頻調度、市團領導聯點示范創建、18個督導組常態督導、18個鄉鎮(街道)交叉檢查,全面壓實主體責任。規劃先行。科學編制《湖南省武岡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21-2025年)》《武岡市鄉村振興規劃綱要》和5個專項子規劃,形成規模合理、功能完善的“一核兩翼三中心鎮五示范鎮百特色村”的城鄉發展一體化格局,特別是堅持“多規合一”,分類分步實施各村鄉村振興規劃編制,目前全市299個村的“多規合一”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基本完成。要素保障。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推行重大民生事項票決制,實行事前論證入庫、事中運行監控、事后績效評價的全生命周期預算績效管理機制,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健全農村新增建設用地保障機制,每年安排至少10%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優先保障鄉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鄉村產業等鄉村建設用地。

(二)健全機制,精準施策兜底線。堅持把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實時監測。全面推行“四結合四不”高效聯動機制和“三員三網”防返貧監測機制,通過農戶自主申報和干部走訪排查、平臺風險預警三種方式互為補充,確保監測對象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特別是堅持“一戶一畫像”,通過問、算、核、判、評,為全市191482戶農戶精準畫像,對納入省平臺未消除風險監測對象的1071戶2675人實行“四色”精準管理。結對服務。嚴格落實“一對一”重點幫扶、“一對多”結對聯系,組織開展“結對服務大走訪,我為群眾辦實事/消費幫扶進農家/生產助力促增收/全面排查消隱患/夜宿農家促整改/單車干部訪民情/排憂解難促提升”等系列主題活動,落實十一項主要套餐式幫扶措施,今年全市187個單位7555名結對服務責任人為群眾解決困難2.2萬余個,監測對象戶均享受幫扶措施5.3條。穩定脫貧。保持過渡期內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在原脫貧攻堅政策支撐基礎上保留、優化、調整、新增政策47項,同時堅持因人因戶、因類因村施策,做到項目到村、政策到戶、滴灌到人。2018-2020年全市省重點產業扶貧項目委托幫扶2755戶8212人均已按協議兌現到位,脫貧勞動力就業率93.68%,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入學率、困難人群參保率、飲水安全覆蓋率100%。

(三)因地制宜,以點帶面促發展。立足武岡實際和各村特色,統籌推進“五個振興”,致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產業振興。以“長牙齒”的硬措施守護糧食安全,深入推進“六大強農”行動,全面推行“農民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累計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808家、家庭農場1508家,形成“1(糧食)+6(生豬、銅鵝、雜交水稻制種、現代漁業、奶羊、溫氏養雞)”鄉村產業格局,武岡連續十年是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大縣,2022年獲評省“數商興農”示范縣(市)。人才筑基。堅持政策引才、情感召才,積極培育高素質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創新創業帶頭人,近年來成功引進雜交水稻、農業機械化、油菜遺傳育種和栽培、魚類遺傳育種四個院士團隊,引導187名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投身鄉村振興,4012名武岡籍成功人士、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全市301個村(社區)每村至少培有農村實用人才1名。移風易俗。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全國試點工作,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成“門前十小”惠民工程示范點76個,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8.4萬余場次,常態評選新時代文明實踐星級戶、文明實踐標兵以及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好婆媳等,“移風易俗講文明”在武岡廣大農村地區蔚然成風。示范創建。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光纖、班車、水泥路硬化路、廣播電視等村村全覆蓋,群眾實現就近就醫就學就業。同時,按照“八要八不要”“八有八嚴禁”要求,全面掀起“人人參與”的幸福美麗村莊創建熱潮,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建成鄉村振興示范村88個、幸福美麗院落292個,武岡連續三年榮獲“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先進縣市區”。

(四)黨建引領,統籌聯動出實效。充分發揮農村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更好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落實。頭雁領航。在選優配強村支兩委班子的基礎上,常態化抓好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銷號,注重在產業一線、技能人才、致富帶頭人中發展黨員,特別是全方位監督和考核鄉村基層組織及其帶頭人,堅持“頭雁競飛”振興村集體經濟,因地制宜確定十條增收路徑,稠樹塘鎮甘田村和龍溪鎮歧塘村入選湖南集體經濟百村案例,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駐村幫扶。堅持把駐村隊伍建設作為有效銜接的重要舉措,健全“派訓管用愛”五位一體駐村幫扶工作機制,415支工作隊921名工作隊員扎根鄉村、走進群眾,真蹲實駐、真幫實促、真抓實干。特別是探索理論教學、分組討論與走村觀摩、現場教學相結合的培訓模式,為全體駐村工作隊員充電蓄能、找準定位;建立出勤、履職、成效“三張清單”,規范駐村日常工作紀實管理,工作隊員每月吃住在村不少于20天。村民自治。充分發揮村民自治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修訂村規民約,健全家務長調解協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鄉賢參事會工作機制,完善四議兩公開一協同、小微權力清單、民議民決民評流程,實現了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目前全市301個村(社區)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和自治章程制(修)訂、法制審核和備案覆蓋率100%。

