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張英洪:首都北京如何高品位推進百村示范、千村振興?

[ 作者:?張英洪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4-06-13 錄入:朱燁 ]

為深入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北京市啟動實施“百村示范、千村振興”工程,2023年10月開展首批19個全市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到2027年建成100個左右產業強、鄉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示范村,建成一批村強民富、生態家宜居、數字鄉村、文化繁盛、文明善治的樣板村。推進北京市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要立足北京城市戰略定位,堅持首善標準,著眼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做到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首都特點的鄉村振興之路。

一、緊扣北京城市戰略定位,著力將示范村規劃建設成為體現“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的首都特色村

首都鄉村既是展現北京“四個中心”戰略定位、履行“四個服務”的廣闊空間,又是展示中國文明形象及北京首善標準的重要窗口。首都鄉村,是偉大社會主義祖國的首都鄉村、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國首都鄉村、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鄉村。首都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要充分體現北京“四個中心”功能建設、“四個服務”的基本職責。

一是在政治中心功能規劃建設上,要高度重視、因地制宜將京郊鄉村作為承擔國家政務活動的重要場所進行高品位的規劃建設。可以考慮將環境優越的示范村作為具有中國農味、北京韻味、鄉村品味的一個重要鄉村場景,為承接有關國家政務活動營造重要的鄉村平臺。

二是在文化中心功能規劃建設上,要弘揚和建設示范村世代相傳的中華傳統農耕文化,圍繞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創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方式,利用重要傳統民俗節日,結合當地民俗文化和特色資源創造性舉辦體現京韻鄉情農味的各種創意文旅活動,推進書香村莊、藝術村莊、美學村莊等建設,形成現代城鄉融合新文明。

三是在國際交往中心功能規劃建設上,充分發揮示范村自然田園風光、悠久農耕文化、城鄉融合發展、多元文化共生的獨特魅力,以開放、包容、融合的心態和視野將條件具備的示范村規劃建設成為具有國際交往活動重要功能的鄉村大舞臺,為官方與民間豐富多彩的國際交往活動提供京郊田園式的國際知名鄉村品牌。

四是在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功能規劃建設上,對接“三城一區”(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農業中關村,圍繞當地特色優勢,將示范村納入鄉村科技研發基地和科技應用示范區,突出數字鄉村的建設、應用與示范;拓展農業科學、自然科學教育,強化科學普及,培育科學精神,弘揚科學文化。實施科技+農業、科技+鄉村等“科技+”系列工程,加強鄉村數字新基建,提升村莊產業發展和村莊治理的數字化水平。

五是在提高“四個服務”水平規劃建設上,關鍵是要結合鄉村特有功能、立足示范村實際,發展高質量的生態農業和鄉村服務業,重點是要提供優質安全的農副產品、觀光休閑的田園美景、旅游體驗的鄉村生活、宜居宜業宜游的鄉村軟硬環境,著力將示范村打造成為北京生態農業示范村、食品安全示范村、營商環境示范村、“北京服務”示范村。

二、把握大都市郊區化發展趨勢,切實將示范村規劃建設成為率先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典型示范村

作為超大城市,北京的逆城市化現象早在21世紀初就已顯現,具體表現為郊區化,郊區化是特大城市中心城區人口向郊區擴散的現象,是逆城市化在大城市郊區的呈現方式。北京的逆城市化現象既有政府主導的以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為重點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也有市民自發選擇離開中心城區到郊區鄉村居住生活與創業就業的自覺行動。逆城市化為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寶貴機遇。當前,市場自主的實踐性城鄉融合發展態勢,迫切需要政府主導的制度性城鄉融合發展的突破。作為全市首批鄉村振興示范創建村,要在率先實現城鄉融合發展上走在前列,做出示范。

一是著力落實和創新戶口登記制度,實現城鄉居民戶口身份上的平等和自由遷徙。實現城鄉融合發展,既要打開城門,讓農民進城成為新市民;也要打開村門,讓市民下鄉成為新村民。作為一個統一的現代國家,我們要建立健全全國城鄉統一、開放、平等、公正的制度體系和制度框架,其中包括實現城鄉居民戶口身份上的平等和自由遷徙。應當將國務院和北京市有關戶籍制度改革的最新政策意見真正落到實處,取消農業戶籍與非農業戶籍、本地戶籍與外地戶籍的劃分,按常住人口居住地統一登記居民戶口。在城市化和逆城市化進程中,農民選擇進城就業居住生活就將其登記為城鎮居民戶口,市民選擇下鄉創業居住生活就將其登記為鄉村居民戶口。堅持戶口隨人走,社保隨人轉,從根本上解決人戶分離問題。人始終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最寶貴的第一資源,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的加劇,人口資源的極端重要性將更加突顯出來。建議取消“外來人口”“流動人口”的稱謂,統一將進城的農民稱之為新市民、進村的市民稱之為新村民。要將示范村常住人口中的新村民戶口統一登記為所在村居民。切實保障城鄉人口自由流動和遷徙,這是從根本上破解鄉村衰敗、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舉措。

