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譚明明:“送戲下鄉”活動何以走樣?

[ 作者:譚明明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4-12-16 錄入:朱燁 ]

——現實表征、深層原因與矯治路徑

送戲下鄉活動,通常指的是城區文藝院團將涵蓋戲曲在內的豐富演出內容帶到基層,旨在豐富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促進優質文化資源向鄉村均衡流動。相較于城市,鄉村文化資源的配置顯得相對匱乏,能為居民提供的文化參與平臺和場館有限。因此,通過系統性地推進送戲下鄉,讓國家級、省級、地市級的優質演藝資源直接送達基層,能有效提升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的均衡化水平,滿足鄉村居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然而,近年來,某些地區的送戲下鄉活動卻逐漸顯現出形式主義的傾向,尤其是臨近年底,馬上面臨考核,一些城區文藝院團決定加緊完成既定演出場次,一味追求數量而忽視質量,導致數據上雖光鮮亮麗,但實際成效卻大打折扣,導致“送戲下鄉”活動走樣。

一、“送戲下鄉”活動走樣的現實表征

在“送戲下鄉”的實際推行過程中,出現了走樣現象,給這項惠民活動大打折扣。

1.演出質量參差不齊:藝術水準與觀眾期待脫節

部分下鄉演出團隊缺乏專業的藝術訓練和素養,演員在舞臺上的表現不盡人意。基本功方面,唱功不穩、身段僵硬、臺詞表達不流暢等問題屢見不鮮,導致角色塑造缺乏深度和感染力,難以準確傳達劇目的文化內涵。節目內容上,創新不足與脫離實際并存。一些團隊過度依賴陳舊劇目,缺乏對現代文化元素的合理融合與創新演繹;另一些則盲目跟風城市文化潮流,卻未考慮鄉村文化土壤的獨特性和農民的審美習慣,使得節目與農民生活實際嚴重脫節,無法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極大地削弱了“送戲下鄉”活動的文化吸引力和影響力。

2.形式主義作祟:任務導向偏離群眾需求

某些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在執行“送戲下鄉”任務時,陷入了形式主義的誤區。工作開展前缺乏深入細致的調研,未能準確把握農民群眾的文化喜好、作息規律以及村落的地理分布特點。這導致演出時間安排與農業生產周期沖突,農忙時節農民無暇觀看;演出地點選擇不當,偏遠、交通不便或場地狹小簡陋的場所降低了活動的可達性和可容納觀眾數量。這些問題直接造成觀眾稀少,使原本旨在惠民的文化活動淪為無人問津的“面子工程”,嚴重背離了“送戲下鄉”的初衷,浪費了公共文化資源,也挫傷了農民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

3.商業廣告過度植入:商業利益侵蝕文化公益

個別“送戲下鄉”演出被商業利益過度捆綁,呈現出濃厚的商業氣息。演出過程中,主持人頻繁打斷節目流程插播各類商業廣告,涵蓋化肥農藥、日用百貨等多種產品,方式生硬、內容繁雜。演員也被迫在表演間隙充當產品推銷員,舞臺背景、道具更是淪為廣告展示平臺。過度的廣告植入嚴重破壞了演出的連貫性和藝術性,打亂了觀眾的觀演節奏,引發觀眾反感,使“送戲下鄉”的文化價值被商業利益所遮蔽,損害了公共文化服務的純粹性和公益性。

二、“送戲下鄉”活動走樣的深層原因

送戲下鄉這一惠民文化舉措出現不良現象,背后是多種復雜因素交織的結果,具體如下:

1.資金不足:經濟制約導致品質下降

財政投入有限是制約“送戲下鄉”活動質量提升的關鍵因素之一。資金短缺直接影響了演出團隊的選擇范圍,主辦方為控制成本,不得不選用報價低廉但專業水平較低的團隊,這些團隊在演員素質、表演能力和節目制作上難以達到高質量標準。此外,資金不足還延伸到演出籌備的各個硬件環節,如音響設備老化失修、燈光效果不佳、道具和服裝簡陋粗糙等,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演出的整體呈現效果,降低了觀眾的觀演體驗,阻礙了活動文化價值的有效傳遞。