二、當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存在的短板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鄉村振興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通過調研走訪發現,武岡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還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離上級的要求和群眾的期盼還有很大差距。

(一)產業短板。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而目前鄉村產業正處于發展初期階段,主要存在競爭力不強、面積規模小、產出效益低、市場抗風險能力弱的問題。主要原因有:一是發展基礎弱。農村經濟基礎薄弱,農民自我累積不足,自身發展產業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別是農業生產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回報率低,抗風險能力弱,市場競爭力不強,對社會資本資金的吸引力不夠。另外,道路、網絡、電力供應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情況極大影響資本進入農村的意愿。以武岡交通設施覆蓋情況為例,雖村村通公路但高速公路出入口僅3個,雖有機場但未通鐵路,運輸效率不高,嚴重制約鄉村產業原材料及產品的交換效率、勞動力的遷移。二是要素激活難。發展鄉村產業,土地、技術、市場、人才、渠道、信息、資金、法規等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但目前武岡鄉村產業發展的相關優惠政策不配套,現代裝備應用不足、科技支撐能力不強、優秀產業技術人才短缺、融資機制不完善等短板問題明顯,特別是鄉村可利用的土地資源極為有限,土地存地流轉規模偏小,不利于集中開發,一些發展前景好的新業態新產業項目因缺乏建設用地指標難以落地。三是特色品牌少。選擇合適的產業結構是鄉村產業健康穩定發展的前提,但目前鄉村產業存在盲目選擇或同質化現象,普遍面臨產業鏈單一、農產品種類少、多而不優、銷路不暢的問題。比如,小農戶在生產管理、市場拓展、品牌營銷等方面的素質普遍偏低,多處于單打獨斗、收益較低的種植生產環節,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明顯劣勢。比如,農家樂等大部分的鄉村旅游或休閑農業基本同質化,除了規模不一樣外,觀光、體驗幾近雷同,而景區服務差等問題同樣存在,失去了鄉村的獨特價值。

(二)人才短板。鄉村振興歸根結底是人的振興,農民既是鄉村振興的行動主體,也是推動鄉村內生發展的關鍵力量。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涌向城市,雖然近年來武岡出臺了系列支持進城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的引導政策以及農業農村發展策略,但鄉村人口流失問題并未從根本得到有效解決,留下的大多為“三留”(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人員,普遍存在年輕人少、勞動力少、創業者少這“三少”難題,生態種養、鄉村旅游、電商直播、市場流通、大數據等專業技術人才稀缺,高層次人才特別是領軍人才、農業戰略科學家、創新團隊嚴重匱乏。主要原因有:一是引才環境仍然不優。鄉村在住房、交通、通訊、水電等基礎設施方面,以及在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養老保障、環境保護、休閑娛樂等公共服務方面,仍與城市存在明顯差距,即使拿出真金白銀的優惠措施,對廣大年輕高校畢業生或技術人才吸引力也極為有限。加之武岡地處內陸不發達地區,市財政十分有限,在獎補政策上難與發達地區城市競爭。二是育才培養不夠精準。對人才的培養、使用等方面投入不足,現有培訓方式和培訓內容與農村人才實際需求貼合度不高,農村人才發展模式短時間難以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比如,在農村生產經營人才培育過程中,由于培訓體系不夠完善、師資力量不足、部分教學內容流于形式等因素,尚不能充分滿足學員生產經營實際需要。三是留才機制尚未健全。農村人才在評價、選拔、使用上,還沒有形成符合農村人才特點的評價、選拔、激勵機制,“按績取酬”“多勞多得”還沒有真正實現,平均主義現象突出,人才流動機制不暢。特別是鄉村工作普遍待遇低、發展空間小,缺乏向上交流和晉升的渠道,很多優秀人才難以長期堅守鄉村。

