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視點
價格保險作為農業保險的較高級形式,特別是在發展初期,受制于一系列配套機制的完善。大力推動價格保險發展并不意味著對其他機制的排除,不論是農業現代化還是普惠金融,都需要多種機制的綜合運用。
農產品價格保險的發展建議
(一)樹立正確的保險理念,并在行動上具體落實
在價格保險層面,正確的保險理念意味著各級政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利益相關者是否充分理解保險機制的重要性和獨特優勢,并且愿意用這一市場化的機制來解決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相關問題。某種程度上,未來農產品價格保險是否能夠蓬勃發展,能發揮多大的作用,關鍵看正確的保險理念在多大程度上得以樹立。
從政府角度看(特別是從中央政府角度看),應該充分認識到,農業保險是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金融工具,價格保險更是推動農業保險市場進一步深化、農村普惠金融體系更上一層樓的必然選項。理念上的高度重視還不夠,還需要有切實的行動加以貫徹落實。
值得說明的是,保險機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不能指望通過保險機制的運用解決所有問題。價格保險作為農業保險的較高級形式,特別是在發展初期,受制于一系列配套機制的完善。大力推動價格保險發展并不意味著對其他機制的排除,不論是農業現代化還是普惠金融,都需要多種機制的綜合運用。
在政府之外,農業生產者,特別是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也應樹立正確的保險和風險意識,愿意通過保險機制對農業生產中的各類風險進行管理,并自擔一定額度的保費。這需要通過更積極的在農村地區開展保險和風險教育來實現。
(二)擴展價格保險的定義,鼓勵多種形式的新型產品試點,以便在不同品種、區域和產品之間進行風險分散
應該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對價格保險的內涵進行定義。我國現階段的農產品價格保險,不一定是以單純市場價格變動作為承保風險,只要滿足了如下要件,都可以歸類于廣義的價格保險范疇:一是合同條款中存在約定價格這一關鍵因素,理賠觸發條件可以由價格波動引起,但也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換句話說,承保風險可能是包括產量、價格等多重風險因素;二是相比成本保險,保障水平明顯提高,保險金額的確定考慮了直接物化成本以外的因素;三是經營模式與成本保險存在顯著區別,即查勘定損理賠環節相對簡單,但在定價等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技術和數據基礎。在這一定義下,產量保險、產值保險、收入保險、價格指數保險等許多新型險種多可能可以納入到價格保險的范圍內。當然,為了使名實更加相符,也可以考慮更改“價格保險”的名稱,代之以其他更貼切的名稱,如“高保障農險產品”。
值得說明的是,在新型農險產品中,仍然以直接物化成本確定保險金額但以氣象指數變化為理賠依據的氣象指數保險,并不算作價格保險的范疇。
之所以提出如此建議,主要原因在于:我國受政府財力、金融基礎設施等條件所限,類似美國1996年以后發展的那種純粹的對市場價格風險進行承保的高保障產品(如農作物收入保險、畜牧價格保險)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預計不可能得到快速大面積推廣,而各地因地制宜開展的各類新型農險產品創新,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又非常值得加以鼓勵。在這種情況下,擴展價格保險的定義,將高保障的新型產品納入統一框架進行管理,有利于有的放矢地采用統一的激勵和支持發展政策。反之,過細的分類,過窄的定義,有可能為初期階段的試點增加不必要的束縛,也不利于激勵政策的實施。
應鼓勵地方政府和保險公司開展多種形式的價格相關新型產品試點。在承保對象的選擇上,既鼓勵在已有的生豬、特色經濟作物等方面繼續進行探索,也同樣鼓勵在主糧等大宗農產品方面開發相關創新型產品;在具體的產品形式上,既鼓勵傳統成本保險的進一步深化推廣,也鼓勵采用產量型、產值型、價格指數型等新的形式。具體的產品設計應屬于保險公司自主的決策。未來到底是產值保險占上風,還是純粹的價格保險占主導,應是試點推廣過程中市場選擇和政府配套機制充分結合后的產物,絕不是單純人為設計的結果。鼓勵多種形式的新型產品試點,有利于保險公司在不同品種之間、區域之間、產品之間分散風險。
(三)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
