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股市交易中出現了一個高頻詞——“熔斷機制”,引發輿論普遍關注。所謂熔斷機制(Circuit Breaker),是在股指期貨交易中,為了控制股市風險和減少股市波動而采取的一種價格機制,具體是指對某一合約在達到漲跌停板之前,設置一個熔斷價格,使合約買賣報價在一段時間內只能在這一價格范圍內交易的機制。乍聽之下,感覺十分高大上,但簡單地來說,其實質不過是一種風險控制機制而已。
那么,對于干部管理,政府是否也可引入“熔斷機制”呢?
筆者認為應該是可以的,因為政府機構在干部管理上同樣面臨著風險。政府需要人才,干部也需要平臺去實現自我價值。干部不負責,政府也就無法高效運轉。如果把干部與政府機構之間的行為看成是一種“合約”(事實也是如此,干部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履行應有的義務),那么“熔斷機制”所起到的作用便是對兩者之間所存在的風險進行控制,以保證“合約”能夠順利進行,實現共贏。
眾所周知,中國股市的“熔斷機制”實行的是“指數熔斷機制”。股指交易達到某一閾值,即啟動“熔斷機制”。該機制有兩種,廣義為“熔而斷”,狹義為“熔而不斷”。參照這兩種機制,在干部管理中同樣可以得以實現。從廣義上來說,可以將干部的業績清單量化,并將一些條件設計為積分,達到某個積分隨即啟動“熔而斷”機制,“合約”中斷。比如,將干部的清廉量化為一個個指標,分別對應不同的分值并累計,達到某個積分,政府機構即解除對干部的任用。從狹義上來說,同樣是設置清單量化和設計積分,與“熔而斷”較為不同的是,增加了對不同程度的積分的轉化條件,實行預警,許可干部在一定的時間內實現轉化,以保證積分在“熔而斷”的閾值之下,這就是“熔而不斷”機制。列舉一例,某干部負責安全工作,按照“熔而不斷”機制為其工作設定業績指標,分別設置不同積分,并對應設置藍、黃、紅等顏色,藍色為原始顏色,當干部不作為時,啟動黃色預警;當干部無法完成任務時,啟動紅色預警。啟動預警后,政府機構給予干部一定時間“將功補過”,干部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應動作,即轉化顏色。這樣的管理實際上與干部選任中的“召回”制度有異曲同工之處。
值得指出的是,這里將干部的業績清單量化,是從市場角度上來研究的。要實現對干部的有效管理,就必須打開思路,用市場化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尋求解決。并且,量化后的操作只是程序問題,可以有效地規避在人員選用上出現的一些暗箱操作等問題。當然,在干部管理問題上,還存在一些諸如貪腐之類的深層次問題,還將涉及相應法律責任的追究,但由于不影響對“熔斷機制”存在必要性的分析,本文不再贅述。
(作者單位:四川省合江縣佛蔭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