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2025年4月19日 星期六

李宇江等:湖北襄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探索

[ 作者:李宇江?吳先輝?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540 更新時間:2016-09-07 錄入:實習編輯 ]

抓好改革創新,促進三農發展

——湖北省襄陽市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探索

近幾年來,湖北省襄陽市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有關精神及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圍繞“經營性資產量化、資源性資產確權、非經營性資產管護”等重點工作進行探索突破,加大改革創新力度,以改革促發展,以創新添活力,有力地推動了全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

加大“三村”改革力度,切實壯大集體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2007年,襄陽市的檀溪村在全省率先啟動了農村“三村”(城中村、城郊村、園中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創新試點工作,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量化模式,當年10月,正式掛牌成立了全省第一家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檀溪湖社區股份合作社。2008年5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在襄陽市召開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現場會,推廣“分權不分產、發展不征地、營運不經營、分紅不分利”的“檀溪模式”:一是堅持“分權不分產”,明確產權主體,實現按份共有。檀溪村改革時將經營性資產按股東花名冊和配股方案全部量化到人,年底根據當年經營效益,按股分紅,較好地解決了“統”與“分”的矛盾。二是堅持“發展不征地”,推進民房改造,盤活土地資產。檀溪村利用政府出臺的優惠政策,自主對集體土地進行整理和開發,改造舊房安置村民,在發展不征地的基礎上,建設標準化廠房、搭建平臺招商引資,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三是堅持“營運不經營”,改革經營方式,提高經營效益。檀溪村認真總結前些年村集體既興辦企業,又經營企業,經營不善的教訓,采取“營運不經營”的方式,不直接經營集體資產,而是采取發包、租賃、入股、合作等經營方式,進行間接經營,風險不大,收入穩定,干部省心,股民滿意。四是堅持“分紅不分利”,改革分配方式,股民集體雙贏。對集體當年實現的可分配利潤,在集體提取公積金、公益金、福利費后,剩余部分按股分紅。在分配上改變了過去那種無論集體盈虧與否都分配,無論賺多賺少都等比例分配,無論集體是否發展都要增加分配額度的分光吃凈陋習,代之以“分紅不分利”的新模式,股民分紅年年有提高,集體積累年年有增加。

通過農村“三村”改革,建立了“歸屬清晰、權責明確、利益共享、保護嚴格、流轉規范、監管有力”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新制度,完善了村級管理決策機制和收益分配機制,構建了村級組織治理結構和激勵約束相結合的運行機制,使集體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廣大股東得到更多實惠。產權制度改革9年來,檀溪村集體資產由當年的7400萬元增加到49400萬元,增長了5.7倍,累計給1688名股東分紅4482萬元,人均分紅2.66萬元。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8個縣(市)區,46個村完成了產權制度創新工作,界定股東95634人,量化資產49283萬元。

創新“三權分置”方式,為農村土地流轉奠定物權基礎。一是對資源性資產進行確權。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從2014年4月30日開始,在南漳縣開展了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整縣推進試點,2015年全面推開了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到2015年底,11個縣(市、區)中已有6個基本完成確權工作任務,另5個縣(市、區)可在2016年年底基本完成確權工作任務。襄陽市各級農業(農經)部門切實履行職責,積極主動作為,在政策引導、試點示范、檢查督辦和創新頒證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林地、水面等資源性資產也已經進行了確權,有的正在進行之中。二是創新農村土地 “三權分置”方式,對土地“三權”進行分離固化。為了真正實現農村土地資源的資產化、資本化和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的“三權分置”, 襄陽市率先在南漳縣推行了“三證”分離試點,除向村集體發放《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證》、向農戶發放《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外,還向有融資需求的經營權人通過申領發放《農村土地經營權證》。農村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的有效分離,為放活土地經營權奠定了物權基礎。

創新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機制,切實管護好集體非經營性資產。一是實現了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全覆蓋。為了從源頭上遏制基層腐敗現象發生,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既達到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目的,又推動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構建和諧農村。2009年6月,全市在成功試點的基礎上,97個鄉鎮(涉農辦事處),全部建立了農村“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和農村綜合招投標中心,對所轄村組“三資”實行了委托代理服務全覆蓋,涉及資金98251萬元,集體所有的房屋、機械、設備、農業基本設施等資產246649萬元,機動地、四荒、果園、養殖水面等資源面積60多萬畝。二是全面開展“三資”規范管理示范鄉鎮和“會計標兵”創建活動。2012年以來,按照“四有、四無、八規范”的標準,開展“三資”規范管理“示范鄉鎮”和“會計標兵”爭創活動,取得明顯成效。全市共驗收認定示范鄉鎮39個,推動了“三資”管理制度化、規范化建設。“三資”中心工作人員對照“會計標兵”10條創建標準,規范財務核算,掀起了“學業務、抓管理、創業績、當標兵”的熱潮。通過典型帶動,示范引領,推動全市農村“三資”規范管理邁上新臺階。

健全“三大基礎平臺”,為盤活農村資源要素提供服務支撐。一是健全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平臺,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有序開展。近年來,襄陽市以農村經營管理體系為依托,加快健全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完善縣、鄉、村三級服務和管理網絡,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平臺體系建設日趨完善。縣、鄉兩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已全部建起。全市已建立縣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11個;鄉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平臺 97個;村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站2091個。二是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仲裁平臺。全市共有縣級農村土地糾紛調解與仲裁機構11個,2014年10月29日,襄城區、樊城區、高新區、經開區四個區的農村土地糾紛仲裁庭整合聯建掛牌,縣級農村土地糾紛仲裁機構已全面建成。三是建立健全農村綜合產權交易平臺,為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和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提供載體和平臺支撐。2014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年底之前市、縣兩級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全面建成,為農民增收致富提供強有力的載體和平臺支撐。2014年7月22日,市委市政府在南漳縣召開了全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建設工作推進會。2013年5月10日,南漳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正式掛牌成立,成為全省第一家實質運作的縣級農村產權交易中心;2014年10月29日,襄城、樊城、高新、經開四個區聯合與鄂西北林權交易中心采取整合聯建的方式成立了襄陽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成為鄂西北第一家市級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截至2015年年底,市、縣兩級交易中心累計完成交易2280宗,交易金額6.7億元。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為盤活農村資源要素,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搭建了平臺。

探索農村產權抵押方式,切實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近年來,市農村經營管理部門積極主動與金融監管部門和銀行業金融機構合作,大膽探索農村產權抵押方式,加大對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創新力度,切實增強農民財產性收入。按照“農經搭臺、銀社對接、合作共贏”的思路,先后探索推廣了“富民興社誠信創業計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林權抵押貸款、‘集合貸’融資擔保貸款、基金‘商圈’貸款和‘雙基雙贏’合作貸款”等六種農村產權抵押方式和農村金融服務模式,有效破解了農村融資難題。2011年,開始探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工作。2013年2月,被農業銀行總行確定為全國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為了進一步推動和規范這項工作,襄陽市委市政府下發了《襄陽市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試行)》,先后在宜城市、南漳縣召開農村金融創新工作試點和推進工作會議。當年,僅農行系統向全市460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發放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1.67億元。

襄陽在探索農村集體產權改革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與嘗試。通過先行先試,起到了較好的引領帶動和示范作用,助推了襄陽市“三農”工作的發展。

(作者單位:湖北省襄陽市農村經營管理辦公室)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網 2016-09-05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午夜在线亚洲免费 |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性做久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在线播放 | 日韩中文无线码免费观看 | 中日韩国内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