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呈現三大特點 為“三農”提供新動能
“三農”向好,全局主動。剛剛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是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后,中央召開的又一次重要會議。這次會議深刻分析了當前農業農村形勢,全面部署2017年農業農村工作,強調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筆者認為,和往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相比,此次會議具有體現政策連續性、突出綠色發展和強調發展底線三大特點,為落實“三農”工作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奠定了基礎,提供了新動能。
體現政策連續性:持續釋放“三農”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信號
長期以來,黨中央十分重視“三農”工作。十余年來,“三農”工作都作為“中央一號文件”優先部署。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更加重視“三農”工作,更加扎實地打牢“三農”工作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石。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將“三農”作為重點,提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召開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指出,今年農業農村形勢總體較好,明年“三農”工作要繼續為全局作貢獻。他強調,要始終重視“三農”工作,持續強化重農強農信號。筆者認為,黨中央將“三農”工作放在優先的位置并不斷強化,說明“三農”工作的重要性,長期性,事關中國發展的大局,是實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發展理念的“牛鼻子”。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進一步確定了“三農”工作在全局中的地位,同時為“三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中央如此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為持續做好“三農”工作提供了強大的新動能。
突出綠色發展:“綠色”是“三農”工作的重要任務
同以往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相比,今年的“三農”工作更富有特色,即賦予了濃濃的 “綠色”內涵。“綠色發展”的理念始終貫徹到 “三農”工作之中。提倡綠色生產方式,通過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方式擺脫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促進“量”的發展,這對資源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對資源的有效保護方式,提倡環境友好的農業生產方式。同時,此次會議強調“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這 “質”包含綠色優質農產品。
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曾提出“要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狠抓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品牌創建、質量安全監管。”此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再次強調“把該退的堅決退下來,把超載的果斷減下來”,包括 “退耕還林、草、湖、濕湖”等,筆者認為,這是“三農”工作必須面臨的資源環境問題,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包含了濃濃的 “綠色”。“三農”工作將“綠色”鑲嵌其中,并且作為重要的任務,對 “三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也是今年“三農”工作一大特色。
強調發展底線:確保“三條底線”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可以說,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2017年我國“三農”工作的主線。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三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是一項復雜系統性革命性工作,涉及面廣,既要慎重穩妥,防止出現方向性偏差,影響“三農”工作,更不能犯顛覆性的錯誤,讓“三農”工作受到挫折,影響國家發展的大局。為此,中央劃出了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三條底線”:必須守住確保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農村穩定不出問題。
筆者認為,這三條底線至關重要,是衡量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其中,糧食生產能力是關系國計民生的保“飯碗”大問題,作為13億人口的大國,要將“飯碗”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沒有疏忽的余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能傷及糧食生產能力;農民持續增收關系到農民奔小康,沒有農民的持續增收,就難以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更難以實現脫貧攻堅的目標。農民的增收既是經濟任務,也是政治任務;農村穩定是國家穩定的基礎,也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前提,兩者相互促進,在推進農業結構性改革過程中要千方百計地維護農村穩定,這是大局。
“三農”工作是一項重要性、長期性、戰略性和政治性工作,需要持續不斷地抓下去,并且隨著新形勢持續地進行調整。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三農”工作綠色可持續發展不會變,堅持“三條底線”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不會變。
作者: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網-理論頻道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