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杜志雄:創新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的目標與思路

[ 作者:杜志雄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5-04-28 錄入:王惠敏 ]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無論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還是推動鄉村產業提質增效、提升鄉村規劃建設水平、提升鄉村基層治理水平與效能,都離不開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的支撐,換言之,都必須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

2024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創新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的要求。讓這項政策要求落實落地,關鍵是要在完善現有投資機制建設成就基礎上,通過機制創新進一步豐富鄉村振興多元化投入方式。

一、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建設成效

自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建設。2018年以來歷年中央“一號文件”都強調要強化投入保障;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強調完善鄉村振興多元化投入機制。2024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則強調創新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

摸清現狀是實現創新的前提。整體上看,近年來,通過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建設,已逐步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鄉村振興多元化投入格局。

一是投融資規模穩步提升,財政資金投入增長。根據2017年《中國統計年鑒》,2017年全社會農林牧漁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為24638.3億元。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2023年這一指標的年均增速達到7.8%,顯著高于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從投資領域看,在農林牧漁業固定資產投資中,農業和畜牧業的投資占比較高。從投資來源看,在財政優先投入的總要求下,財政資金投入的絕對數量和相對占比都有提升。

二是投融資主體日益多元,投資形式日趨多樣。投融資主體從政府、集體、農戶向多元化投入主體轉變,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的資金逐步增加。目前進入農業農村領域的社會資本大致包括具有涉農產業背景的企業、具有國資和旅游開發背景的地方平臺型企業、銀行證券基金等資本型企業以及互聯網平臺經濟型企業等。社會資本投資主體大多選擇與自身特點和優勢相匹配的投融資路徑及模式:中糧集團有限公司、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等具有涉農產業背景的企業,立足自身的行業基礎地位及其在產業鏈上下游的資源整合能力等優勢,從縱向延伸和橫向拓展兩個維度,采取全產業鏈開發模式加大農業農村投資;具有國資和旅游開發背景的地方平臺型企業,大多發揮地方國資平臺的資本優勢和旅游資源開發優勢,通過與村集體和農戶建立股份合作等收益分配方式,實施區域整體開發;銀行、證券、基金等資本型企業則發揮自身產業資本優勢,通過與地方政府合作共同設立產業引導基金等方式投入農業農村;互聯網等平臺經濟型企業投資農業農村的態勢日趨活躍,主要發揮其技術、市場與高效商業模式等優勢,積極投入農業新產業新業態,如借助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數字技術賦能農業全產業鏈,推動智能化生產、精準化購銷、高效化流通,并搭建農產品全程追溯體系。

三是投融資領域不斷拓寬,與國家相關發展戰略和規劃的匹配度增強。投融資領域由傳統種植業養殖業向現代設施農業、智慧農業、生態農業等領域延伸,由農業生產環節向農產品加工、農產品倉儲運輸、農業社會化服務等全產業鏈環節拓展,且直播電商、休閑觀光農業、共享農業等農業新業態領域的投融資不斷增加。隨著鄉村建設的持續推進,越來越多資本進入農村生態資產盤活、生態修復、人居環境整治等領域,具體包括參與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項目的建設運營。這些領域的投資有力地支持了國家相關發展戰略和規劃的實施。

四是投融資模式不斷創新,多元化投資融資模式形成。各級政府不斷探索各種鄉村振興投融資模式,推動投融資模式從單純的政府無償投入、集體和個人依靠自身積累投入向多元化投融資模式轉變。總體上看,當前鄉村振興投融資模式多元,既有專項債、“政銀擔”、農業產業基金、種糧政策性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農業巨災保險等財政投融資模式,也有“兩權”抵押貸款、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農機融資租賃、“雙基聯動”合作貸款、“互聯網+農村金融”、農業產業鏈金融和資產證券化、“保險+期貨”、“信貸+保險”等市場化投融資模式,還有農業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混合模式。

盡管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建設取得了上述較為顯著的進展,但仍然面臨不少新情況、新挑戰。制約投融資機制建設的因素仍然很多,突出表現為:農村要素市場發育不充分,土地流轉市場不完善,建設用地供給不足,相關人才保障與科技支撐機制不健全,等等。除這些傳統制約因素外,“十四五”時期經濟下行壓力所導致的居民預期下降、需求持續走弱,微觀主體如農業經營主體投資意愿不旺盛等,也使農村投融資政策的邊際效應遞減。根據2016-2023年歷年的《中國統計年鑒》,“十三五”時期的農林牧漁業固定資產投資平均增速達到12.0%,2021-2023年這一指標平均增速下降到4.9%。

