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陶通艾等:湄潭縣“五個全覆蓋”實現茶產業提質增效

[ 作者:陶通艾?鄭建波?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5-03-18 錄入:王惠敏 ]

在鄉村振興進程中,湄潭縣發揮比較優勢,堅定不移“圍繞茶、做足茶、突破茶”,全力推動良種良法、有機肥施用、統防統治、基地聯結、基地認證“五個全覆蓋”,實現茶產業提質增效,連續四年榮獲“中國茶業百強縣”第一名。2023年全縣茶葉產量7.2萬噸,產值75億元,綜合收入達180億元。

一、茶葉良種良法全覆蓋。一是選好品種。深入開展市場調研,充分了解消費者茶飲產品需求,結合本地土壤、氣候等因素,以品質好、產量高、抗逆性強等為標準,從野生茶樹資源中選培或從外地引進一批優良茶樹新品種,助力本土新茶飲發展。目前,全縣共有湄潭苔茶、黔茶1號、金觀音、金牡丹等優良茶樹品種30余種,豐富了湄潭茶樹品種結構基礎。二是育好品種。整合資金資源,依托湄潭縣農業園區,建立新品種研發基地。建立“園區+合作社+農戶”模式,輻射帶動全縣有育種條件的鎮村參與茶樹品種繁育。大力開展黔湄601、福鼎大白茶等傳統品種育種,并響應甲秀茶、茉莉綠茶等爆款茶飲原料需求,探索開展金牡丹、金觀音等新品種輪換育種。2023年全縣共計繁育黔湄601、福鼎大白茶、金觀音等優良茶樹品種380余畝,為周邊地區茶園建設和湄潭縣低產茶園改造提供種苗保障。三是推廣良種。整合科技特派員、農業專業技術人員、農民合作社“輔導員”等力量,實行農技專家“一對一”幫扶茶企、鎮村制度,定期到茶企、鎮村開展技術宣講和指導,廣泛宣傳推廣已試驗成功的優良茶樹品種,引導茶企、茶農做好補植補造和更新換代,提高茶園畝產值。2023年,全縣補植補造和更新換代約3000畝,基本實現了良種全覆蓋。

二、茶園有機肥施用全覆蓋。一是統一采購肥料。為確保茶園有機專用肥等農資貨源充足和降低茶農自購成本,推動鎮村成立供銷社,并組建茶園有機專用肥詢價小組,實地前往貴陽、遵義等地農資市場和肥料企業,對照詢價清單逐一開展詢價、議價,并做好農資銜接、采購、調運,保障茶園有機專用肥質量和供應。截至目前,部分鎮村已與相關企業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如,永興鎮與貴州開磷集團建立有機專用肥供銷合作關系,定期配送茶葉有機肥、專用復合肥;復興鎮與貴州雅升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合作關系,定期配送有機專用肥。二是統一指導施肥。發放《湄潭縣茶園標準化管理實用技術手冊》5.5萬冊,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轉變茶農施肥意識,指導茶企、茶農綜合考慮茶園土壤肥力水平、茶樹年齡、茶園產量、茶樹長勢、耕作管理水平等因素,嚴格按照茶樹生長不同階段科學施肥,做到肥料施用時間、用量等相對統一,扭轉茶農對施用肥料長期形成的“多施就高產”觀念。目前,有機專用肥覆蓋率達100%。三是統一管理用肥。制定《湄潭縣茶葉質量安全舉報獎勵辦法(試行)》,縣級層面組建以法院、檢察院、農業農村局等7家單位共同參與的茶園安全巡查組;鎮村層面整合茶管員、寨管家、護林員等力量,依托“茶鎮長”,組建茶葉專班隨機分片開展茶園巡查,建立協調聯動通報工作機制,從嚴從快辦理各類涉茶案件,嚴厲打擊違規使用肥料行為,全力維護茶葉質量安全。

三、茶園統防統治全覆蓋。一是專業化防治培訓。制定《湄潭縣2023年茶園統防統治全覆蓋工作方案》,明確茶園防治內容,依托縣茶產業發展中心、鎮農業服務中心等“專家庫”力量,通過專家集中授課、基地學習觀摩等方式,定期組織茶農、茶企等主體開展茶園綠色防控技術、茶園管理技術等專題培訓,講解綠色有機生態茶園管理技術、病蟲害防治等知識內容,現場演示茶樹修剪、開溝施肥、松土除草等實操技能,提升茶農、茶企茶園管理水平。2023年,全縣共組織茶園管理現場培訓會90余場,培訓茶農近4000人次,覆蓋15個鎮(街道)52個村(社區)。二是機械化防治作業。按照“統一防治時間、統一農藥種類、統一技術標準”原則,對相對集中連片茶園,通過農機專業合作社、社會化服務企業等主體,利用無人機、開溝機、修剪機等農具設備開展飛防、開溝、修剪等茶園作業,實現茶園耕、收、運“一條龍”運作,大大提高了茶園管護效果和效率。截至目前,全縣共有持證上崗無人機操作手90人,無人機100余臺,開溝機、剪茶(采茶)機等各類農機60000余臺。三是常態化防治宣傳。充分運用村村通小喇叭、群眾會、宣傳車、電視、報紙等方式,宣傳不同季節統防統治重點,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清楚統防統治的利好,面對面向農戶算清茶園統防統治“增收賬”,推動茶農從“要我統防統治”到“我要統防統治”轉變。2023年,共開展以湄潭縣茶產業發展“三不準八禁止”“十必須十嚴禁”等為主要內容的宣傳3500余場次,懸掛橫幅、標語等80余條。

