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是農業大省,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重要生產要素,同時在省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推進我省農村金融服務業的發展和建設,實現湖南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的協調發展,不僅是我省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更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
一、我省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1、湖南農村地區金融服務力度不夠
一是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匱乏。我省農村金融服務如今取得了較好的發展,金融機構也在農村地區廣泛的覆蓋。但是,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一些商業性的金融機構為了追求更高的商業利潤,逐漸減少了對農村信貸業務的服務,而將眼光放在了發達的城市,在農村金融服務中越來越邊緣化。國有商業銀行的營業網點也陸續從縣域進行撤離,從業人員不斷減少,中行、建行、工行基本只在湖南農村地區保留1至2個網點。以湖南農業銀行的網點分布為例(見圖1),張家界、湘西地區營業網點嚴重不足。
二是金融服務產品單一。我省城鄉發展水平存在的較大差異使得農村金融服務產品與城市相比也顯得比較單一,缺乏創新性和針對性。這種單一主要體現在農村金融服務僅局限于簡單的存款、取款、短期貸款或小額貸款,難以滿足當代農民對多樣化金融服務的需求。據調查顯示不同的農村經濟主體對金融服務有著不同的需求(見表1),所以增強產品創新性和針對性是滿足金融服務需求的關鍵之一。
三是農村信用環境有待改善。我省的農村征信系統尚在初建期,農村地區暫未設立信用評級機構,農村中小企業和農戶沒有信用記錄,信用評估難度大,導致農村金融發展的信用風險長期存在。農村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不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時有發生,金融債務維權難度大,農村的賴賬戶、釘子戶在一定范圍內還很有市場,金融服務機構有畏貸情緒。
2、湖南農村地區金融法律意識淡薄和缺乏政策支持
一是農村地區金融法律普及率低及相應金融法律的缺失。一方面由于農村地區整體的文化水平并不高,金融法律在農村的普及率比較低。另一方面農村金融法律規范不健全,許多重要領域還存在立法空白。
二是政策性服務范圍小。政策性金融服務業務范圍比較狹窄,目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業務主要集中在對農產品流通領域進行信貸支持,而其他領域的信貸支持不夠。如(表2)日本政府性金融提供的制度貸款所示,日本政府性服務范圍就更加全面,值得我們學習。
二、國外農村金融服務業的實踐與分析
1、國外發展農村金融服務業的實踐
一是孟加拉國——鄉村銀行模式(簡稱GB)。這種模式是一種利用社會壓力和連帶責任而建立起來的組織形式,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效益最好、運作最成功的小額貸款金融服務機構(該組織及其創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因此獲得了200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其核心是整貸零還和互助小組制度。瞄準最貧困的農戶,作為非政府組織(NGO)提供小額短期貸款,按周期還款,整貸零還,并以五人小組聯保代替擔保,相互監督。這種制度促進了小組成員之間的互相監督,并形成了利益共同體,保證了商業貸款的安全性和持續性。孟加拉鄉村信貸部運行模式如(圖2)所示。
鄉村銀行的特點是利率比較高,比起利率更高的地方高利貸來說,貧困農戶的最佳選擇自然是利率稍高的小額信貸。另一大特點是實行強制儲蓄,借款人在獲得貸款之前,必須在銀行強制存款,用于建立小組基金的需要。
二是印度尼西亞——人民銀行鄉村信貸部(簡稱BRI-Unit)模式。印尼人民銀行有四層組織結構,從上到下依次是:總部—分行—支行—最底層村行,運行模式如(圖3)所示。村銀行是基本的經營單位,完全獨立運行,獨立核算,對貸款的規模和期限可以自定,同時具體執行貸款發放與回收。注重工作激勵、獎懲制度,規定將每年經營利潤的10% 分配給員工。
人民銀行的鄉村貸款也實行分期還款機制,最基本的還款方式是按月等額償還。引用“現金流”理念的還款機制,借款人在貸款時扣除貸款總額的10%作為還款保證金,貸款本金的收取方式也是按月收息,分期分批收回。
2、國外發展農村金融服務業的經驗總結