(三)文化短板。在過去長期城市化建設進程中,鄉村文化逐漸被遺忘。鄉村文化的振興,需要人們重新關注并愛上鄉村生活和文化。近年來,武岡盡管貫徹落實了黨中央關于農村文化建設的系列決策部署,鄉村文化建設獲得了長足發展,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處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階段,距離以文化振興助力鄉村全面振興還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有:一是建設整體滯后。目前,鄉村建設主要還是以基礎設施、產業項目等為主,對鄉村文化建設的投入相對不足,對鄉村文化元素的保護明顯不夠,鄉村普遍面臨公共文化設施不健全、管理不規范的現象,紅色文化、傳統優秀文化、民族特色文化挖掘難、傳承難,有些文化遺產已經消失或受到不可逆轉的損毀。二是隊伍出現斷檔。農村現有文化人才隊伍薄弱且老齡化嚴重,多數鄉村文化管理服務人員業務不熟,鄉村文化領軍人才極度匱乏,從事文化遺產保護、文化創作、文化管理等專業人才斷檔,導致鄉村文化面臨斷代傳承和失傳的威脅,鄉村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文化產品。三是活動質量不高。文化活動較少且形式單一、內容枯燥,文化氛圍不濃,群眾參與積極性不夠。比如,遏制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等方面的陳規陋習還未根本消除,個別的婚喪甚至還有上漲蔓延勢頭。

(四)生態短板。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起點,其健康與否直接影響鄉村生產生活的持續發展。目前,武岡鄉村生態環境治理仍然底子薄、欠賬多,生態環境狀況不容樂觀,特別是土地生態環境破壞比較嚴重,農村畜禽養殖糞污處理不到位、擾民問題突出。主要原因有:一是思想認識不足。受過去思維習慣等影響,村民生態環境意識相對薄弱,如生態環保是政府的事,與自己無關;自家衛生與他人無關,村里莫管。個別鄉村片面認為鄉村振興只是經濟問題,對鄉村生態環境工作認識不清,一些工作研究、落實還不夠深入。二是發展意識不優。農業產業發展現狀與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要求差距大。比如,在鄉村經濟發展過程中,一些村民和企業盲目追求利潤,采取無節制開發手段,過量使用農藥化肥,導致耕地、土地質量下降,面源污染威脅土壤、水環境,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三是整治推進不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推進不平衡,集鎮街道整治標準較低,村莊公共區域整治不深入,電力、通信、有線網絡“三線”建設混亂,一些建成的環境基礎設施運行效果不理想,農村污水治理還存在明顯短板,美麗鄉村示范創建水平不高。四是要素保障不夠。治理鄉村生態環境的投入資金不足,管理運行不到位,導致基礎設施缺口明顯,難以發揮治理效果。比如,農村污染源存在點多、面廣、污染小的特點,治理成本高、監管力量不足,導致一些環境問題被長期擱置。五是制度約束不力。法規政策體系仍不健全,我國生態環保立法多以城市環境治理為背景,在鄉村生態環境治理中存在“水土不服”現象。特別是隨著城鎮化進程推進,村規民約對村民約束越來越小,鄉村環境治理尚未形成良好有效的法規秩序。

(五)組織短板。組織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根本和保障。鄉村處在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末端,是我們黨執政大廈的地基。農村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更是直接關系鄉村振興戰略的成敗。當前,鄉村普遍面臨農村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不強,組織活動弱化淡化不正常化等問題。特別是個別村黨組織和黨員在鄉村振興實踐中示范引領作用發揮不夠,沒有很好地把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工作優勢。主要原因有:一是領頭雁選擇不夠優。現有村干部年齡仍然偏大,少數年齡較大的村干部無法勝任數據報表等工作,在開展村級工作尤其是推動發展上不愿苦干、實干,而后備力量儲備短缺;一些派駐單位為了保證單位運轉,選擇了能力不夠強或臨近退休的老同志駐村。二是班子隊伍管理不夠嚴。少數村級班子民主管理制度虛設,黨員、村民代表參與議事決策少,財務管理混亂,村務公開效果較差,群眾意見大;部分村干部紀法意識淡薄,工作程序不規范或存在僥幸心理,造成了一些微腐敗等問題;有些村支“兩委”干部、駐村干部、結對幫扶干部在工作中仍然存在“應付式”走訪、“接濟式”幫扶、“填表式”服務等現象。三是黨員作用發揮不夠好。有的村黨組織探索“黨建+產業”新路子不夠主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缺乏長遠規劃和可行方案;有的農村黨員年齡老化、能力偏弱,在聯系群眾、帶富致富、推動發展等方面的示范引領作用不明顯,特別是外出務工黨員較多,流動黨員存在去向難掌握、管理難落實、教育難適應、活動難開展、作用難發揮等問題。四是群眾參與引導不夠廣。鄉村振興既要政府“搭臺”更要農民“唱戲”。目前,有部分村是政府單方面地主抓、主推一些需要共同努力的鄉村事項,農民群眾反而缺席、失語,漠然旁觀。比如,在村莊規劃、幸福美麗村莊創建時,沒能充分調動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往往就出現了“干部在干,群眾在看”的普遍現象。

