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宋林飛:費孝通小城鎮研究的方法與理論

[ 作者:宋林飛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2-07 錄入:王惠敏 ]

一、小城鎮研究方法

關于小城鎮的研究方法,費孝通教授曾作以下介紹:“從已有的基礎上做起,然后由點及面,找典型、立模式,逐步勾畫出比較全面的輪廓。” 他的已有的研究基礎是通過實地調查奠定的,因而他的小城鎮研究一開始就擺脫了在概念中兜圈子、從書本到書本的經院式研究方法,而注重實地調查,力求在對小城鎮的實際考察中形成與深化認識。

首先,崇尚實地調查,是費孝通教授治學方法的鮮明特征。費孝通教授以吳江小城鎮為調查點進行深入分析,觸到了小城鎮問題的塔尖。“所謂塔尖是指吳江縣小城鎮建設的今天有可能是其他地區發展的明天;現在在這里出現的問題有可能將來在別的地方也會碰到。”

第二,多點實地考察,是費孝通教授小城鎮研究方法的一個重要特點。從小城鎮研究而言,費孝通教授從兩個方向推進:一是橫向擴展,即江蘇省本身的深入研究進一步發展到全國性的比較研究;二是縱深發展,即從農村——小城鎮——中等城市——大城市,以至整個城鄉關系的綜合研究。

第三,定性分析是費孝通教授進行小城鎮研究的主要方法。他開展小城鎮研究的第一步,是從調查具體的小城鎮入手,對小城鎮這一總體概念作定性的分析,即對不同的小城鎮進行分類。

第四,類型比較法是費孝通從個別認識整體的基本方法。費孝通試圖在分析各個類型的基礎上,“用比較方法把中國農村的各種類型一個一個地描述出來”。他始終相信,“通過類型比較法是有可能從個別逐漸接近整體的”。從他縱橫交叉的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敏銳與遠大的眼光,而不拘泥于個別微觀社區的觀察。

第五,真實地描述對象,是費孝通教授小城鎮研究中的又一個方法特點。他指出,只要能自覺地、不留情面地把一切不符合實際的成分篩選掉,那么我們的文章就成為現實小城鎮面貌的素描。

二、小城鎮研究理論

第一,小城鎮道路論

費孝通教授把小城鎮界定為農村經濟與社會的中心,那么他倡導小城鎮建設就意味著強調農村城鎮化。中國城市化是走大城市模式,還是走小城鎮模式?費孝通教授主張后者。他指出,他當時提出小城鎮問題,主要是從人口分布的角度去想的。在西方發達國家,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是人口向大城市集中。集中程度超出城市負荷后,帶來了一系列難以解決的問題,人稱“大城市病”。事實證明大城市模式不利于廣大民眾安居樂業,況且這種模式與我國國情也很難接得攏。

小城鎮為主、大中城市為輔,是費孝通教授主張的中國城市化道路。費孝通教授認為,中國是一個農業國家,目前已有12億人口,大部分居住在農村。這十幾億人吃、住、工作的確是個大問題。多年來,由于我們嚴格控制城鄉人口流動遷移,用行政手段劃清城鄉戶口,農民進不了城,于是農村中“隱藏”著大量的剩余勞動力,這十來億人如果都住進大中城市,需要花多少錢建設多少個大中城市?這根本沒有現實可能性。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要以小城鎮為主,大中城市為輔。小城鎮小則三五萬人,大則也不超過十萬余人。當然,大中城市也是需要的,但不宜多,布局要合理。目前我國城鄉還存在二元分割結構和城鄉“三大差別”,費孝通教授主張把“三大差別”和農民一起“消滅”在小城鎮里。在小城鎮的建設過程中,資源浪費、污染環境、不講規劃等各種問題初期也是難免的,只要加強引導、合理布局、科學規劃,會逐步好轉。

