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開啟民智才是縣域電商第一要務

[ 作者:莫問劍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8-08 錄入:吳玲香 ]

為何要做縣域電商?我一直持“富民強縣”的觀點。同全國各地的縣長們交流這個話題,也得到很多類似的答案。但今天,我在與河北省淶水縣縣長朱明新交流過程中,卻聽到一個完全不同的觀點。他認為,縣域電商最大的作用,首先是“開啟民智”,而不是工業品下行、農產品上行。

這個縣長有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要借助這一輪電商發展,將全縣三十多萬人都“輪訓”一遍。他說:“讓全民接受互聯網+,不能功利地去追求馬上要賣多少貨,而是要讓大家的觀念發生變化,要讓大家知道可以借助互聯網做很多事,能夠連接到外面的世界。縣域電商要做起來,要靠全民行動,而不是依賴幾個龍頭企業或者榜樣人物。”他囑咐縣里的電商干部,啟動階段,不要將考核重點放在“賣貨”上,要放在“知識普及、觀念轉變”上。他說:“如果全縣人都輪訓下來,一定會有優秀的電商企業、電商人才脫穎而出。這是一個大概率!”

他的這番話引起了我的深思。說實在的,走遍了全國,絕大多數縣長“在乎”的、“計較”的,基本上都是“農產品上行”,“賣貨”成了各地看得最重的KPI考核指標。有些農村電商平臺,因為過于偏重“工業品下行”,與地方政府迅速過了“蜜月期”,關系急劇降溫。而同時,不少縣域政府在物色各地服務商時,開始將“賣貨”能力作為一個最重要的驗證指標。其實,縣域政府在“賣貨”問題上,對平臺電商、服務商普遍存在“誤解”。當下農產品上行“難”的癥結,政府還沒有意識到。光顧著講自身資源豐富,而忽略了上行必須具備的一些條件。縣域農產品電商化過程中普遍存在缺品牌、缺標準、缺設計、缺特色、缺價值、缺故事、缺品控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就決定了縣域農產品的“上行”,不是一個短期就能解決的難題。所以,那些一上來就將“賣貨”作為第一權重的縣長們,難免會“期望太高、失望也大”的尷尬局面。

前不久,在出席貴州(龍里)“黔貨出山”的高峰論壇時,我有一個發言,標題就叫《黔貨出山出什么?》。核心的觀點,就是建議貴州各市縣的領導,要更客觀地看待電商在貴州農產品上行中的難點,現階段要夯實生態基礎,才能打造出一條黔貨出山的“云高速”。我提出黔貨出山的八個出:出品牌、出標準、出價值、出生態、出人物、出特色、出模式、出平臺。在之后幾天的貴州岑鞏縣和廣西凌云的觀念大課上,我再次系統闡述了這個觀點。包括近期在山西省和山東省的全省示范縣大會上,我也作了類似的呼吁。只是,我不知道有幾個領導聽到了,聽進去了。

言歸正傳。正是因為有了以上的思考,所以,今天當我聽到朱縣長這一番話的時候,我內心十分認同。當下縣域電商很熱,全國各地的縣長們都在摩拳擦掌,希望在這場“千縣大戰”中獨占鰲頭。也正是因為如此,各地不時冒出政府用行政手段攤派“購買量”的負面新聞。大家都將視角投向“買”和“賣”上去了。其實,一個地方電商基礎不具備,僅依靠平臺電商的“運動式”銷售,大部分縣域電商注定會“曇花一現”,甚至包括現在被打造出來的各種“模式”,可能都經不起時間的檢驗。毋庸置疑,工業品下行、農產品上行一定是縣域電商最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只是,這“下行”與“上行”支撐的基礎是什么?我想,這個基礎一定是縣域電商的生態體系,包括我們服務平臺、品牌化、基地支持、供應鏈管理體系以及創新營銷。

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二十多年來,大部分縣域是被“邊緣化”的,“三農”領域更是如此。今天,我們發展縣域電商,本身基礎就很薄弱。更讓人擔憂的是,隨著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時代的到來,電商的技術與模式更是快速迭代,這讓縣域的“追趕”變得更為艱難。事實上,我們很多服務機構,當下往縣域輸送的,正是“傳統電商”本身。如此一來,縣域電商想如城市電商一般發展,難上加難。

信息文明時代勢不可擋地來臨了。自然,如果方法、措施、手段得當,這何嘗不是縣域迎頭趕上,甚至“彎道取直”的一次重大機會?縣域已經落后,所以要有緊迫感,時不我待。但縣域不能因為落后本身,而變得急功近利,不尊重規律地“搶道換檔”,欲速則不達。

所以,我贊同“開戶民智”正是縣域電商第一要務的觀點。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今日頭條(頭條號 / 天地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午夜影院 | 日韩免费福利视频播放 | 中文字幕乱码2国语自产 |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 | 久久久夜夜嗨免费视频 | 五月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