三、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建議

鄉村振興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長期的實踐探索。必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不動搖,統籌推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奮力打造鄉村振興武岡樣板。

(一)深化改革創新,進一步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通過深化農村改革,進一步激活農村資源要素,破除制約“人、地、錢”要素流動的制度障礙,幫助群眾特別是脫貧群眾在產業發展、穩崗就業中增收,在增收中激發強勁內生動力。加快“人”的集聚。常態化開展都梁人才看家鄉、談家鄉、建家鄉和武岡籍高校學生社會實踐等活動,鼓勵在外創業有成的企業家、科技人員、大學生、農民工回鄉創業創新;出臺相關激勵機制,下沉駐村幫扶、結對聯系力量,引導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投身鄉村振興,支持企業家、專家學者、醫生教師等下鄉興業;改造鄉村教育體系,幫助群眾特別是脫貧群眾一技傍身,加快從小農戶中培養造就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形成一批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等現代農業的主力軍;暢通經濟組織、社會組織、自由職業者等職稱技術水平評定渠道,探索公益性和經營性服務融合發展機制,允許鄉村人才通過提供增值服務合理取酬。發揮“地”的效應。以“長牙齒”的硬措施守護耕地,健全完善耕地復耕長效機制,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確保良田糧用;有序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在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基礎上,積極動員各村成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動村民以土地股份形式入社,推動村內土地成建制流轉,由合作社規模化經營;穩妥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對引領農業多功能發展和三產融合的企業和工商資本給予用地政策支持,并結合產業發展規劃需求統籌協調農村承包地、宅基地和建設用地置換,提高土地復合利用效率;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鼓勵村集體和農民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通過自主經營、合作經營、委托經營等方式,依法依規發展農家樂、民宿、鄉村旅游等產業。破解“錢”的難題。持續抓好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健全統籌機制和監管機制,努力提高涉農資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確保資金管得住、用得準、見實效;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建設,特別是處理好個體和共同體利益的長效關系,把分散的農戶通過勞動聯合或資本聯合的方式組織起來,盤活利用農村集體所有的資產資源,通過確權、頒證、流轉等程序推進村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東,明確集體與個體的產權關系和權益歸屬;深化農村金融改革,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鼓勵政策性金融機構在業務范圍內為鄉村產業提供相對大額的中長期信貸支持,引導中小金融機構有效對接產業短期投資和流動資金需求,特別是探索解決涉農經營主體因缺少抵押物和擔保人而遭遇的“貸款難”問題,全面提升金融服務“三農”能力。

(二)統籌規劃建設,進一步找準鄉村振興“最優解”。堅持內外兼修,全面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和人居環境舒適度,致力打造武岡特色的和美鄉村發展模式。修繕村莊規劃。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充分考慮村莊產業發展定位、區域資源稟賦、本地文化特色,合理統籌布局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因村制宜完善“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確保留住鄉風鄉韻鄉愁,避免“千村一面”。特別要堅持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結合實際借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按照“湖湘千萬工程”要求,以幸福美麗村莊創建為抓手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既不一哄而上、刮風搞運動,也不被動等待、無所作為。提升設施服務。充實鄉村振興項目庫,加大爭資引項、招商引資力度,優先實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項目,加大向村覆蓋、往戶延伸力度,加快完善農村水電路氣訊等生產生活設施,加強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資源配置,發展城鄉學校共同體、緊密型醫共體、養老服務聯合體,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同時,健全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農民參與規劃建設和運行管理的有效機制,做好長效管護“后半篇”文章。優化人居環境。抓實生態治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是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題中應有之義。必須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道路,摒棄損害和破壞生態環境的經濟增長模式,依托自然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探索形成“生態+”復合型經濟發展模式,推動鄉村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比翼雙飛、相得益彰;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高標準推進以“三清一改”為重點的村莊清潔行動,高質量推進農村衛生廁所革命,高效率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鄉鎮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推動農村人居環境由村莊整治向功能品質提升邁進,讓農村生活更加便利、更加宜居、更加美好,讓鄉村振興不僅有“富裕的里子,更有靚麗的面子”。

