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西北教育的基石
——西北農村基礎教育滿意度調查研究
(滿意度定量分析算法說明)
對每個滿意度水平賦值1—5分,非常滿意為5分,非常不滿意為1分,設每一水平的滿意度為si(s1=5,s2=4,s3=3,s4=2,s5=1),相應的滿意度分布的百分比為xi,設“總體滿意度”為S,“滿意率”為X,“不滿意率”X',則
每個滿意度si的百分比:;
滿意率:X=x1+x2+x3,不滿意率:X'=x4+x5;
總體滿意度:或(ni為樣本中選擇某個滿意度的人數,n為群體樣本量)
(圖為調查人員進行數據采集課題組提供)
一、調查對象和研究方法
本調查的對象是絲路沿線西北地區陜西、甘肅、寧夏等地97個縣區市330多所中小學的學生、教師、學校領導等學校群體以及學生家長和非學生家長的普通居民、教育局領導等社會群體,其中普通小學102所,其余為九年一貫制學校、普通初中、普通高中或完全中學。
由于西北各省區的人口分布不均,各省區的人口密度比較低,基礎教育規模也不盡相同,因此在問卷發放時,采取方便原則,由各省區的師范大學學生將問卷分發到暑期實踐所在地學校,盡可能多地使各省區不同縣區市有學校入樣。
調查按照相應維度分別編制了學生問卷、教師問卷、學校領導問卷、家長問卷、居民問卷和教育局領導問卷,不同問卷維度的主體內容保持一致。采用分層定額抽樣,根據西北人口規模發放相應數量比例的問卷。根據不同群體、不同維度的對比分析,從而可以了解絲路沿線不同群體對教育發展的滿意度情況。
本研究主要運用滿意率、滿意度,并設置了平均滿意率和平均滿意度分析指標。通過不同地區的不同群體和不同區域群體對不同維度問題的滿意率、滿意度和平均滿意率、平均滿意度數據進行分析,找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從而在此基礎上提出政策改進建議。
二、調查結果統計
調查結果主要是以西北地區不同群體和農村、鄉鎮和縣城不同區域、不同群體、不同維度的滿意度為主,目的是為了呈現西北地區不同區域和群體之間滿意度的共同點和差異點,從而可以更好地了解絲路沿線地區學校和社會不同群體對基礎教育發展的滿意度現狀。
(一)陜西省滿意度現狀
1.學生發展
陜西省不同群體就學生綜合素質而言,家長的滿意率最高,為91.0%,其次為非家長居民89.5%,教育局領導89.3%,學校領導和教師分別為86.7%和83.9%。相比于學生發展的其他幾個方面,不同群體對當地適齡兒童入學率的滿意率比較高,平均滿意率為93.4%。但對當地學校升學率的滿意率差異較大,非家長居民、家長和教師對當地學校的升學率滿意率分別為89.0%、88.8%和88.3%,比較接近,而學校領導對當地學校升學率的滿意率僅為73.4%。
2.師資發展
陜西省不同群體民眾對教師隊伍建設不同方面的滿意狀況較好,平均滿意率均超過了90%,平均滿意度均在3.5分以上。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平均滿意率為94.5%,其中,滿意率最高的是學生,為95.5%,滿意率最低的是教師本身,為92.0%;不同群體對教師班級管理能力的平均滿意率為93.9%,滿意率最低的也是教師本身,為92.0%;不同群體對教師組織能力滿意率平均為93.7%,其中滿意率最高的是非家長居民,為94.1%,學校領導和家長的滿意率接近,分別為93.4%和93.7%。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陜西省不同群體對師資發展的滿意狀況整體較好。
3.課程教學
陜西省不同群體的民眾對學校課程教學總體傾向于滿意。具體來看,不同群體對教學內容的平均滿意率為92.5%,其中學生滿意率最高為95.7%;不同群體對學校教學整體質量的平均滿意率為91.9%,對學校教育質量的平均滿意率為92.0%。
從學校課程教學不同方面的滿意度情況來看,不同群體對教學內容的平均滿意度為3.56,對學校教育質量的平均滿意度為3.43,各群體滿意度較為接近。
4.學校管理
陜西省民眾對目前學校的管理滿意情況較好,滿意率和滿意度都比較高。不同群體對學校安全保障措施的平均滿意率為91.5%,其中滿意率最高的是學生,為94.6%。對學校管理體制的平均滿意率為92.9%,對學校規章制度的平均滿意率為93.0%,對校長管理能力的平均滿意率為93.1%,其中滿意率最高的是家長,為96.5%。
(二)甘肅省滿意度現狀
1.學生發展
甘肅省不同群體的民眾對目前學生發展的各方面的總體評價為“滿意”。具體來看,不同群體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滿意率平均為88.2%,其中家長滿意率最高,為95.9%;不同群體對當地適齡兒童入學率的平均滿意率為91.4%,其中教師滿意率最高,為96.4%;不同群體對當地學校升學率的平均滿意率為90.2%,其中滿意率最高的是家長,為95.6%。
從不同群體對學生發展各方面的滿意度情況來看,不同群體對學生學業成績的平均滿意度為3.51,其中家長對學生學業成績的滿意度最高為3.67;不同群體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平均滿意度為3.47,其中家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滿意度最高,為3.76;不同群體對當地適齡兒童入學率的平均滿意度為3.77;不同群體對當地學校的升學率平均滿意度為3.59,其中家長和學生分別為3.74和3.71。
2.師資發展
甘肅省不同群體的民眾對目前師資發展各方面的滿意度和滿意率都比較高,對教師品德的滿意率平均為93.5%,對教師教學態度的平均滿意率為93.2%,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平均滿意率為94.4%,對教師班級管理能力的平均滿意率為92.6%,對教師組織能力的平均滿意率為93.2%。
從不同群體對師資發展各方面的滿意度來看,不同群體對教師品德的平均滿意度為3.73,其中家長對教師品德的滿意度最高,為3.91;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平均滿意度為3.78,其中家長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滿意度最高,為3.94;對教師班級管理能力的平均滿意度為3.72,其中家長最高為3.90;對教師組織能力的平均滿意度為3.67,其中也是家長最高為3.81。