一是補貼政策。與成本保險一樣,補貼政策同樣是撬動價格保險發展的關鍵杠桿。對目前價格保險的補貼現狀,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缺乏中央財政支持,解決之道也不能簡單歸納為應該加大中央財政補貼力度。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巨大、財政收入增長降速的背景下,指望一步到位、快速全面地將價格保險試點納入中央財政補貼范圍是不現實的,也并無必要。但這并不是說價格保險的補貼政策沒有調整和改善的空間。實際上,目前農業保險的許多補貼政策還沒有落實到位,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還有待提高。未來應該從落實存量政策、爭取增量政策、開源節流、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加強審計監督等多方面著手,加大各級財政的協調配合,將現有各項補貼政策充分落實到位,充分挖掘財政資金潛力,改善補貼效率,少量額外的財政投入就可以帶來更大的杠桿效應,帶動補貼政策為價格保險的創新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二是建立多層次、多手段的大災風險分擔機制,并借助有效的再保險設計優化政府對農業保險的介入方式。大災風險分擔機制不僅有利于解決農業保險的超賠損失問題,而且可以成為國家有效介入農業保險運營的另一個重要抓手(已有的一個抓手是保費補貼),是農業保險保持可持續發展態勢的必要配套機制。應借助價格保險試點不斷向前推進的契機,盡快搭建和完善多層次、多手段的農險大災風險分擔機制。
多層次是指公司層面、行業層面、地方政府層面、中央政府層面的大災分攤機制,其中中央政府的作用最為重要。多手段則是指公司內部的大災風險準備金、政府層面的大災風險基金、各種方式的再保險以及巨災債券等資本市場工具,其中再保險是核心工具。再保險機制的作用,不僅僅是體現在大災風險分擔上,還體現為國家可以借此進一步優化政府對農業保險的介入方式。我國政府目前對農業保險的介入方式主要包括提供保費補貼、影響費率、幫助承銷、核賠定損等,在業務環節上存在政府干預過多的嫌疑。相反,針對保險公司經營農險業務可能獲取超額利潤等問題,監控手段乏力。一方面通過標準再保險協議的方式對保險公司的承保行為進行控制,另一方面又能通過再保險制度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對承保績效進行適當調節。
三是建立有效的信息數據采集和共享平臺。第一,國家層面上加快研究并推進信息和數據在各部門的共享,并建立有效的發布機制。價格保險相關的很多數據、信息都被視為是涉及國家安全必須保密。如何權衡國家安全與業務發展之間的關系,不是一個部門能夠解決的問題,必須遵循統一的國家規定和頂層設計。在此之前,需要相關部門重點評估,哪些數據可以公開,哪些數據可以共享。第二,鼓勵地方政府牽手保險公司進行相關數據整合的探索。實踐中已經有一些積極的動向,應該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優化。第三,保監會可以借助中國保信公司或者農共體的平臺,嘗試推進行業內部的農險信息整合。
(四)實際運營環節的優化和改善
一是建立有效的進入和退出機制。價格保險屬于系統性風險較高的新型險種,對經營主體的資質要求也相應更高。即使擁有經營農險業務資格的保險公司,也不一定具有開展目標價格保險的能力。有鑒于此,保監會應對保險公司經營價格保險等新型農險產品的能力(包括產品研發能力、服務能力、風險分散能力等)進行持續跟蹤和考核,必要時應該取消不合格公司開展農險業務的資質。在地方層面,政府也應該建立適當的考核及區域市場退出機制。這方面北京的經驗可以借鑒。
二是擇機建立獨立的農險費率第三方評估和定價機構。目前農險費率的決策權很大程度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價格無法真實反映實際風險狀況。另一方面,在存在政府補貼情況下,政府也不宜對費率的厘定完全不聞不問。有鑒于此,應該建立一個獨立的第三方機構,集合行業和外部數據及信息,承擔包括價格保險在內的農險產品的定價工作。至少在初期可以先建立一個機構,或者利用現有機構為平臺,對各地試點中的農險產品價格進行評估,出具獨立意見,供保險公司和地方政府參考。
三是建立農險新型產品創新保護機制。各類新型產品的前期開發需要保險公司投入大量的資源,缺乏創新產品保護機制,產品輕易被復制和模仿,不利于調動保險公司創新的積極性。有鑒于此,我國應學習美國經驗,建立農產品價格保險的產品創新與開發的激勵機制與產權保護機制。
四是增加價格保險經營中的長期性特征。地方政府在招標篩選保險公司時,應該采用超過1年的有效期,一方面節省相關招標費用,也給予保險公司更穩定的預期。在具體的承保合同上,也應鼓勵將一年合同變成更長期的合同,以便通過時間序列進行風險分散。
五是鼓勵利用價格保險等新型農險產品開展銀保合作。農戶或農業經營主體以價格保險保單作為抵押向銀行申請貸款時,不僅可以獲得優先審批,并且能夠享受更為優惠的貸款利率。換句話說,有無保險作為增信機制,相關貸款成本應有顯著區別。
(五)推動期貨市場發展,促進農產品價格保險與期貨市場形成有效對接
我國目前期貨市場現狀尚不足以為價格保險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利支撐,因此,加快期貨市場自身改革步伐是重中之重。在此基礎上,應通過消除法律障礙、監管障礙、鼓勵產品創新等方式,促進價格保險與期貨市場實現有效對接。例如,我國應擇機啟動和建立生豬期貨,利用生豬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為生豬價格保險的科學設計提供幫助;生豬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功能也有利于幫助保險公司更好地進行風險對沖。
(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時報2016年01月22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