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老母雞”的實踐及其啟示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有了長足的發展,以農業龍頭企業為主導,“公司+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在幫助農民進入市場,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提升農業競爭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從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和全球農業競爭的態勢看,我國農業產業化的經營水平還遠遠不能適應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日趨多元的消費者需求,頻繁出現的食品質量不安全事件和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現象,很大程度上與我國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不完善有關,因此,進一步完善我國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創新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體制機制,更好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作用,具有急迫性。
最近,我們對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開展了一系列案例調研。通過調研與分析,發現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盡管還存在不少問題,但也存在不少通過體制機制創新而獲得成功的案例,這些案例極具啟示性和借鑒性。安徽的“肥西老母雞”全產業鏈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是其中之一。
一、“肥西老母雞”的全產業鏈產業化經營模式與成效
肥西老母雞農牧科技公司(簡稱“肥西老母雞”),位于安徽省肥西縣,是一家專門從事優質老母雞飼養和深度開發的農業龍頭企業。該公司通過30年的勵精圖治,從一個“孵雞小作坊”發展到目前引領安徽家禽產業發展,在全國頗具知名度的“禽業航母”。在發展過程中,該公司對“肥西老母雞”的發展定位(社會需求型企業)、產業鏈的整合模式(“一三二四”生態型產業鏈整合模式)、產業化的組織形式(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組織形式)等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探索了以“肥西老母雞”為品牌,以優質良種固業、生態養殖穩業、規模加工強業、連鎖餐飲旺業、休閑旅游活業、文化創意興業的全產業鏈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走出了一條以公司為主導、合作社為橋梁、農民為主體、產業鏈齊全、利益鏈緊密、縱向一體化程度較高的高效生態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之路。
1、全產業鏈產業化經營模式的形成與發展
“肥西老母雞”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個與傳統的單一直線型產業鏈完全不同的全產業鏈整合模式。第一,它的“一三二四”的產業鏈整合模式,不僅體現了產業的關聯性,而且體現了業態的多樣性。第二,它的整個產業鏈中的每一產業既互相聯系,又都能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創造了產品的多重增值空間。第三,它的各個產業的整合發展與品牌戰略緊密結合,產生了新的價值。“肥西老母雞”全產業鏈產業化經營模式的形成,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82-2003年):單純從事第一產業。從1000元起家,經過22年的奮斗,從一個個體飼養戶,發展成一個帶動4000多農戶合作飼養的大公司,并于2003年獲得“安徽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稱號。第二階段(2004年):進入第三產業。受到肯德基等洋快餐的啟發,在合肥開始產業鏈延伸,創辦肥西老母雞快餐店,發展中式快餐連鎖。企業進入了快速發展軌道。第三階段(2006年):進入第二產業。為支撐快餐業的快速發展,新建了可滿足1000家店面需求的食品加工基地和配送平臺,年宰殺成雞能力達600萬只。既增強了成雞加工能力,又增加了產品多樣性、提高了產品附加值。第四階段(2008年):進入休閑與文化創意產業。創建“肥西老母雞家園”和“中華雞文化博覽園”,深度發掘與傳承雞文化歷史,通過與雞文化相關的休閑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提升了“肥西老母雞”的品牌知名度,實現了全產業鏈的產業化經營。
簡言之,“肥西老母雞”的全產業鏈產業化經營模式可以表述為:以生態化、規模化養殖為特點的第一產業是產業鏈的基礎;以活雞專賣和快餐連鎖為特點第三產業是產業鏈的龍頭;以規模化、現代化加工及配送為特點的第二產業是產業鏈的中軸;以雞文化休閑與創意為特點的第四產業是產業鏈的靈魂,由此打造出了集養殖、加工、餐飲、旅游、文化為一體、相互融合、互為促進的全產業鏈經營模式。
