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中部某省領導到貧困地區調研,看到各類登記表、記錄表甚多,各種展板、作戰圖滿墻掛,臉一沉:不把時間用在辦實事上,搞這么多花里胡哨的東西干什么?類似這種不重實績、擺花架子的現象,在基層一些地方還較多地存在著。(8月31日 《人民日報》)
做出成績,記錄下來,既是一種價值肯定,也是經驗的積累,這是好的工作方法。在實踐中,表格化地認識貧困戶的情況,弄清楚每家每戶的狀態,確實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但,如果面面俱到“填表”就成了形式主義。一方面,扶貧工作千頭萬緒,如果做什么都必須記下來,填個表,必然會消耗大量的時間,而如果要把表填得“好看”,就要“裝裱”一番。咋“裝裱”?數字造假!很顯然,這與“精準扶貧”“真脫貧”的中央精神是背道而馳的,是陽奉陰違。
但,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主要原因就在于“空口無憑,填表為證”。當前,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各樣表非常多,如貧困戶花名冊、低保貧困戶花名冊、五保戶花名冊、一般貧困戶花名冊、殘疾人花名冊等,多的達好幾十種,而有些表還要求一式三份、四份。以駐村扶貧干部為例,一個村上百戶脫貧戶的表格,加起來數百張、上千個填寫項。不僅要填的表格數量多,每家每戶還都有好幾張,時常忙到深夜也填不完,而且,每張表格填多個不同項目,費盡口舌向農民都解釋不清,有的表格填了一次又一次,來回重復。扶貧干部成了“表哥表姐”。
同時,上級檢查時,為了省時省事,一些領導要么直接去村委會看“作戰圖”,看“表冊”,要么讓扶貧干部把五花八門的表冊送上去,特別是年終總結時,這些的表冊分量就顯得尤其突出。
正是因為這樣,讓扶貧造假層出不窮,滋生了“精準填表”的扶貧陋習。根治精準扶貧成“精準填表”的病灶,需要紀檢監察部門,嚴懲造假者,更需要上級部門,上級領導改變“以表格論英雄”的考核思維,摒棄工作好不好“填表為證”的理念。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五花八門的表冊堆得再高,填得再好,沒有讓貧困戶實實在在增收,都不過是“銀樣镴槍頭——中看不中用”。鏟除脫貧成績“填表為證”的生存土壤,需要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常懷為民之心,常思貧困戶水深火熱的生活,急困難所急,想貧困戶所想,把貧困戶當親人,把貧困戶的事當家事,投入真情,在真扶貧、真脫貧上多下真功夫。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西華街道辦事處)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