四、茶葉基地聯結全覆蓋。一是國有企業聯基地提質。依托貴州湄潭茗城農商旅集團旗下的貴州耕田現代農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充分發揮企業專業性優勢,將全縣6.12萬畝茶園進行集中管理,與茶農進行合作,推動實現茶產業轉型升級,助力湄潭茶葉質量與國際市場標準接軌。目前,已先后投入9.48億元打造歐盟標準及有機茶園(含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茶葉品質大幅提升,為推動企業聯基地探索了路徑。二是民營企業聯基地增效。出臺《湄潭縣茶業企業聯基地實施方案》,以“企業+農戶+基地”的模式,引導全縣茶葉加工企業與農戶合作,共同參與基地管理,打造企業原料基地,實現茶青優質優價,達到農戶得實惠、企業增效益的雙贏目標。目前,全縣50余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建立了茶青原料基地。三是合作社聯基地惠民。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通過參與經營、提供信息、提供服務等方式,直接或間接參與茶園基地聯結,獲取集體收益。如,馬山鎮馬山村以“黨支部+企業+農戶”發展模式,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集中管理,與相關公司簽訂協議,打通茶葉銷售渠道,2023年聯結基地700畝,帶動400戶茶農分紅7萬余元;興隆鎮龍鳳村將茶農分散茶園集中流轉至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引入茶葉生產企業進行集中打造,通過搭建企業與茶農橋梁,為企業提供證件辦理、溝通聯絡、糾紛調處等服務,每年可獲得集體經濟收入4萬余元。

五、茶葉基地認證全覆蓋。一是夯實認證基礎。充分發揮茶青收購“職業經紀人”作用,建立每個區域茶青銷售清單,摸清茶青銷售底數,建立每日抽檢制度,實現茶青來源可追溯,倒逼茶農和茶企筑牢茶葉基地認證第一道防線。截至目前,全縣已認證茶葉收購“職業經紀人”1249名,覆蓋全縣8萬余戶茶農,開展茶青農殘檢測現場指導培訓20余場次,指導16個茶青市場開展茶青農殘檢測,共計檢測茶青樣品近2萬個。二是取得認證資格。對標對表《茶園歐標生產技術規范》《茶園歐標評價實施規則》等要求,完善配套設備、人員配備等硬件要素,及時向認證機構提出申請和簽定頒證審查協議,定期記錄茶樹病蟲害防治、修剪采摘、加工運輸等指標內容,獲取有機茶原料生產、有機茶加工、有機茶銷售等資格證書,推動茶葉基地認證價值實現。目前,全縣149家茶企獲SC、ISO9001等質量認證,41家企業完成茶葉出口原料種植場備案,出口備案基地面積30萬畝,2023年全縣完成茶葉外貿出口4000余萬美元。三是嚴格認證管理。以全國首個“茶產業環境保護法庭”為載體,聯動各級各部門強化對土壤、水和空氣質量管控,全力推廣茶園生態健康管理技術,從源頭為茶葉基地認證打牢基礎。同時依據國際標準,由縣茶產業發展中心會同第三方制定茶企和茶農易懂易用的茶葉質量檢測和認證標準,邀請專家對茶葉基地認證工作進行培訓講解,及時指導企業開展歐標認證等高標準茶園認證工作,堅決確保茶葉質量安全,以品質強品牌,全面提高茶企市場競爭力,提升湄潭茶葉品牌影響力。2023年,“湄潭翠芽”品牌價值達到40.34億元,同比增加14.3%,“遵義紅”品牌價值達到25.69億元,同比增加9.6%。

作者陶通艾系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委改革辦副主任,鄭建波系貴州省湄潭縣農村改革試驗工作中心主任。來源:《中國鄉村發現》2024年4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色国产综合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 日本在线不卡中文字幕资源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本大道 | 日本免费一级高清婬曰本片 | 在线资源AV每日更新不卡 | 亚洲婷婷综合另类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