2.監督缺位:制度漏洞滋生亂象

“送戲下鄉”活動缺乏完善的管理監督機制,從演出團隊的篩選、節目內容審核到演出質量評估,各個環節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洞。準入門檻不明確,導致對演出團隊的資質、藝術水準和演出經驗缺乏有效考量;節目審核機制不完善,未能確保節目內容既符合鄉村文化特色和農民需求,又具備積極健康的思想導向,致使低俗、無趣的節目混入其中。演出過程中,質量評估標準模糊,缺乏常態化的監督檢查,觀眾反饋渠道不暢,使得演出團隊無需對敷衍了事的演出承擔責任,形式主義和低質量演出得以滋生蔓延,最終導致活動失去了應有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價值。

3.利益裹挾:商業逐利沖動沖擊公益底線

農村龐大的消費市場潛力吸引了眾多企業的目光,部分企業為追求商業利益,試圖通過“送戲下鄉”活動進行產品推廣。在利益驅動下,一些不良企業不惜重金進行“冠名”和廣告植入,而活動主辦方由于資金缺口或難以抵御高額商業回扣的誘惑,對廣告植入行為缺乏嚴格管控,主動放寬限制,甚至與企業合謀,任由廣告泛濫。這種商業利益與公益活動的過度捆綁,嚴重破壞了演出的藝術純粹性和文化連貫性,違背了“送戲下鄉”的公益初衷,將文化惠民活動異化為商業營銷平臺,損害了農民觀眾的文化權益。

4.漠視需求:供需失衡影響活動實效

組織者與農民群體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與互動,前期未開展深入扎實的農村文化需求調研工作。對農民偏好的戲曲種類、文藝形式以及不同年齡段、不同村落的文化差異缺乏準確了解,導致節目編排僅憑主觀臆斷,與農民的實際期望嚴重不符。同時,在演出時間和地點的安排上,未能充分考慮農村的生產生活規律和村落人口分布特點,進一步加劇了供需失衡。這種脫離群眾需求的活動策劃,使得“送戲下鄉”難以真正惠及農民,無法實現文化資源的有效配置和文化服務的精準供給。

三、“送戲下鄉”活動走樣的矯治路徑

送戲下鄉作為豐富農村文化生活、促進鄉村文化繁榮的關鍵舉措,意義重大。然而當下暴露出的不良現象亟待解決,可從以下四大板塊精準發力,全方位優化提升:

1.加強資金保障,構建多元投入機制

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對“送戲下鄉”項目的財政支持力度,依據不同地區農村人口規模、文化需求特點及以往活動成效,科學合理地制定預算方案,確保資金分配精準有效。同時,設立專門的“送戲下鄉”專項資金賬戶,實行專款專用、封閉管理,保障資金流向專業優質的演出團隊,為農民提供高質量的文化演出。此外,積極拓寬資金籌集渠道,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搭建規范透明的捐贈平臺,吸引愛心人士、文化團體和公益組織為活動提供資金援助;針對本地企業,制定具有吸引力的贊助政策,允許企業通過合理的冠名、合作等方式參與項目,并給予與其貢獻相匹配的文化宣傳回報。在引入商業資源的過程中,要通過嚴格的合同條款和監管機制,防止商業廣告過度植入,確保活動的公益屬性和文化品質不受損害。

