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徐建國:耕地的彈性

[ 作者:徐建國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2-08 錄入:王惠敏 ]

耕地的供給并非一成不變,而是有很大的彈性。地并不是沒有,而是怎么用,在什么機制下用的問題。

1.土地的大賬

在關于耕地保護的討論中,很多人潛在認為耕地特別是優質耕地的面積是給定的,占一點少一點。因此,對于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要嚴防死守,一步不能退讓。這種說法出于保護耕地的目的,出發點無疑是好的。

不過,現實中的情況,也不完全如此。土地面積固然是給定的,我國總共也就961萬平方公里,要想多出來,除非去侵占別國領土,看來不大可能。但是,雖然國土面積是給定的,但其中的耕地面積只有20.3億畝(135萬平方公里,二調數字),占國土面積的14%,不到七分之一。這里的含義是,還有其他用途的土地,在有需要、條件許可、經濟上合理的情況下,是可以轉化為耕地的。換句話說,耕地問題并不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問題。米是有的,是如何為的問題。

首先聲明,筆者并不認為目前有將其他土地轉化為耕地的必要性。在世界糧食價格趨勢下行,我國糧食產量充足,自給率依然很高的情況下,并不需要進一步增加耕地面積。其實,調查中很多地區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撂荒,說明并不是缺少耕地,而是如何利用耕地的問題。休耕、養地、蓄水的政策,可能更符合長遠發展的需要。本文旨在說明,增加耕地、增產糧食的彈性其實還很大,糧食和耕地問題需要從長計議,沒有必要風聲鶴唳。

為了說清這個問題,我們算一算大帳。由于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即二調)公布的數據不全,我們還是根據2012年《中國國土資源統計年鑒》的數據進行討論,并與已經公布的《關于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主要數據成果的公報》中的數據進行比照。由于只是一個大致的匡算,用哪一個數據區別并不大。2012年的年鑒報告的土地資源狀況,是2008年的數字,此后沒有更新。此外,農村居民點的數字,是2004年的數字,此后沒有更新。這些數據不一定很準確,我們假定沒有太大的偏差。比如說,誤差在10%以內,這樣并不影響大致的匡算。

這里忍不住要加一句題外話。2007年開始的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據說耗資上百億人民幣,在2009年底就已經初步完成。可是這么重要的數據,至今沒有公開給學者研究使用,不知是什么道理。迄今為止,只在20131230日,公布了一個非常簡要的《關于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主要數據成果的公報》,全文只有1618個字,公布的數據少得可憐。中國的學者真是可憐,地命海心也就罷了,納稅人的銀子弄來的數據,也不對學者公開,被逼得到處找零星的數據往一起拼。

1143億畝(951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按用途分類。按照從大到小,從易到難的原則,我們先來看幾塊大的。最大的三塊,分別是草地、未利用地、林地,分別為393935億畝,加起來114億畝,占國土面積的80%。這三塊,就是高山、雪山、陡坡、大草原這些,主體應該分布在內蒙、新疆、西藏、青海、川西、云南、貴州等中西、西南部地區,東部地區的黑龍江、福建、浙江,湖南、湖北的西部,也有較大面積的山林地。

往下看最大的就是耕地了,有18.3億畝。本世紀初以來,耕地每年減少,18億畝紅線的說法就是從這里來的。剩下的幾塊,分別是園地(苗圃、果園等)、其他農用、農村居民點、城鎮工礦、

2.耕地的潛力

所謂耕地的潛力,指的是現在的非耕地,通過適當的追加投資,或者集約使用,在合理的條件下可以轉化為耕地。最大的三塊,是未利用地、林地、和草地。二調數據說明,這些土地和耕地其實可以相互轉化。對照二調數據,未利用地只剩下27億畝,減少了12億畝,草地增加了3.8億畝,林地增加了2.7億畝,耕地增加了2億畝,還有3.5億畝的差別分攤到園地、建設用地、水域面積上。

關于兩組數據的差別,需要做一點說明。二調的數據,對應的是2009年底,和2008年的數之間只間隔一年,變化不會這么大。二者的差距來自數據采集和計算方法、子項目內容的不同。2008年的數,是根據以往的數據,結合每年的審批和調查數據推算。二調的數據,是采用衛星圖片重新計算。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既可能是由于此前數據存在誤差,也可能是由于衛星識別誤差,還可能是由于子項目的內容不同。比如,渤海面積1.2億畝,以前是算在未利用地里,二調應該是算在水域里。不管怎樣,12億畝的未利用地轉化為其他土地,說明開發未利用土地的過程一直在繼續。

