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各地正穩步實施精準扶貧戰略。半月談記者近期在黑桂贛皖等地采訪了解到,各地積極通過干部與貧困戶結親幫扶及“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努力補齊“短板”,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受到貧困戶歡迎。然而各地在推進精準扶貧過程中亦存在不少隱憂,如存在幫扶舉措“不精準”、急躁癥、“數字扶貧”等現象。(來源于《半月談》)
全面脫貧攻堅的號角已經吹響,各級各地正凝聚力量攻堅拔寨,啃下脫貧戰中的一塊塊“硬骨頭”。古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今有“脫貧攻堅之難難于登月”。對于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擁有最多外匯的國家而言,貧富差距的凸顯、大量赤貧人口、赤貧村、赤貧縣正在成為執政者的尷尬和不容忽視的短板,亟待著力予以根本的解決。
事實上,中國共產黨一直以就把扶貧開發作為執政任務的重中之重,這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彰顯共產黨執政的根本宗旨。在新中國建立以來的數十年間,中國已經讓10多億人脫貧甚至富裕起來,成長起來的中產階級已然多達數以億計,成為21世紀中國崛起的標志之一,創造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脫貧奇跡,不但為今后的全面脫貧累積了成功經驗,也為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的脫貧事業提供了“中國方案”。但經驗不能掩蓋問題,特別是當前正在進行當中的全面脫貧攻堅戰,雖然各級政府都彰顯出了前所未有的決心,但不可忽視存在的現實困難和挑戰。除了宏觀上的時間緊、任務重、形勢嚴峻外,許多挑戰和障礙來自于扶貧中對于“精準”的把握不到位、監管不到位,導致扶貧失去準星,變得漂浮于上、不切實際,甚至為了敷衍上級下派任務指標,進行“紙上扶貧”、“數字扶貧”,把扶貧的勁都用在了如何在迎檢材料上弄虛作假上,實令群眾心寒。
精準扶貧不能成“數字扶貧”。目前離2020年這個全面脫貧的最后期限只余下四年多一點的時間,對于各級各地來說,已是相當的緊張。為了確保如期完成脫貧目標,一些地方將如期完成脫貧任務變成下達死命令,要求下級部門和地方立“軍令狀”。對于不少基層干部來說,強大的扶貧壓力和沉重的扶貧任務實在壓得讓人喘不過氣來。畢竟,每個地方面臨的脫貧實情千差萬別,不可能照搬,需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采取對策。“數字扶貧”緣于監管者失職,尤其是對各級各地在扶貧過程中是否落實“六個精準”,是否實現徹底扶貧、扶貧徹底要進行及時的動態跟蹤監督,及時發現地方在扶貧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和地方,進行集體研究、論證,提出對策,督促問題整改、扶貧效率提升、成果鞏固。避免“數字扶貧”不能只有嚴密監管,還需逗硬問責,對于扶貧工作不力甚至造假的,當依規依紀依法處分,產生震懾,形成“不能”、“不敢”。
作者單位:三臺縣樂加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