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煩縣扶貧部門扶持獨石河村養驢脫貧。村里用下撥的50萬元買了60頭驢。扶貧驢買回來,如何分卻成了愁事?!叭硕囿H少,誰的那份也不能少,最后只能8人分一頭驢,合伙養?!苯Y果驢越養越瘦,最后還沒等養成全都賣了,直接分錢。(2016年11月16日人民網)
精準扶貧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扶貧開發工作的新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然而,有的地方在扶貧中底數不清、目標不準、措施不明,不搞調查研究,吃大鍋飯,搞“一刀切”,使村社干部疲于奔命,困難群眾怨聲載道,難于真正脫貧。
首先,這些存在問題的地方幫扶對象不精準,沒有把貧困戶、貧困村有效識別出來,從而導致農戶之間為了爭奪被幫扶的好處而相互攀比,困難農戶即使想得到幫扶,但由于幫扶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分散而難以實現脫貧,而本身并不貧困的農戶則把幫扶當成福利對待。
其次,幫扶措施不精準。領導干部們往往疏于調查研究,沒有深入到貧困村、貧困戶了解困難群眾在想什么、盼什么,當地實際情況怎么樣,有那些資源優勢,而是習慣于憑經驗辦事,搞遙控指揮,貧困戶想養雞,卻送羊,想養豬,卻送驢,不想養、無法養的東西你硬要送來,于是只好賤賣出去,分錢了事。
出現這種“奇特”現象,是由于一些基層干部對扶貧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把幫扶貧困戶當成向上級交差的麻煩事。資金來了,不管貧困戶愿不愿意,有沒有能力,不管市場行情怎樣,也不管你是不是貧困戶,一律買一樣的牲畜或者一樣的種籽分發到戶,如此一來,窮的人家有一份,富的人家也有一份,一鍋飯全村人吃,既賭住了村民的嘴,沒有人上訪鬧事,又可以向上級邀功請賞,數據上去了,總結寫好了,脫貧就“完事”了。
習近平同志強調:“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扶貧工作要消除“8人分一頭驢”的“大鍋飯”現象,一是要在“精準”上做文章。做到扶貧對象精準、幫扶措施精準、管理精準、考核精準,弄清貧困村、貧困戶的具體情況,對癥下藥,因村施策、因戶施策、因人而異,種植上有優勢的搞種植,養殖上有能力的搞養殖,家庭沒有勞動能力的納入低保兜底。二是要切實改進幫扶干部工作作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切實解決好思想認識不到位、體制機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實等突出問題,以攻堅拔寨的決心、滴水穿石的韌勁、持之以恒的毅力,驅除等靠要思想,摒棄數字游戲和形式主義,打贏脫貧攻堅戰。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高燈鎮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