開發未利用地,以及林地、草地、耕地之間的相互轉化,一個關鍵的因素是水。水資源豐富的話,林地、草地、未利用地都可轉化為耕地。基本思路是用資本替代土地和水,通過資本投入,平整、改造土地,節約用水,使得更多土地適宜于耕種。比如說,倘若需要的話,可以投資于節水灌溉技術,使得水資源相對變得豐富,為增加耕地創造空間。

眾所周知,我國水資源十分緊缺,雖然總量有2.8萬億立方米,但是人均只有2000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稀缺的水資源中,農業用水占比巨大,占70%以上,且浪費極為嚴重。傳統的大水漫灌,是農業用水的主要形式。倘若改為噴灌,則可節水30%。倘若改為微灌(即由澆地改為澆作物),則可節水65%。倘若進一步投資進行滴灌,則水的利用率可以繼續大幅提高。有足夠的水,就有更多的地。因此,從這個角度講,耕地保護其實是水資源保護、節約使用的問題。關心糧食安全,從節約用水的角度或者更有效、更抓到重點。

考慮到我國由大片的林地、草地,總量達到81億畝(二調數字,2008年推算數字為74.7億畝),是耕地的大約4倍,其中只要有1%可轉化,就是8000萬畝耕地。各位看官不要以為這不可能,想當年朱老總一聲令下要退耕還林,給獎賞,耕地一下子就少了7000多萬畝。這耕地的變化,也是快著呢,關鍵是要有這個激勵。真正需要的時候,轉化個2-3%是完全可能的。3%的話,就是2.4億畝。

剩下的園地、其他農用地、和農村居民點用地,也有轉化為耕地的可能性。所謂其他農用地,包括:畜禽飼養地、設施農業用地、農村道路、坑塘水面、養殖水面、可調整養殖水面、農田水利用地、田坎、曬谷場等,總面積達到3.8億畝,相當于耕地面積的將近五分之一。我國內陸水域的面積為2.6億畝,都計入其他農用地的話,其他的為1.2億畝。倘若未來實行規模農業,大田作業,降低田埂系數,加上農村人口進一步減少,道路、設施更加集約,節約個四分之一,也就是3000萬畝,應該是可能的。這3000萬畝雖然不多,但是本來就是農用地,分布上和耕地應該很接近,轉化成本相對不高。

農村居民點用地的總量為2.5億畝,節約空間很大。倘若農村居住密度提高到和城里一樣,就可以節約出2億畝。要求降低一點,也有1.5億畝。而且,這1.5億畝和農村耕地是插花分布的,土質區別不大,需要的是花成本平整、修養、恢復肥力。當然,這些都需要資本投資的,經濟上是否合理需要核算。可以說一句的是,倘若鬧饑荒,糧食一定很貴。糧食足夠的貴,這個投資就一定合理。

關于農村居民點用地,有一個數據特別有意思,就是農村的家戶規模(家庭人數)。根據歷年《中國統計年鑒》,2000年的時候,平均每個農村家庭有3.7個人。到了2012年,就只有3.2個人了,下降了0.5個人。作為比較,城市家庭2000年平均有3.1個人,2012年下降到2.9個人,只下降了0.2個人,比農村少下降0.3個人。影響城鄉家戶大小的因素很多,不好把這0.3個人的差別完全歸因到分家、分宅基地的動機。但是,這和分家、分宅基地的動機無疑是相容的。需要指出的是,計劃生育的影響無法解釋這一現象。計劃生育在農村比在城市里執行得松,傾向于增加而不是減少農村的家庭規模。

最后算一個總賬。假設在需要的時候,81億畝的林地、耕地可以有3%轉化為耕地(2.4億畝),1.2億其他農用地節約出四分之一(3000萬畝),農村宅基地節約出1.5億畝,總數就是4.2億畝,相當于增加20%多的耕地。看這個數,或許會緩解部分人對于糧食安全的過度擔憂。

最后再強調一下,筆者并不認為這些轉化是必要的。短期看,在目前的糧食價格、產銷情況下完全沒有這個必要。長期看,農業生產率進步很快,糧食價格相對下行,也不太會有這個必要。算這一組數字只是想說明,耕地的供給并非一成不變,而是有很大的彈性。地并不是沒有,而是怎么用,在什么機制下用的問題。倘若相信市場,不妨還是讓市場來決定哪塊地用來干什么。引申一句話,容日后詳解,我們缺的其實并不是土地,而是資金、技術、人力。有了這些,是可以替代、創造更多的土地、水資源的。

作者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不卡久久久久久 |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綫无碼 | 日本乱偷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 在线观看免费午夜A级毛∧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影视在线 | 日韩V欧美V国产 | 一本一本久久A精品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