二是加大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便利化。目前不少示范創建村常住人口中新村民人口較多,有占一半左右的,有超過當地戶籍人口的,大都屬于大城市郊區率先呈現城鄉融合發展自然形態的村莊,與傳統村莊以及傳統城區的人口結構形態完全不同。這對于城鄉融合型村莊的公共產品供給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便利性提出了新的現實要求。在示范村創建中,既要加強鄉村產業項目、村莊風貌提升項目、公共服務設施項目等硬件規劃建設供給,更要突出加強鄉村基本公共服務項目、鄉村文化建設項目、鄉村公共治理項目等政策法律法規制度軟件的規劃建設供給。第一,在村莊風貌提升和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建設方面,要尊重自然,守護傳統,敬畏文化,保護村莊特有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村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因地制宜進行村莊微改造、精提升,加強村莊污水有效處理和達標排放,提升生活垃圾以及生產垃圾有效處理水平,強化美化、亮化,建設美麗庭院,實現村莊森林化、花園化、田園化、藝術化,進一步提升生態宜居水平,展現“詩意棲居”的新境界。第二,在鄉村教育文化方面,要把優先發展農村教育文化事業落到實處,堅持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并重,強化教育興村理念。在公辦教育上,要加大教育投入,在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對學前教育、高中教育也要盡快實行免收學費和雜費,建立學生免費午餐制度,保障學生吃得安全放心。建立普惠性的學生福利和家庭教育福利制度。大力創新教育方式,加強自然教育、通識教育、鄉村藝術美學等教育,著力解決教育嚴重內卷化問題,大幅度減輕學生及其家長作業負擔。第三,在村莊公共文化建設上,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加大村莊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傳承弘揚鄉村文化,加強鄉村文化遺產保護,推動藝術鄉村建設,規劃建設村民俗博物館、村文化館、村圖書館、村史館,組織編纂村史。結合當地生態農業、民宿、鄉村旅游等特點開展鄉村文化藝術活動,豐富農民豐收節活動內容,以“文”的藝術、“美”的力量推動文化興村。第四,在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方面,著眼村莊常住人口需求,加強村社區衛生服務站投入建設,方便新老村民就近方便就醫,并朝著免費醫療的目標不斷提高村民就醫報銷比例。2023年北京市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924元,福利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839元,合計為每人每月1863元,與城鎮職工養老金的差距較大。針對農村人口老齡化的實際,參照城鎮職工養老標準不斷提高農村基礎養老金和福利養老金標準,縮小城鄉養老待遇差距,提高村民老有所養水平。

三是積極適應城鄉融合發展的趨勢和需要,改革和創新有利于城鄉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面臨的突出問題是,城市要素在向鄉村流動時,傳統農村封閉性體制機制沒有相應地得到系統性改革和創新,造成了比較突出的制度改革嚴重滯后于實踐發展的畸形社會現象,亟須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第一,健全農民市民化、市民村民化的機制。順應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城鄉融合發展的大趨勢,全面改革城鄉二元體制,加快建立健全城鄉統一、平等、開放、公平的制度體系,同步提升城市包容性和鄉村包容性,確保農民進城變市民、市民下鄉當村民。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要系統性地將下鄉進村居住生活和創業就業的市民作為當地新村民來改革完善相關政策制度。第二,按照“三權分置”要求創新土地制度。放活和保障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讓更多新村民通過土地流轉獲得土地經營權而成為新農人。在解決新村民住宅問題上,按照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要求,近期要放活農村宅基地和農民房屋的使用權,賦予新村民租住原居民閑置宅基地和房屋的使用權,并予以頒證保護。依法保障原住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不受侵害。第三,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創新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方式。隨著人口自然老化與流動,已完成農村集體產權改革所確定和固化的原初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股東)將日趨減少甚至最后消失。必須與時俱進增補新村民作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才能有效延續和維護集體經濟組織的可持續發展??梢詣撛O集體經濟組織新成員(新股東)身份,明確相應的權利義務,做到既不侵害原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股東)的正當權益,又有利于集體經濟組織吸收新成員(股東)后的可持續發展。對標集體經濟組織特別法人定位和新村民的優勢資源,加大村黨支部辦好村集體經濟組織力度,在村集體經濟組織下設立強村富民公司和專業合作社,推進鄉村經營,從新村民中優先選拔任用鄉村經營優秀人才,建立健全農民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基層組織創新和機制創新,發展壯大新型集體經,造福村民群眾,促進共同富裕。

