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井通電了,麥地里埋了地埋管,一刷電卡水泵就自動抽水澆地;農村供電“最后1公里”問題解決了,空調、冰箱可以放心買踏實用了;村里供電足了,農家樂紅火起來了……截至今年9月底,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共完成1630億元新一輪農網改造投資。農網改造產生了怎樣的效果?我們選取了三個農民與“電”的故事。(11月26日 光明日報)
新一輪農網改造投資完成了,而1630億元的大投入也彰顯了國家對農民用電的重視。農民們最大的感受是“用電不愁”了,農網改造產生的效果不只是村民們生活更方便了,更是農業生產更順暢了。可以說,“用電不愁”更能護航脫貧攻堅。
現代人已經越來越離不開電了,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等等家用電器也成為了農村家庭的標配,然而,這些電器設備放在農村,并不一定用的順暢,因為農村電壓較低,導致很多時候,這些電器幾乎派不上用場。還記得前幾年,生活在農村的母親為了能夠用洗衣機洗衣服,每天早上只得五點鐘便提前起床用電,因為到了用電高峰,洗衣機根本就沒法轉。而自己買回家的電飯鍋,在城里四十分鐘便能夠煮好飯,到了農村老家,一兩個小時都煮不好,弄得自己以為電飯鍋是壞的。
這只是農村用電電壓過低的生活瑣事。不過,農村電壓過低,對于農民而言,更為“抓狂”的是收獲時節,小麥收割機、稻谷機都需要用電,而由于電壓過低,加之家家戶戶都在用電,農民們冒著酷暑把這些機器搬到田地里,然后根本沒法轉動,大家只能干著急。
農村電壓之所以較低,是因為農網布局跟不上農村發展步伐。隨著十年前家電下鄉的惠民舉措,以及越來越多的農村人也在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家用電器、生產電器越來越多,導致農村用電緊張成為了常態。而今,這種現象已經成為了過去,隨著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一大批貧困村紛紛結束了用電困窘狀態,取而代之的,是“用電不愁”后生產生活更為順暢,而脫貧攻堅路也越走越暢。
(作者系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中學教師)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