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最終目標是“以人為本”。城鎮及地市主政者要注重共建、共享,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惠及全體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是改善民生、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任務。
圍繞“以人為本”的總方向,城鎮及地市主政者需要從幾個領域細化執行。首先是優化城鄉公共服務供給結構。加大基本公共服務投入,積極完善“政府主導、市場參與、社會協同”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方式,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能力。建立健全“城鄉一體、保障廣泛、覆蓋全面、水平適度”的社會保險體系和醫療保障體系,建立健全“設施一流、網絡健全、內容豐富、參與廣泛”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健全“渠道多樣、本外共享、優質均衡、城鄉協調”的地方公共教育服務體系。
與此同時,還要推進優質公共服務向基層社區全覆蓋。針對基層社區公共服務先天投入不足、供給機制不完善、專業水準不高等問題,統籌規劃村(社區)公共服務設施,把治安、環衛、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費用納入市財政統籌范圍。將社會保障、勞動就業、法律仲裁、心理疏導等基本公共服務延伸至基層社區。創新基層公共服務網絡,完善社區服務信息化平臺,建立社區政務服務中心,承接政府下沉到村(社區)的行政工作和公共管理任務,有效推動村級行政事務、自治事務和經濟事務“三分離”,減輕村(社區)的經濟負擔。引入專業化、社團化、公司化運作的服務機構,提高社區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和水平。
統籌推進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異地務工人員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推進包括異地務工人員在內的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是政府應盡的義務。必須建立健全與居住年限、參加社會保險年限等條件相適應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探索基本公共服務同城同待遇批次清單和階梯式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具體途徑,逐步將異地務工人員納入基本公共服務共享范圍,有效解決異地務工人員在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子女讀書、醫療衛生等方面的實際問題,讓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每個人都能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這一點在珠三角、長三角等人口凈流入地區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尤為凸顯。在這一實施方案中,基于中央對“城鎮化是人的城鎮化”的強調,戶籍制度改革將是不可回避的選項,鼓勵珠三角、長三角城市更多地接納農民工入戶,解決進城農民工雙重身份所帶來的各種制度困境,對農民工實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將成為城市必須實施的重大政策。
作為外來人口居多的地區,在落實國家城鎮化戰略的進程中,珠三角、長三角各個城市面臨入戶政策必須進行重大改變的考驗,對此,各地要有相應的應對預案,增強應對能力。當下,制定和實施更為積極的入戶政策,就是順勢而為的明智之舉。
人的城鎮化是城鎮化建設的核心,人的生活質量的改善和工作環境的提升是城鎮化建設的根本要義。近年來,各地政府優化調整外來務工人員入戶政策。推行以居住證為基礎的戶籍制度改革,優先解決好進城時間長、工作時間長、可以適應城鎮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人口市民化問題,做出了不少努力。當然,同步加快戶籍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依法依規保障進城落戶農業轉移人口原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林地經營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實現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社會保障待遇一體化管理。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建立健全由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參與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體系,也是加快農村居民城鎮化的必要舉措。
總之,以人為本才能建立具有長久生命力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模式,也才能讓中國在未來20年、30年釋放更多的改革紅利。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縣域經濟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