第二,小城鎮發展動力論

小城鎮發展的直接推動力是農村工業化,是鄉鎮企業的發展。一部分村、鄉(鎮)企業建到了小城鎮,從而給小城鎮帶來了人氣與活力。農村剩余勞動力尋找出路,是鄉鎮工業興起和發展的內在因素。費孝通教授指出,中國農民找到發展鄉鎮工業的道路是“逼上梁山”。鄉鎮工業是農村剩余勞動力以新的勞動手段與新的勞動對象相結合的產物。發展鄉鎮工業是中國工業化的特殊道路。費孝通教授認為,多種多樣的工業不宜集中在少數城市,而應當設法盡可能分散到廣大農村里邊去,稱之為“工業下鄉”。工業下鄉的意圖,是在國家經濟結構中增加工業比重時人口不至于過分集中,甚至可以不產生大量脫離農村的勞動者,而在農工相輔、共同繁榮的基礎上實現農村工業化、城鄉一體化。這可能是中國的工業化進程不同于西方工業國家發展模式的一個基本區別,也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可行道路。

費孝通教授主張發展農村特色工業,提出了農村工業化發展系統的思想。他指出,蘇南農村經濟與上海市聯系較多,與常州、蘇州、無錫、南通等市的聯系次之。這就是說,上海市的經濟發展對蘇南地區鄉鎮工業乃至整個地區的經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起著中心的作用。城市工業、鄉鎮工業和農副業這三種不同層次的生產力渾然一體,構成了一個區域經濟的大系統。這是一個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農村實現工業化的發展系統,展現了“大魚幫小魚,小魚幫蝦米”的中國工業化的新模式。

費孝通教授把社會系統思想引入了鄉鎮企業研究。他指出,成熟的鄉鎮企業應當是一個開放性的社會系統,一方面,它要從城市輸入大量的人才、信息;另一方面,它又要輸出產品,投入市場,在交換中實現產品的價值。企業能否在市場經濟中取勝,不僅要看人才、信息等外來資源條件,關鍵的一環還在于企業內部,取決于鄉鎮企業這一社會系統的結構合理性,即有效的、靈活的、科學的管理。一個封閉的系統是不可能對外界發生影響的,而只有通過信息的不斷反饋與傳遞,才能逐步使系統從封閉走向開放,信息是農村社會和鄉鎮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三,人口流動論

費孝通教授指出,“離土不離鄉”和“離鄉不背井”這兩種方式,應該作為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兩條具體途徑來進行研究。費孝通教授主張“做活人口這盤棋”,具體需要做兩個棋眼:一是發展內地的小城鎮這種人口蓄水庫,一是疏散人口到地廣人稀的邊區開發資源。西部大開發應通過“東人西進”、“中人西移”與加速城市化進程,以人流、人氣帶動資金流、物流與資源開發,繁榮邊區與強固邊防。

三、區域經濟發展觀

費孝通教授在1983年《小城鎮?再探索》一文中,提出了“經濟發展模式”的概念。即要從整體出發,探索每個地區發展的背景、條件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與其他地區相區別的發展特色,促使他進入不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道路的比較研究。“蘇南模式”、“溫州模式”、“珠江模式”都是費孝通教授提出的有影響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無論是“蘇南模式”還是“珠江模式”,都處于不斷的變動之中,如果一成不變地看待這些“模式”,就會遠離各地經濟發展的實際。“模式”也不是“樣板”,并不要求其他地區簡單地去模仿與照搬照抄。

費孝通教授在經濟區域研究方面的對策性建議,不僅在學術界有影響,而且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視。“區域發展”、“經濟區域”概念的使用與實際分析,是費孝通教授小城鎮研究的深化與延伸。他認為,在農業傳統悠久的中部地區,從農業到發展工業之間要有一個過渡。這個過渡可能就是發展庭院經濟,為廣大農民切實增加收入,早日脫貧致富,積累資金,自力發展鄉鎮企業。在增加農民收入的基礎上,加快中部地區的整體發展,沿歐亞大陸橋建設一條溝通東西、平衡南北的經濟走廊,需要盡早提上日程。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级a做片免费久久 | 尤物在线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 久久久综合色88一本到鬼色 | 中文字幕夫妇交换乱叫 | 中文字幕巨大的乳专区不卡顿 | 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