三、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明確將示范村規劃建設成為鄉村綠色產業發展的健康典范村

綠色發展理念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是建設健康環境、守護健康生活、保障健康身心的理念。示范村要堅持綠色發展,重點是要突出以綠色有機農業為導向的鄉村特色型種植業、以鄉村旅游為帶動的鄉村都市型服務業等鄉村產業發展,推動和實現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鄉村藝術化、藝術鄉村化,打造食品安全、生態文明、城鄉融合、村民共富的核心競爭力,建設綠色發展的健康村莊。

一是緊密結合全市“五子”聯動要求實踐綠色發展。示范村要主動參照或參與全市“五子”聯動,以綠色發展為主線,以生態農業、農文旅學、鄉村治理等為重點,推動鄉村產業和鄉村生活的生態化、綠色化、藝術化、健康化。第一,在參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強化科技賦能,積極對接“三城一區”主平臺,引進科技要素入村,提升科技素養,為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插上科技的翅膀,重點引進和發展有利于生態農業、農文旅學、鄉村治理等生態產業高質量發展和民生改善的綠色科學技術,主動與國家和市屬科研院所、國有企業合作,多方面開展科技示范項目,建設以生態農業為主題的現代設施農業園區,提升鄉村產業發展的科技含量和健康保障水平。第二,在參照“兩區”即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上,強化改革賦能,重在深化鄉村綠色產業領域改革開放,發展有機農業等高質量的鄉村綠色產業以及新型鄉村服務業,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鄉村營商環境和開放型的鄉村綠色發展體制機制。第三,在參照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上,強化數字賦能,推動現代信息技術在生態農業、農文旅學、鄉村治理等領域的應用,著力促進數字技術與鄉村綠色產業深度融合。推動數字化賦能生態農業、鄉村振興、鄉村健康服務、鄉村治理。發展鄉村數字普惠金融,更好滿足創客等鄉村經營主體的金融服務需求。第四,在參與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新需求上,強化質量賦能,重點是大力發展以生態農業、鄉村新型服務業,打造綠色有機農業生產加工品牌,為村莊生活人群和市民消費者提供綠色有機的農副產品。大力推行綠色有機種植和加工,倡導有機面包店、有機咖啡店、有機茶館、有機餐廳和有機民宿等發展,率先建設首都健康有機鄉村。第五,在參與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迫切需要將京郊鄉村與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區一道作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鼎立三足”之一進行統籌規劃建設。從全市層面看,一方面要加強頂層設計,將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與首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起來推動鄉村綠色發展,通過承接疏解的非首都功能促進京郊鄉村振興,以京郊鄉村振興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另一方面在制定政府主導非首都功能疏解到京郊鄉村政策制度的同時,高度重視制定市場自主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到京郊鄉村的政策制度。從示范村層面看,一方面要更加積極主動承接從市中心城區自主疏解到村里有利于綠色發展的城市要素;另一方面要主動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在京津冀大范圍內加強生態農業合作發展、農文旅研合作共享,擴大和形成輻射京津冀的村莊生產生活圈。

二是充分利用村莊周邊特有的外部優勢資源推動綠色發展。全市首批19個鄉村振興示范創建村各有特色,周邊各有優勢資源,有的示范村處于鄉村振興示范片區。要跳出村莊看村莊,以更寬廣的視野將示范村周邊特有的外部優勢資源納入規劃建設之中。比如通州區臺湖鎮唐大莊示范創建村,可依托環球影城項目帶動發展特色民宿等綠色產業。密云區溪翁莊鎮金叵羅示范創建村,可借助創辦精品民宿的新村民形成的第11隊進一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昌平區興壽鎮辛莊示范創建村,可依托向上學校等教育和人才優勢推動村莊人才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依托距北京農業嘉年華3.6公里的優勢,大力發展有機草莓品牌;可借助距中國國家版本館3.5公里優勢,強化文化賦能,建設村史館、鄉村民俗博物館、民俗藝術館,組織編修村史村志,推動綠色文化興村。