2.完善管理監督體系,確保活動質量與規范

建立健全一套嚴謹科學的管理監督制度,是保障“送戲下鄉”活動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首先,明確演出團隊的準入標準,要求團隊具備相應的專業資質、演員擁有一定的藝術等級證書,并提供豐富的成功演出案例作為參考。組建由文化專家、鄉村文藝骨干和基層干部構成的多元化審核小組,對節目內容進行全面審核。從劇本創作的思想深度、藝術表現手法,到表演內容與農村生活的契合度、價值觀導向等多個維度嚴格把關,確保篩選出既具有藝術價值又符合農民文化需求的優質節目。同時,建立完善的演出質量考核體系,定期從觀眾現場反應、節目創新性、演員舞臺表現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打分,并將考核結果與演出團隊的后續合作機會掛鉤。其次,加強演出過程的監督管理。選派專人全程駐場監督,對照預定節目單、表演時長和技術標準,實時監控演出情況,杜絕擅自刪減節目、表演注水等違規行為。在鄉村文化廣場、村委會等場所設置意見箱,利用微信公眾號、鄉村微信群等線上平臺開展滿意度調查,廣泛收集農民觀眾的意見和建議。對違反規定、演出質量不達標的團隊,依法依規進行嚴肅處理,如警告、罰款、列入黑名單等,以促使演出團隊切實提高演出質量,用心為農民服務。

 3.規范商業行為,實現公益與商業的良性互動

在“送戲下鄉”活動中,合理引入商業合作能夠為活動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和資源補充,但必須對商業行為進行嚴格規范,確保公益與商業的平衡發展。明確廣告植入的規則和范圍,限定廣告展示區域,如僅允許在演出開場前、中場休息等特定時段進行適度植入。創新廣告植入形式,將產品信息巧妙融入節目情節、舞臺道具設計中,增強廣告與演出內容的融合度,避免生硬突兀。嚴格控制廣告時長,規定單場廣告總時長占演出時長的比例不得超過 5%,確保廣告植入不會對演出的主體地位和藝術質量造成明顯影響。廣告內容應聚焦農民生產生活的實際需求,優先選擇優質農資、實用農具、惠民生活用品等與農村密切相關的產品或服務進行推廣,堅決杜絕虛假夸大、低俗劣質廣告的出現。加強對商業合作全過程的監管,從企業洽談簽約、廣告策劃籌備到現場執行,均安排專人負責督查,確保商業行為合法合規、有序進行。活動組織者要始終堅守公益初心,增強責任意識,不被短期利益所迷惑,堅決抵制過度商業化對活動文化價值的侵蝕,切實維護農民觀眾的沉浸式觀演權益,保障“送戲下鄉”活動的公益屬性和文化內涵得以充分體現。

4.深入調研農民需求,提升活動針對性與實效性

精準把握農民需求是“送戲下鄉”活動煥發活力、取得實效的核心所在。組織者應制定常態化、系統性的農村文化需求調研計劃,針對不同季節、不同地區的農村特點,合理安排調研時間和方式。在農忙和農閑季節錯峰開展調研活動,聯合村干部、大學生志愿者等力量,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通過問卷調查、面對面訪談、召開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廣泛收集農民對戲曲劇種、文藝形式、演出時間、演出地點等方面的具體需求和意見建議。對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層次、不同村落的農民群體進行分層分類調研,深入了解其文化偏好的差異,確保調研結果具有全面性、準確性和代表性。根據調研數據進行科學分析,結合各地農村的文化傳統和實際情況,精心策劃年度、季度演出計劃,合理安排節目內容和演出場次,實現文化供給與農民需求的精準對接。此外,注重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資源,根據各地獨特的文化基因,定制具有地方特色的節目單。如在戲曲文化底蘊深厚的地區,舉辦經典戲曲劇目專場演出,邀請知名戲曲演員登臺獻藝;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融入絢麗多彩的民族歌舞、民俗情景劇等元素,展現民族文化魅力;在紅色革命老區,編排紅色題材的短劇、講述革命故事,傳承紅色文化基因。通過這些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的節目,喚起農民的文化共鳴,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使“送戲下鄉”真正成為農民喜聞樂見的文化盛宴,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強大動力,滋養廣大農民的精神世界。

“送戲下鄉”活動對于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正視當前存在的問題,深入剖析背后的原因,并采取切實有效的對策加以改進,才能使“送戲下鄉”活動真正回歸惠民利民的初心,成為連接城鄉文化的橋梁,為廣大農民群眾帶來豐富多彩、高品質的文化享受,助力鄉村文化繁榮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碩士研究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人人做人人爱在碰一区三区 |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登录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柚木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乳网站 | 亚洲十大国产精品污污污 |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