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化之路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農業發展也要按照市場規律辦事、講究經濟效益,不然農民沒有積極性、國家也負擔不起,就難以持續。北京立鈞世紀營銷策劃機構報告指出,中國農業一直期待能夠融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里面,并且中國農業的市場化程度也相對較低,農業產業化是農業市場化的龍頭。具體包括如下四項重要內容:
1、抓農產品加工:農業產品加工一直是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核心所在,全國各地都分布著大量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這些企業承擔著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任。
2、抓農產品流通:農民賣難,居民買貴,歷來是農產品流通的最重要難題,如何能夠使農民與居民有效對接,實現農產品市場流通的便利化,成為農業產業化之路的關鍵之一。大互聯時代來臨之后,農業及農業產業化企業互聯網模式創新提供了農產品流通創新路徑,線下與線上的O2O農產品流通模式,將極大地促進農產品的市場化程度。
3、抓農產品質量:大互聯時代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創造極致品質產品,農業雖然發展落后,但抓住農產品質量仍然是農業產業化的根本所在。這里邊,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農產品追根塑源、標準化種植成為可能。
4、抓農業科技創新:農業的科技創新不應該只來自于政府的支持,而更多的是要來自于市場,農業科技創新市場化將成為必然。
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1、鼓勵、引導、規范土地流轉:發揮農民的主觀能動性,以市場機制為導向,不強迫、不替農民做主,禁止耕地非農化,讓農民成為真正參與者和真正受益者。
2、采取多種方式適度經營:發揮社會資本的力量,實行股份聯合、土地托管,按需生產,社會化服務生產不是土地經營規模的擴張,不是土地兼并,農民仍然是土地的主人,農民擁有決定土地如何進行多種方式適度經營的權力。
3、培育新型農民:可以從兩個方便培育社會主義新農人,一是培育年輕、高素質、高校畢業生成為新型農民;二是培育傳統農民進行思想觀念、經營理念、農業生產方式等方面的轉型升級,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和經濟效益。
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經過近30年的農業快速發展,中國的農業資源環境受到破壞比較嚴重,使得農業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極需休養生息,新賬不再欠,老賬逐步還。
減:節肥、節藥、節水。減少化肥農藥帶來的土地污染,增強農業產品的品質穩定。
退:還林、還草、還濕、還湖。打造農村生態環境,實施退耕還林、還草、還濕、還湖,恢復農村基本生態面貌。
轉:化害為利,變廢為寶。對于有害于農業生產的方方面面要進行轉變,對于廢棄的農業生產資源進行轉變,使其有利于農業生產。
改:把土壤改良好。
治:地下水嚴重超采區,耕地重金屬污染區。
保:保耕地,保水資源。
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之路
對于中國農業的投入,李克強政府指出,不管財政多么困難,都要確保農業投入只增不減,財政預算要繼續把農業作為重點來安排,每年新年的第一份中央文件就是來自于農業。
集中建設水利工程:這里面涉及到三個重點方面:引水工程、大型水庫、節水灌溉骨干渠網,國家將加大農業水利基礎設施和建設的投資,保障農業生產不靠天吃飯。
調控農產品價格:新疆棉花、東北大豆、內蒙古大豆等大宗農產品價格,要通過適度的價格調控,保證農民收入。
健全金融支農制度:暢通“主動脈”,包括國有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等傳統金融機構,同時,豐富“毛細血管”,包括小微金融機構等。另外,還要帶動農業外部投資積極投資到農業金融體系當中,發揮資本的帶動作用,促進農業金融體系的完善。
結束語
北京立鈞世紀營銷策劃機構《2015年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指出,中國農業已經進入到歷史性的重要轉折點,抓住這一歷史機遇,把好方向盤,中國農業一定會像其他產業一樣,成就世界級的農業產業。農業產業化營銷策劃官網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任立軍談品牌(頭條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