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快進鍵”,要靠解貧“金鑰匙”。真貧怎么識?窮窩怎么改?窮根怎么斷?錢從哪里來?湖南把精準脫貧的新要求,落實為管用的新辦法,一把鑰匙開一把鎖。(5月9日人民日報)
作為當前最重要的中心工作之一,扶貧一直都是各級政府的“心頭肉”,千方百計地想找到一條卓有成效的脫貧之路。湖南找到了解貧“金鑰匙”,可很多地方卻仍不得其門而入,“原地踏步”既是因為各地實際不一不能“一法治百病”,也是因為人和政策還“浮”在扶貧上水中觀月、霧里看花,所以也就難怪“年年歲歲花相似”了,如此“扶貧”又怎能談脫貧。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在新時期,打好脫貧攻堅戰不僅關系著千千萬萬貧困群眾的民生福祉,更關系著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布局的完成。從某種意義上說,小康和扶貧,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好兄弟”,沒有脫貧攻堅小康社會就很難實現,而真正的小康社會里也沒有貧困的“立錐之地”。扶貧關系著黨的兩大戰略布局,許勝不許敗。而要打好脫貧攻堅戰役關鍵得“看”老鄉,因此更需要廣大黨員干部“沉下去”“看”,只有扶貧“沉得下去”了,小康才能“浮得上來”。
沉得下心,把“摩頂放踵利天下”的情懷融入扶貧工作。扶貧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手畫腳,而是一項需要“走心”的舉國工程。而一些干部抱怨群眾工作不好做,根源還是群眾工作不深入,和群眾感情不深所致,沒有沉下心和群眾耐心溝通交流。只要干部能真正沉下心來,把群眾疾苦冷暖放在心上,將心比心,才能“走心”,扶貧人和扶貧政策也才能贏得群眾認同,扶貧才能事半功倍,貧困才能“扶”起來,群眾才能富起來,小康社會也才能的“浮”上來。
沉得下身,以“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推進脫貧攻堅克難。沉下身,就是要求黨員干部身體力行,走出機關腳踏實地,撲下身子真抓實干。只有沉下身來深入田間地頭,彎下腰來體會民間疾苦,停下腳來傾聽百姓呼聲,以孺子牛的精神“俯首”為民解難題,最后才能實現脫貧致富惠民生。而精準脫貧政策的制定也需要黨員干部沉下身來走入千家萬戶,“揭鍋蓋”、問民生、察民情,放低姿態、坦誠相見,和群眾交朋友,才能了解群眾的真實情況和想法,因地制宜制定最精準的產業政策,激發群眾發展的內生動力。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也唯有沉下身了才能找到“漁”之法,才能讓群眾的脫貧激情得以釋放在正確的“道路”上,才能做到真正的精準。
脫貧攻堅不是去“慰問”,人要到,心更要到。人到就得沉得下身,心到更得沉得下心,自覺把自己當作“魚”,暢游于人民群眾這汪“水”中,“沉下去”察民情、聽民聲。“沉下去”是一種積累和沉淀,是為將來一飛沖天而“厚積”,也惟有“沉下去”了才能在未來實現真正的“薄發”;“沉下去”是一種態度,是共產黨人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在新時代的具體體現和延伸;“沉下去”也是各級政府完成脫貧攻堅、建設小康社會的制勝“法寶”。只要扶貧“沉得下去”小康社會就能“浮得上來”,黨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也必然能圓滿完成。
作者單位:四川省合江縣白米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