3.課程教學
甘肅省不同群體的民眾對學校課程不同方面的滿意情況較好,具體來看,不同群體對學校教學內容的平均滿意率為95.7%,對學校教學方式的平均滿意率為92.9%,對教學整體質量的滿意率平均為91.5%,對教育整體質量的平均滿意率為93.8%,其中家長為94.2%。
從滿意度來看,不同群體對教學內容的平均滿意度為3.70,其中滿意度最高的是學生,為3.85;不同群體對學校教學方式的平均滿意度為3.63,最高的也是學生,為3.74。對教學整體質量的滿意度平均為3.56,其中滿意度最高的是家長,為3.80。不同群體對學校教育整體質量的平均滿意度為3.62,其中,滿意度最高的也是家長,為3.71。
4.學校管理
甘肅省不同群體的民眾對學校管理不同方面的滿意率和滿意度都比較高,不同群體對學校管理體制的平均滿意率為90.9%,對學校規章制度的平均滿意率為90.5%,其中滿意率最高的是家長,為93.2%。對學校安全教育的平均滿意率為95.5%,其中,學生、教師和家長滿意率分別為96.0%、96.1%和94.3%。
(三)寧夏回族自治區滿意度現狀
1.學生發展
從滿意率來看,家長學生對于學業成績、學生綜合素質的滿意率分別是94%、95.1%,都是最高的。從滿意度來看,對于學生的學業成績,家長的滿意度最高為3.7。對于綜合素質,滿意度最高的還是家長為3.73。
綜合平均滿意率和平均滿意度數據來看,寧夏不同群體對于學生發展問題滿意率和滿意度最高的都是適齡兒童入學率,其次是學生升學率,滿意率都在90%以上,學生學業成績和綜合素質的滿意率和滿意度居中。
2.師資發展
從滿意率來看,對于教師品德,大部分群體滿意率基本都在90%以上。不同群體對教學態度滿意率都在90%以上。班級管理能力和組織能力的滿意率也都很高,都在90%以上。
從滿意度來看,不同群體對教師品德的滿意度都在3.5以上,最高的是家長,達到了3.91。家長對教師教學態度的滿意度最高,達到了3.9。家長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滿意度也最高,為3.86。不同群體對教師班級管理能力和組織能力滿意度較高,都在3.5以上。
3.課程教學
從滿意率來看,對于教學內容,不同群體滿意率整體較高。對于教學方式,滿意率最高的是家長,為91.7%。教學整體質量較高,滿意率基本都在90%以上。從滿意度來看,對于教學內容,教師的滿意度最高,為3.63。從平均滿意率來看,寧夏不同群體對于課程教學問題滿意率最高的是教學整體質量,其中達90%以上的有教學內容、教學整體質量和教育整體質量。從平均滿意度來看,對不同問題滿意度高低相差不大。
4.學校管理
從滿意率來看,教師對于管理體制的滿意率是94.5%。對于規章制度,滿意率最高的是家長,為90.7%。不同群體對安全教育的滿意率整體較高,都在90%以上。對于校長管理能力,不同群體的滿意率也很高,也都在90%以上。
三、進一步辦好基礎教育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依據地區實際情況,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生發展歸根結底是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了,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以下簡稱《綱要》)中提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一項關乎國家未來發展的重大戰略來看待。
本次調查發現,西北地區不同區域和不同群體,對于學生發展問題滿意度尚有提升空間的是學生的學業成績。學生的學業成績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之一,要繼續提高西北地區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界仍要持續關注提高學生學業成績的方式方法。
《綱要》中提到“重視可持續發展教育、國防教育、安全教育。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這對學生綜合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在方向上提出了指導意見,即促進對學生的德、智、體、美等幾個方面教育的有機融合,從學校具體微觀層面思考如何進行。同時,學界也一直在關注構建學生綜合素質模型,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測評,這也是對繼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所幫助和可以深入的一個方面。但是,不同地區、不同學校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注意地區差異,不可生搬硬套和全部模仿其他學校的經驗。
(二)不斷增強基層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班級管理能力
教師班級管理能力和教學能力,是教師專業能力發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對教師能力發展的需要。教師的班級管理能力和教學能力是兩種不同類型的能力,具體來看,教師教學能力是教師專業能力結構的核心,直接體現在知識教學過程中,影響學生對知識學習的理解程度和速度。目前許多師范院校對師范生開展的教學能力競賽,目的也是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其中教師班級管理能力是教師對以學生組織為主構成的班集體進行的計劃、組織、調節和控制過程的能力,目的是創造條件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此項能力主要是班主任的工作,因此也可以看作是繼續增加班主任的班級管理能力。
