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農產品滯銷經常發生,2015年的山東蘋果,2016年的甘肅萵筍,今年的河南蒜薹,收貨不可謂不好,最后卻是沒有銷路,賣不上錢,農民可真是吃了大虧!
可是,在城市里的各大超市,不管是蘋果、萵筍,還是蒜薹,從來沒有哪種農產品說是由于產量過剩導致價格下跌,沒有!原來是賣多少錢的,現在還是多少錢,甚至有些超市還漲價!為什么呢?
那是因為有這么一類人——中間商!
菜價從田間到餐桌一般要上漲2~3倍,在這輪菜價暴跌時甚至上漲10~20倍,由此可見中間商的利潤有多大了。
農民投入多、耗時長、風險大,但獲得的利潤相對較少,批發和零售環節利潤偏高。
以蔬菜產品為例,一般從菜農到消費者家中要經歷五至六個環節,依次包括菜農、產地中間商、批發商、市場中間商、零售商、消費者。每一個環節的出現都必然增加渠道成本。
并且,這些環節還隱含著種種弊端。
1、菜販子承擔了從農民到渠道商的“第一公里”,阻隔了農戶與渠道商之間的信息交流,欺詐叢生;
2、環節較多致使成本增加;
3、交易手段落后。
那么,能不能拋開這些中間商呢?
以目前中國的農業現狀,中間商是無法剔除的。比如說菜販子,他們了解當地狀況,而且他們使用拖拉機等設備收菜,雖然不高級,但適合農村的現狀。
想要剔除菜販子,就要和他們競爭,物流成本消耗巨大。
再加上農村的蔬菜種植極為分散,批發商根本不可能親自到田間地頭收菜。
難道農民就只能被剝削嗎?
當然不是,農民想要把自己的農產品賣上高價,以前只有一種辦法——自己零賣!
最近這幾年,由于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導致又多了一種賣高價的方法——電商!現在的電商已削減了好多的環節,只剩下一個不可避免的物流費用了,其他中間環節基本都減少了不少,屬于直接購買了,價格的增加直接體現在利潤上了。
所以,農民要想讓自己的農產品賣上價格,必須得通過互聯網,哪怕只是減少中間一個環節,就能增加近3層的收入,比如大農圈的供求板塊,很多農戶都在上面發布供應信息,也有許多的農業公司發布求購信息,這就是買家和賣家直接對接,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劃算!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公眾號 大農圈 2017-08-03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