在上述情形之下,創新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就顯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二、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創新的目標、重點領域與思路

國家已經出臺《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方案(2024-2030年)》《關于踐行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意見》,即將出臺新的《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和《農業強國建設規劃》,也正在研究制定出臺“十五五”國家整體發展規劃以及“十五五”農業農村現代化專項規劃。這些規劃都將對今后一個時期的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任務作出明確界定。為此,創新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的核心目標應該是為這一系列戰略規劃的任務和目標實現,持續有序地提供來源多元、供給有力、結構合理和使用高效的資金保障,為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從創新的重點領域看,合理提高農業生產者收入,加快提升農業機械化與農機裝備應用水平,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設施農業建設、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農產品產業鏈供應鏈建設、三產融合、智慧農業發展、農業科技創新、種業振興和鄉村建設等,可能是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改革和創新的主要場域。

圍繞上述重點領域,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創新思路應著重考慮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要從注重“量”向“量”“質”并重轉變。“十三五”時期,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創新的目的更多是拉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領域,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在“十三五”時期和“十四五”時期,大量資本進入農業農村領域,帶動農業農村發展,但同時也滋生了一些亂象。在這種情況下,“十五五”時期,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創新除了保持農業農村投資強度不下降、繼續吸引金融和社會資本進入農業農村領域外,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投資效率和投資質量,增加對農業農村領域的有效投資,推動農業農村領域投融資“量”“質”的雙重提升。

二是從政策創新向政策和制度創新并重轉變。“十三五”時期和“十四五”時期的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的創新更多是政策層面的創新。但隨著政策層面創新的邊際效益逐步遞減,加之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改革逐步進入深水區,“十五五”時期相關制度創新的作用逐步凸顯。未來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創新的重點是政策和制度創新并重,在完善鄉村振興投融資創新政策的同時,注重推進制度改革,強化投融資機制與其他領域制度改革和創新的聯動,逐步解決鄉村振興投融資實踐面臨的深層次問題。

三是從注重直接支持特定主體向以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為目標的全面創新轉變。除政府外,鄉村振興投融資中最重要的主體是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十三五”時期和“十四五”時期,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創新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已經具有一定基礎,他們將成為未來重要的農業農村投資人。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就是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政府在鄉村產業規劃編制、市場機制完善和監督指導等方面的職責,推進優質優價、農產品價格調控等機制的完善,推動以擴大產權交易范圍和完善產權交易市場為核心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投融資環境,賦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他們的內生發展動力和能力。

四是從碎片化支持向系統性支持轉變。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創新是一個具有系統性的復雜問題,涉及多個主體,關系鄉村振興的方方面面。從政策層面看,要有系統性思維,支持政策要從碎片化支持向系統性支持轉變,要有頂層設計。要基于全產業鏈延伸、全生命周期管理、空間布局優化和綠色生態等視角,通過模式創新、政策優化和制度改革三個方面的措施,建立參與主體“風險-收益-約束”合理匹配、激勵相容的機制安排,推動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創新。

五是采取差異化的農業農村投融資政策。“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領域的投融資主體已經在分化。不同地區、不同主體的相關政策需求既有共性,也有個性。未來,要根據主體規模、發展制約因素及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等因素,采取差異化的農業農村投融資政策。對于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以農業保險、農業擔保、補貼、獎補等政策為主,提升這類主體的發展質量。例如,在小型水利設施或高標準農田建設中,積極引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承擔主體,實行專業化、一體化服務,探索投資、建設、運營、管護一體化模式。對于農業龍頭企業,小額的補貼資金難以起作用,而對于大額的資金,財政又難以承擔。相對于資金的直接支持,農業龍頭企業更加看重農產品價格穩定、營商環境優化、信貸資金成本降低等因素。因此,對于農業龍頭企業,要完善農產品價格調控機制,降低農產品價格波動,推動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降低信貸門檻和成本,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同時,“十四五”時期國有企業的作用凸顯,未來可以進一步調動國有企業的積極性,鼓勵國有企業參與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創新。

作者介紹:杜志雄,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黨委書記,二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鄉村工業化與農村區域發展、全球化與中國農業發展等農業農村現代化相關的理論與政策研究。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經濟》2025年第2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A乱码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 |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v片 | 亚洲美女激情在线播放 | 久久人人爽人人澡人人高潮AV | 日本视频一区97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