《綱要》中提到“完善培養培訓體系,做好培養培訓規劃,優化隊伍結構,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加強中小學校長培訓,重視班主任和輔導員培訓。”,本次調查顯示,西北地區不同區域群體對師資發展問題的滿意率整體較高,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期望值則更高。這表明,西北地區民眾對師資問題的關注始終維持在高位。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要持續關注和不斷加強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班級管理能力。
對于教師教學能力,國內學者提出了教師教學能力結構模型、教學發展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發展機制研究、學科知識學習與教學能力關系研究等不同方面的研究課題。對于班級管理,國內學者提出了班級管理共同體、班級自主管理等研究課題。西北地區學校可以進行各種嘗試,不斷強化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班級管理能力。
(三)不斷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整體質量,改善教學設備
教學質量和教育質量是教育發展整體情況的直接體現,是國家發展教育事業最重要的衡量指標,也是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題中之義。《綱要》中提到“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其中質量的概念非常豐富,但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教育質量一定是教育內涵發展的必然。教學是教育的本質,教學質量和教育質量嚴格說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教育質量的范圍要大于教學質量,而教學質量是教育質量最核心的體現。
根據調查顯示,西北地區不同區域群體對教學內容的滿意率最高,對教育整體質量和教學方式的滿意率較高,而對教學設備的滿意率還有提升空間。提升教學整體質量和教育整體質量,關鍵是要提升教學整體質量。國內學界關于教學質量的研究多從教學質量評價、教學質量保障、教學質量監控等方面進行。西北地區學校可以嘗試構建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評價對象主要是學生和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教學成績進行評價。同時,教學質量的提升還有許多的影響因素,如師資水平、學校環境、校長能力、學生素質等等。西北地區學校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不斷克服影響教學質量提升的阻礙因素,主動地、創造性地思考提升教學質量的方法。
(四)繼續完善學校的管理體制和規章制度
規章制度和管理體制是學校管理關鍵的組成部分,其中管理體制是核心。《綱要》中提到“建立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教育質量上來。”學校管理體制關乎到學校相關利益群體的利益分配。學校的管理體制和制度最重要的目的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人力、物力和財力)來切實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同時,管理體制的好壞直接影響學校各項工作的效率,從而也影響學校教育工作的開展。具體來看,管理體制和規章制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管理體制更多的是一個組織及其運行的規則,而規章制度主要是組織作出的條文規定,規章制度可以反映管理體制的情況。
根據本研究中數據顯示,西北地區不同區域群體對學校管理問題滿意率整體較高,相較而言,學校的管理體制還有提高的空間。目前國內學者關于學校管理體制的研究主要有體制變遷、中西方學校管理體制對比、新課改背景下學校管理體制改革等方面。管理體制的影響因素還有管理決策者的能力、地區文化等。西北地區學校管理決策者要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教育質量上來。要以長遠眼光和戰略思維,根據學校發展實際情況,制定適合學校自身的管理體制。
(五)繼續改善學校的伙食條件和住宿條件
《綱要》中提到“提倡合理膳食,改善學生營養狀況,提高貧困地區農村學生營養水平。”“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機制,均衡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各項資源。”這表明國家重視提高農村貧困地區學校學生的飲食和住宿條件。同時,近期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的《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專項督導辦法》中也提到“實現寄宿生每人一個床位,食堂、廁所能夠滿足學生需要,有必要的淋浴、飲水、取暖和安全設施”。這說明改善貧困地區學校學生的伙食條件和住宿條件還有一段路要走。
農村寄宿制學校的飲食和住宿條件,與鄉鎮和縣城的寄宿制學校尚有一定差距。根據我國義務教育經費財政撥款體制,改善伙食條件和住宿條件,主要是西北地區縣級政府部門要加大經費投入,可是,西北地區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低于東部和中部,縣級政府財政實力偏弱,希望中央和省級政府部門加大對西北地區教育的轉移支付力度。同時,要鼓勵學校自力更生,充分利用和創造有利條件改善學校的飲食和住宿條件,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生活需要。
(作者:《絲路沿線地區農村基礎教育發展滿意度調查》課題組執筆人:洪松松、高文濤、郝文武)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光明日報2016-03-02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