三是切實立足本村農味鄉情優勢和現有基礎提升綠色發展。進一步提升示范創建村人居環境整治水平,在新的起點上開展村莊綠化、美化行動,推動鄉村美學發展,大幅度提高村莊林木花草覆蓋率,建設首都森林村莊、花園村莊、藝術村莊,營造鄉村“詩意的棲居”。調整優化生態涵養區產業禁限目錄,發展與生態涵養功能相適應的綠色產業,拓展綠色產業發展空間,落實鄉村綠色產業用地保障,推行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和精加工,積極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村、食品安全村、飲食安全村,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加強示范創建村與周邊從事有機農產品生產加工的村莊、合作社、農場、企業等建立有機農產品生產銷售聯盟。切實為鄉村創客提供更優良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展現“北京服務”的鄉村樣板。在加大財政資金支持示范村創建的同時,通過優化村莊營商環境,吸引金融資金、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積極對接各類金融機構,引導金融機構進村入戶,緊密結合生態農業發展、鄉村創客等新型服務業需求,在鄉村大地上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支持示范村創建五篇大文章。推動金融機構為示范村生態農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改善、鄉村創客創業、村民共同富裕等提供金融服務支持,著力建設金融惠農示范村、金融興村示范村、農業保險示范村。

四、著眼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全力將示范村規劃建設成為現代價值觀引領鄉村文明新風尚的善治樣板村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從歷史維度上看,就是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世界維度上看,就是要倡導與推行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從時代維度上看,就是要堅守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示范村的善治,必須秉持首善標準,體現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方向和要求,建設具有高國民素質、高文明程度、高生活品質的現代文明鄉村,創造出既富有中華文化底蘊又彰顯現代文明價值的當代中國鄉村文明新形態,書寫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首都鄉村篇章。

一是要彰顯和推行開放包容融合的善治之要。開放、包容、融合是推進首都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法寶。第一,堅持開放活村。擴大鄉村開放是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必須改革創新封閉性的村莊政策制度體系,加快建立制度型開放的現代文明村莊。當前在不改變集體土地所有權的前提下,重在放活集體土地的使用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按照“三權分置”的要求,一方面放活土地經營權,為進村的新農人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提供土地資源要素;另一方面放活宅基地和農房使用權,為進村的新村民創業生活提供居住保障和創業需求,實現新老村民共贏,促進新型集體經濟發展。此外,盤活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保障村集體產業發展用地以及新老村民創業用地基本需求,放松不必要的過度政策限制,維護和發展村集體及新老村民的發展權。第二,做到包容興村。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和包容性政策制度,實現新老村民和諧共處、人與社會和諧共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包容性村莊,營造多元共存、文化包容、公開平等、公平正義、民主法治的鄉村市場和社會環境,提供均等化的鄉村公共服務,給每個人以公平的機會,讓所有人生活有希望、奮斗有回報、困難有幫扶。第三,實現融合強村。萬物相融而共生,融合發展強村莊。在新老村民融合共生上,創造多種形式推動新老村民之間的溝通交流,積極發展公益慈善事業,開展尊老孝親活動,讓村民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在城鄉融合發展上,積極破除妨礙城市要素自由進村流動的體制機制壁壘,吸引城市各類要素流向村莊,賦予進村居住創業就業人員以新村民的身份和平等的村民權利。在產業融合發展上,大力推進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適度發展綠色農產品加工業。