(三)發展壯大產業,進一步拓寬鄉村振興“共富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只有培育創新能力強、發展后勁足的全產業鏈條,才能充分釋放鄉村產業的巨大潛力。因此,必須因地制宜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帶動實現農民富裕富足,促進鄉村高質量發展。在特色優勢上著力。立足資源要素,堅持“一縣一業、一鄉一品、一村一特”,圍繞“一只鵝”(武岡銅鵝)“一粒種”(雜交水稻制種)“一尾魚”(現代漁業)“一枚果”(羅漢果)“一欄豬”(生豬)“一籠雞”(溫氏養雞)等“六個一”產業重點,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科學選定產業發展,做好做足農村“土特產”文章。特別要持續開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五年行動,因地制宜用好用活發展漁業、入股共建、流轉土地、承建項目、支農貸款、合作經營、盤活資產、特色產業、鄉村旅游、發展物業物流等十條增收路徑,切實以產業振興帶動強村富民。在鏈條延伸上著力。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實施“六大強農”行動,推動現代農業向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善于把握新的市場環境和技術條件,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不斷開發農業產業新功能、農村生態新價值,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形成“農業+”多業態發展態勢。打破產業層次與價值利益鏈中的藩籬,通過農業+互聯網+物流網,把生產、品控、倉儲、冷鏈物流、交易、營銷各個環節一體貫通,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電商等產業模式,著力構建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體系,有效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品牌影響力,促進產業產值整體提升。在主體培育上著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市場變化反應靈敏,采用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的意愿強烈,具有發展現代農業產業的優勢。因此,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有效路徑。必須堅持政策拉動、龍頭帶動、資金驅動,積極培育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等現代農業經營主體,鼓勵引導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培育造就一批示范家庭農場、示范合作社、示范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和各類專業化市場化服務組織,切實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在利益聯結上著力。堅持把產業就業作為提升脫貧群眾造血功能的治本之策來抓,鼓勵“公司+基地+農戶”運營模式,推動經營主體與小農戶特別是脫貧群眾通過股份合作、訂單合同、服務協作、土地流轉等形式,建立全鏈條、硬約束的利益聯結機制,將產業項目的收益盡量下沉到戶,把更多機會和收益留給農民。進一步完善村集體經濟“連村聯創”模式,打造村集體和村民利益共同體。同時,積極探索財政、金融協同支持鄉村產業發展的路徑,鼓勵地方財政支持政策和金融、保險、擔保等部門協同發力,幫助農業主體增強抵御風險的韌性。

(四)注重五治融合,進一步打造鄉村振興“共同體”。治理有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必須積極探索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基層善治路徑,健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政治把穩治理之舵。堅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通過做實基層黨建工作、實施村黨組織帶頭人整體優化提升行動、深化“清廉鄉村”建設、開展“三湘護農”行動,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更好團結帶領廣大群眾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進一步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群眾優勢轉化為農業農村發展優勢,把黨建活力轉化為鄉村振興發展動力。以自治夯實治理之基。通過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制度機制,保障村民民主權利,引導村民自覺踐行村規民約,積極參與經濟、社會和文化事業。特別要還原村級組織“黨建引領下的村民自治”的關鍵定位,將自上而下的國家資源與自下而上的農民需求有效對接起來,確保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的供給交由農民決定、滿足農民需要。法治拱衛治理之門。堅持依法治市、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武岡、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優化鄉村公共法律服務資源配置,通過普法夜校、普法課堂、法律進村等多形式開展法律宣傳、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引導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培養法律意識、提升法治素養,突出解決普法難、用法難、執法難、監督難等問題,致力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環境。以德治厚植治理之能。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引領,堅持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三管”齊下,用活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服務隊等平臺載體,采用微宣講、微黨課、宣傳墻繪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深入開展移風易俗樹立鄉風文明活動,著力解決高價彩禮、大操大辦、厚葬薄養等突出問題,加快推進農村喪葬習俗改革,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以智治開拓治理之道。打破傳統治理模式和技術條件限制,推動數字化賦能鄉村善治,推進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管理服務平臺,解決“信息共享難、業務系統多、聯動管理堵、服務渠道雜”等共性難題,有效推動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人在網格走、事在平臺辦”“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打造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

(作者時任中共湖南省武岡市委書記;來源:《中國鄉村發現》2023年第4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制服丝袜欧美精品 | 日韩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在线 | 亚洲国产制服丝袜清纯 | 在线免费在线观看的a | 中文字幕综合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