2、全產業鏈產業化經營模式的組織形式與利益機制
“肥西老母雞”之所以能夠有效發揮龍頭企業的主導與帶動作用,一方面是得益于產業多功能的發展戰略和全產業鏈的經營模式,進而為企業與農戶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與增值空間;另一方面是得益于公司為主導、農民為主體、合作社為橋梁這一產業組織體系的定位及其利益機制的科學設計,這種“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組織鏈接形式與利益機制的安排,保障了全產業鏈產業化經營模式的有效運行。其效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公司通過合作社這一中介載體來管理農戶,大大降低了公司直接與分散農戶打交道的成本;二是公司建立了一系列與合作社,與養殖農戶的利益機制,這些制度的設計與安排,適合畜禽產業的特點,激勵與約束的相融性強,增強了公司與農戶間的相互信任度與凝聚力。三是公司在全產業鏈的經營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專業化分工與服務、規模化飼養與加工、統與分相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的效率,突破了傳統的“公司+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使產業化經營過程中的分工效率、規模效率、技術效率、組織效率以及農戶經營、合作經營和公司經營這三種經營制度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
3、全產業鏈產業化經營模式對農民就業與增收的影響
“肥西老母雞”全產業鏈產業化經營模式對農民就業與增收的影響很大。就養殖環節而言,這一產業化經營模式直接帶動規模養殖基地(合作社)4個,養殖農戶4100戶,實現產值4億元;就加工、配送、餐飲等環節而言,“肥西老母雞”直接帶動了非農就業3200余人,同時,還帶動了上下游多個關聯性產業的就業與發展,如種植業(年提供大米、玉米、蔬菜等3000余公斤)、調料加工業、建筑裝飾業以及加工制造業等。據統計,2010年“肥西老母雞”全產業鏈累計間接帶動就業達4.3萬人。
“肥西老母雞”全產業鏈產業化經營模式對農民增收的影響主要通過四種途徑來實現。
首先是基地帶動。通過公司建立規模養殖基地,不少農戶既成為專業飼養戶,又成為土地出租者,既可獲得規模養殖收入,又可獲得土地出租收入。以肥西縣楊店村為例,當地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在5000元左右,按每戶4口人計算,戶均年收入達2萬元,而當地“肥西老母雞”的規模養殖戶年均純收入至少可達3萬元,大大高于當地平均水平。
其次是就業帶動。全產業鏈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為農民提供了多種就業機會,促進了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轉移。如前所述,“肥西老母雞”全產業鏈中的食品加工和餐飲環節就帶動當地3000多人的就業,這些就業者的收入普遍高于從事一般農業的勞動者的收入。
再次是培訓帶動。公司投入大量資金,對農民進行培訓,提高了農民的素質和技能,拓寬了農民的就業空間,進而進一步帶動了農民增收。“肥西老母雞”擁有自己的管理培訓學院,先后對員工和養殖戶進行培訓達到3萬多人次,大幅度提高了農民的就業能力和工作技能。
第四是創業帶動。全產業鏈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為農民返鄉創業提供了機會,仍以肥西縣楊店村為例,該村外出勞動力通常占勞動人口的60%,但隨著合作養殖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出勞動力選擇返鄉創業、創業增收,目前,該村養雞合作社1000戶社員中已有20%是返鄉勞動力。
4、全產業鏈產業化經營模式對區域經濟社會的影響
“肥西老母雞”全產業鏈產業化經營模式不僅做大做強了龍頭企業本身,而且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企業在品牌創建和推廣中,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了正外部效應。企業于2007年注冊了“肥西老母雞”商標,在企業形象、企業識別、企業文化、企業宣傳等多方面進行品牌建設與管理,2010年底,“肥西老母雞”獲得國家工商總局地理標準注冊。企業還導入CIS,建立企業統一的視覺識別系統。與此同時,還創作雞文化動漫歌謠、老母雞故事、雞寶寶樂園、雞寶寶吉祥物,協助拍攝電視劇等。目前,“肥西老母雞”的品牌價值已達35.60億元,名聲遠播,這不僅使企業獲益,而且還成為肥西的一張金名片,使區域受益,形成了品牌帶動產業發展、域品牌提升區域名氣、企業品牌與區域發展的共贏格局。
第二,企業在環境方面的嚴格要求,優化了區域生態環境。“肥西老母雞”對環境有極高要求,如凈化種雞,從源頭消除養殖環境的負面因素;對進入養殖區域的車輛、籠具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企業所有的養殖場都建了沼氣池,食品加工廠建了污水處理系統。產地環境的有效保護,不僅確保了“肥西老母雞”的品質與形象,而且優化了區域生態環境,形成了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互為促進、良性發展的格局。