一是政府有效的政策扶持是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發展的前提和保障。政府可以為小額信貸機構提供資金方面的支持,可以制定合理的監管機制保障小額信貸機構發展,促進依賴于市場化經營的非政府民間金融機構不斷涌現。比如孟加拉政府不僅向鄉村銀行提供年息4%—5%的低息貸款,而且在法律上予以支持,通過建立健全法律法規,認可鄉村銀行以非政府組織的形式從事金融服務活動,明確小額貸款機構的準入和退出機制,實行減免營業稅與所得稅的優惠稅收政策、承擔一部分對農民工的培訓費用等。
二是在公司機制設計上具有獨特的適應性。GB模式設計的“小組+中心+銀行信貸員”的信貸制度,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在風控方面實行的小組聯保貸款模式以信用為基礎,小組成員之間對貸款進行內部評估、互相監督、相互依存并承擔聯保責任,這樣在減少銀行工作量和工作成本的同時還能達到達到降低違約率、提高還貸率的目的。而BRI模式采取的現代公司治理機制則是對信貸員的激勵,將信貸員績效與工資掛鉤,提高信貸員的積極性,從內部防范風險。
三是堅持市場化的運作機制和合理的貸款利率。上述兩種模式都是根據市場情況自行制定利率,利率水平較高。高額的貸款利率足以覆蓋業務開展所有成本,同時獲得高額利潤,農村金融服務才能持續發展。各國政府通常是通過發放低息貸款等福利主義政策來扶持農村經濟,尤努斯認為,對貧困人群的低息貸款的福利主義政策,一方面易使受惠人群產生依賴性,養成其惰性;另一方面,少數有權勢的階層更有條件通過非正常渠道套取低息貸款,而一般的貧困人群卻很難享受到優惠。事實證明,在資金稀缺的農村地區,資本的可得性比低利率更為重要。
三、構建我省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對策建議
基于對我省農村地區金融服務體系存在問題的分析,結合借鑒國外農村金融服務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建議從服務提供者層面、市場建設層面和立法和政策協調層面等三個層面構建我省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主要內容如(圖4)所示。
1、服務提供者層面:優化我省農村地區小額信貸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
一是建立健全農村金融服務組織體系。要建立商業性、政策性、合作性等一系列組織之外,同時應涵蓋完善的信用擔保機制和規范民間金融活動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降低農村金融服務機構準入門檻,推動金融服務主體多元化。比如落實國家相關政策,參照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一些做法,下大力氣培育農村新型金融服務機構,鼓勵、引導和支持民間資本參與或發起設立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以及信托公司。二是創新金融服務產品和拓寬融資渠道。根據不同農村客戶群體對金融需求的不同,開發除貸款以外的多種類型的、滿足不同人群需求的金融服務產品。比如發展農村金融保險,為農民的農業進行保險并實行保費補貼,從而有效推動農村金融服務的發展。積極引入農村金融市場上的自有儲蓄資金,對于符合規定的吸收存款機構,應拓寬引導資金流入渠道,依靠自有資金實現可持續發展。
2、市場建設層面: 推進利率市場化和湖南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要推進利率市場化和增強信用意識。由金融機構根據資金成本和管理費用進行定價,才能更快實現農村金融服務業的可持續發展。另外在湖南農村地區加強誠信教育,普及信用知識,幫助農戶和村鎮企業。二是要加快湖南農村網絡金融的發展。改善湖南農村地區現有金融機構基礎設施水平,加快推廣銀行卡、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服務等金融工具的應用。
3、立法和政策協調層面: 政府加大立法力度和金融監管
一是加大金融立法力度和發揮政策傾斜作用。一方面加大湖南農村地區微型金融的立法力度,加快制訂適用于微型金融機構的法律、法規,提高農村金融服務市場的競爭力和活力;另一方面規范民間金融,制定民間借貸的法律、法規。完善湖南省地方財政資金扶持辦法,預防財政資金的空投挪用現象發生,并對金融機構的涉農貸款給予財政貼息。二是金融監管與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相結合。政府金融監管的過程中,結合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并注重金融監管對于金融服務獲得程度的重要性。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建言湖南十三五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