二是要堅持和踐行自治法治德治的善治之道。堅持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是實現鄉村善治的不二選擇和必由之路。第一,強化黨建引領之魂。黨建引領主要體現在發展方向、價值取向、問題導向、社會動向等方面的引導和把握上。根據當地實際,在新村民中成立黨支部。村黨組織要以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理念,把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具體化、實踐化,著力建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樹立首善標準、國際一流的“北京服務”鄉村標桿,切實解決新老村民群眾面臨的急難愁盼問題。通過崇文明、優環境、聚人才、強服務、辦實事,實現黨建興村。第二,夯實村民自治之基。自治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法寶。村民自治是保障和實現村民群眾當家作主的重要制度安排,要強化村民群眾或村民代表對村內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履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特別是要根據村莊常住人口結構的巨大變化,盡快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及相關地方法規和政策,將在本村居住生活創業就業的新村民納入村民委員會選舉,實施按常住人口參與村莊社區公共治理,開拓村民自治新局面。大力發展村莊社會公益組織,凝聚社會力量,建立村志愿者工作服務站,團結新老村民志愿者,推動村莊公益事業發展,激發社會活力,增強社區治理功能,實現自治興村。第三,筑牢現代法治之本。法治是現代文明的基石。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興則鄉村興。結合實際,加強黨員干部和全體村民的現代法治教育,傳播現代法治理念,弘揚現代法治精神,形成黨員干部和新老村民群眾共同遵紀守法的規則意識和法治意識。強化對各級黨員干部行使公共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權力無論大小,都要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確保公共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有效保障新老村民各項基本權利。在法治的軌道上限制公權力、保障私權利,就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根據2023年12月公布的《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北京市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北京服務”的意見》,將示范村打造成“北京服務”的鄉村樣板區。建設更高水平的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實現法治興村。第四,厚植德治之根。道德是社會文明的標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村無德不治。無論是治國還是治村,都離不開道德的教化作用。大力弘揚尊崇仁義道德的中華傳統美德,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全人類的共同價值理念貫徹落實到鄉村治理的全過程,堅決反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全人類的共同價值理念進行簡單口號化、標語化而不能實踐化、行動化的現象。針對鄉村社會實際存在的各種社會道德問題,充分發揮新村民的文化教育資源優勢,加強鄉村道德文化建設,為鄉村善治厚植道德基礎。一方面,村黨員干部、新鄉賢等新老村民精英人群要帶頭修身行善、誠實守信,開展各種形式的道德弘揚活動,為樹立村莊道德新風尚率先垂范,春風化雨。另一方面,在加強個人道德建設的同時大力加強社會公德建設,積極推進村莊公益活動,加強志愿者、義工隊伍建設和精神弘揚,推動實現公益興村。全面提升村莊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水平,實現道德興村。

三是要保障和發展人權產權治權的善治之本。推進鄉村善治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實現鄉村社會公平正義和不斷推動鄉村人權事業發展。重點是要保障和發展新老村民的人權、產權、治權,維護和發展新老村民實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基本權利和選擇自由。第一,在尊重和發展人權上,就是要尊重、保障和實現新老村民的各項基本權利和自由尊嚴。牢固樹立憲法意識和憲法權威,切實保障和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以及公民享有的各項政治權利、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當前關鍵是要以改革開放精神給村莊松綁、給村民松綁,充分激發社會的活力和村民的創造力。重點是要進一步改革戶籍制度,確保新老村民在戶籍身份上的平等權和遷徙自由權;嚴格約束和防止公權力的濫用,有效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保障和發展公民的受教育權,在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基礎上,盡快將學前教育、高中教育納入免費教育體系;建立健全與首都經濟發展水平相稱的高水平社會保障制度,不斷提高城鄉居民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水平,加快縮小城鄉各種從業人員在社會保障待遇上的差距,特別是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危機,進一步提高農民的養老金標準,推行免費醫療,建立鼓勵生育的普惠型家庭福利制度。第二,在尊重和發展產權上,就是要賦予和保障新老村民更加充分而完整的財產權利。保護財產權利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基石,也是鄉村振興和鄉村文明的重要標志。嚴格執行《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貫徹落實《物權法》,有效保護新老村民的財產權利,依法嚴懲侵犯公民合法私有財產的個人和組織;切實保障村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堅決制止、消除和懲處非法暴力強拆村民住宅的違法犯罪行為;不斷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保障新農人、新村民依法通過流轉、租賃、入股等方式獲得的土地經營權、宅基地和農房使用權等權利;積極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鄉村營商環境,切實保障新村民投資創業的各項權利,形成保護鄉村企業家、鄉村創客、新農人等投資人財產權利的優良法治環境。第三,在尊重和發展治權上,就是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健全現代鄉村的民主治理規則,用制度體系保證新老村民當家作主。所謂治權,就是公民參與公共事務治理的權利。示范村新老村民參與公共事務的治理有不同的層面,單就村莊社區層面來說,就是全面參與村莊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治理。具體來說,就是要與時俱進地創新村民自治制度和方式,將新村民納入村民自治范疇,與老村民一道共同參與村民自治活動。在城市化進程中,隨著村莊原住民中年輕人群離村進城、留守村莊的老年村民自然老去,如果沒有新村民的進入與參與,村莊必然空心化而走向衰敗,沒有村民的村民自治也將無從談起。因此,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中村莊治理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創造性地將新村民納入現代村莊治理的制度框架,充分發揮新村民普遍具有高文化素質的人才優勢,推進和提升村莊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2023年12月26日


(作者系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网友自拍 | 亚洲一区精品人人爽人人躁 | 婷婷精品五月天在线观看 | 色五月五月丁香亚洲综合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