第三,企業在全產業鏈產業化經營的過程中,推動了新農村建設。“肥西老母雞”的產業基礎扎根于農村,因此,其產業的發展,文化的傳播以及對環境的改善,對農民就業與增收的帶動,對相關產業發展的帶動,均與新農村建設的內容密切相關。從某種意義上講,“肥西老母雞”全產業鏈產業化經營的發展,不是直接,就是間接地推進了當地新農村建設的發展。
二、“肥西老母雞”全產業鏈產業化經營模式的啟示
可以把“肥西老母雞”全產業鏈產業化經營模式簡稱為“肥西模式”,該模式以打造社會需求型企業為目標,在確保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借助品牌擴大產品影響,延長產業鏈,通過“穩一產(養殖業)、強二產(加工與配送業)、旺三產(連鎖快餐和休閑農業)、興四產(文化創意產業)”,既獲得自身發展,又帶動農民增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這一農業產業化的經營模式,給我們有很多啟示。
1、以農業品牌化謀高效發展
農業品牌化是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的靈魂,“肥西老母雞”在品牌化過程中對四個重要環節的打造,是其品牌戰略成功的關鍵。
第一,保護種質資源。公司下設一個祖代、三個父母代種雞繁育場,并建有紫蓬山地理標志養殖基地,每年投入數百萬元用于品種優化改良,保護了歷史悠久的紫蓬山麻黃雞的種質資源及其傳承。
第二,重視品牌創建。公司投入大量資金打造自有品牌,同時導入CIS視覺識別系統,使品牌更加具體化和形象化。此外,還通過文化創意、鄉村旅游、投拍影視劇等手段對品牌進行宣傳推廣。
第三,建立控制體系。公司為各生產環節制定了嚴格的科學管理制度,先后編寫了《管理與操作手冊》、《選址手冊》、《衛生手冊》、《質量與安全手冊》等,從雞苗繁育到餐桌消費的全過程均貫穿標準化生產與作業,確保了產品的質量安全與品牌的信譽度。
第四,發掘品牌文化。公司在雞文化上做足了文章,不僅在產品標識、形象設計上充分體現雞文化,而且打造雞文化博覽、雞文化休閑、推出《肥西老母雞趣話》等書籍,這不僅弘揚了健康的雞文化,而且大大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價值、拓展了公司的發展空間。
2、以全產業鏈經營謀共同發展
“肥西老母雞”以生態養殖為基礎,發展加工、配送、專賣、連鎖餐飲、文化創意等多種業態,打造了國內少有的農業全產業鏈產業化經營模式,實現了公司與農戶的共同發展。這種全產業鏈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之所以能獲得成功,產業選擇和機制設計也是關鍵。
第一,正確選擇主導產業。根據區域資源優勢,文化傳統、產業基礎以及市場前景,將“肥西老母雞”作為主導產業加以培育與發展,是正確的選擇。首先,肥西老母雞原產地就在紫蓬山脈,該地區屬江淮分水嶺,地理環境優越,所產老母雞肉嫩味鮮、口感純正,當屬肥西特產,具有資源獨占性。其次,在主導產業培育中,適時引入現代產業發展理念與思路,如:建立生態化養殖基地、專業化服務平臺、規模化加工與配送、連鎖化餐飲與專賣、品牌化營銷與多功能拓展,使整個產業鏈得到有機整合和一體化發展。
第二,科學建立利益機制。全產業鏈產業化經營模式要能實現多方共贏和共同發展,產業鏈中的合約方式選擇與利益機制設計是關鍵。首先,選擇制度化合約。“肥西老母雞”在發展初期普遍采用的是“人格化”合約,逐步演變為“制度化”的合約,如《公司+農戶商品雞飼養回收協議》、《農牧養殖公司商品雞飼養回收協議》等,都體現了合約的制度化色彩。其次,制定利益風險共擔機制。除了公司與農戶簽訂利益風險共擔的合約,還發揮合作社的監督和協調作用,確保了合約的順利實施。再次,制定保障性條款。傳統的公司與農戶的訂單合約,往往是基于單個飼養周期的短期契約,但“肥西老母雞”通過設置擔保制度和風險基金,將合約引向長期化,大大加強了產業鏈上下游之間合作的穩定性和長期性。
3、以社會需求謀持續發展
首先是圍繞市場需求做文章。“肥西老母雞”全產業鏈產業化經營模式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也是適應市場需求的結果。很顯然,如果沒有消費者對優質安全食品、快捷便利餐飲、農業休閑觀光、產業文化品味等方面的需求,就難以形成全產業鏈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正是基于這一認識和判斷,“肥西老母雞”始終把市場需求放在首位,并且按照市場需求的變化趨勢,延伸產業鏈、拓展新業態,實現可持續發展。
其次是圍繞社會發展做貢獻。“肥西老母雞”將自己定位于社會需求型企業,在新農村建設和社會公益事業等方面付出了不少努力,這既體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又體現了其獨特的發展思路。實踐表明,企業并不僅僅是個“經濟人”,而應該是個“經濟社會人”,作為“經濟社會人”的企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主動承擔社會職責,回饋社會,為社會發展做貢獻,看起來似乎是份外事,實際上是份內事,因為這可以為企業贏得聲譽和更好的發展環境,可以形成企業的社會資本,進而助推企業更快發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業經濟與管理》2011年06期,有刪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