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名片:郭占武,陜西省禮泉縣袁家村黨支部書記,袁家村關中印象體驗地創始人和設計者。自2007年帶領全村發展鄉村旅游,主打關中民俗體驗。如今,袁家村已陸續恢復建設有康莊老街、關中小吃街、回民街、祠堂街、書院街、酒吧咖啡街、藝術長廊,還有袁家祠堂、煙霞草堂、關中戲樓等,被稱為“陜西的麗江”,榮獲“中國十大美麗鄉村”榮譽稱號,國家4A級旅游景區。
筆者:有人說,從袁家村看到了中國農村的楷模、中國農村的希望、中國農民的榜樣、中國鄉村的未來。你怎么看待袁家村的成功?
郭占武:其實,很多人對袁家村的了解很有限,認為袁家村跟別的“小吃村”差不多。實際上,袁家村的成功是村干部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典型,也充分說明了一個好的帶頭人對鄉村發展的重要性。認清這點,對袁家村便會是另外一種看法。
村支書是發展的核心。袁家村鄉村旅游發展起步時,我的精神可以傳達到每個干部、每個作坊、每個村民。現在發展比較成熟了,村支書就主要負責村里的發展方向和村干部隊伍的管理,對于村里的企業,我們已經開始推向市場。
講到袁家村這些年的成功,我認為鄉村旅游確實是我們探索的一條成功途徑,但并不是袁家村發展的核心,也不是最終目的。要打造百年袁家村,核心在于產業的發展。從2007年至今,袁家村的產業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從關中民俗旅游,到發展鄉村度假游,再到現在發展農副產品產業鏈。一步一個腳印,袁家村都是在不停地探索,由村干部帶著村民一起致富。
因為村干部沒有商業目的,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讓村民共同致富、持續致富,所以袁家村的運作方式和其他鄉村有很大不同。我們就是希望讓農民掙錢,讓產業發展更久遠。應該說,中國鄉村中,充分了解農民和農村,將旅游產業與農民融合得最好的,袁家村算其中之一。
至于說在袁家村看到了中國農民的榜樣,的確,我們的村民也稱得上是新時期的村民。為了把產業持續下去,我們把教育農民放到了第一位,成立了農民學校,并專門設有“明理堂”,由德高望重者主持,村干部、村民和商戶代表參加,誰有問題都可以上明理堂,講明道理,化解矛盾,解決問題。這也是我們構建和諧鄉村的一個創舉。現在大家都齊心協力,以主人翁的姿態對待村子的發展。
筆者:袁家村由原來的62戶人家286人發展壯大到如今的3000多人,外村人占了很大比例。袁家村是如何平衡這兩部分人的關系的?
郭占武:如今的袁家村,農家樂、小作坊、酒吧等經營者已多達3000多人,袁家村人自己經營的只占到3成左右。很多人可能會問,我們為什么允許外地人在自己的地盤上和自己競爭、掙錢?因為我們要實現的是共同富裕,要做的是百年袁家村。
袁家村原來只有62戶人家,50多戶農家樂,如果關起門來搞,怎么也發展不到如今能夠代表陜西關中民俗體驗地的程度,也不會有現在的人氣,本地經營戶也不會有現在這樣的高收入。我們現在做的就是打造平臺,讓更多的人把袁家村當家,自覺維護這個家的繁榮。通過搭建農民創業平臺,袁家村里家家有生意,人人能就業;而通過優勢項目股份化管理,大家入股享收益,又很好地平衡了收入差距問題。如今,不管是外來商戶還是本地商戶,大家都把袁家村當成“家”。
袁家村絨花咖啡的老板郭新海原本在城里經營茶樓,是最早來到袁家村創業的代表。他熱愛袁家村,熱愛鄉村生活,我們為他施展才華提供平臺,他先后創意設計出一系列獨具特色的關中老茶樓、老酒坊、時尚酒吧、咖啡吧、生活客棧等作品,成為村里的亮麗名片。袁家村還將為他提供更大的空間,更好的機制,讓他有更大更好的發展。
同時,我們的產業在帶動就業和周邊休閑觀光鄉村旅游發展方面也做出了貢獻。現在常年有2000多人在袁家村打工,很多外來商戶已在袁家村安家定居,袁家村旅游還帶動周邊和旅游沿線1萬多位農民通過出售農副產品和提供服務增加收入。自己有錢賺,還能帶動別人共同富裕,袁家村人有這個底氣,也有這個胸襟。
筆者:現在,鄉村旅游遍地開花,各式各樣,其中不乏仿效袁家村的。如此多的“袁家村模式”興起,對袁家村會有什么影響?如何避免同質化?
郭占武:從去年到今年,陸陸續續復制“袁家模式”的在陜西就有70多個鄉村,這其中有做成的,有在做的,還有想做的。有人問我們怕不怕,我們的回答是“一點都不怕”。因為所有模仿我們做的,沒有一家跟我們是一樣的,我們是一個村子在做,全民皆兵,做的是產業鏈。
說到復制問題,說明大家已經分清了“李鬼”和“李逵”。袁家村的運作,出發點是為了幫助農民共同致富。目的決定做法,袁家村從最初的小吃街開始,慢慢培養新的業態,發展鄉村度假,引進酒吧街、藝術街、回民街、祠堂街,如今已帶領全村村民和外來村民共同致富。我們一直致力于發展的產業都是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的,尋求的是有生命力的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現在有一些古鎮或者古村,看起來也是仿古,也有關中小吃,表面上跟袁家村沒什么兩樣,但實際上,因為投資的問題、收益的問題,往往質量難以保證,運作難以持久。
別人要復制,我們沒辦法左右,而且也不能說別人就一定是失敗的。從商業的角度看,人家以賺錢為目的,只要有收益,哪怕很快就倒閉了,也是一種成功。袁家村不同,我們有遠大夢想,要做的是百年袁家村,讓老百姓可持續地致富,所以,我們追求的是長遠的產業發展。
在避免同質化的問題上,就是4個字:因地制宜。袁家村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關中小村,沒有什么旅游資源,我們能把旅游做到現在這個程度,最大特色就是因地制宜。袁家村的主題是關中民俗,為什么我們不做紅色旅游、不做唐昭陵,因為那些跟我們的生活沒有直接聯系,我們要做的是關中地地道道的農村生活。我們說的話、我們的衣著、我們的很多東西,都是關中民俗的一部分,就這個東西我們能做,別的我們做不了。袁家村的產業一直在完善提升,正在走鄉村度假的道路、走農副產品產業化的道路,這些都是因地制宜的結果。
筆者:現在都在講“旅游+”,袁家村如何做好這道加法?
郭占武:袁家村的“旅游+”,“+”的核心是品質。不管是我們的小吃還是農副產品的供應,我們首先給游客保證的是品質。
旅游作為一個綜合性產業,涉及的行業多達百種,但我們選擇的“旅游+”的產業,一定是高品質的。比如現在我們引進的以民俗創意文化為核心的系列化、高端化、個性化產品,酒吧街、藝術街等,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袁家村的品質,我們要逐漸培養一些小品牌,跟著大品牌走出去。盡管這些產業現在可能賠本經營,但從長遠來看,營造的這種文化氛圍實際上是增加了鄉村的造血功能,是一種大業態的完善。村里所有的藝術家都是袁家村的無形財富。
筆者:袁家村的未來是如何規劃的?有沒有走出去的打算?
郭占武:袁家村能走出去的只有兩樣東西:思路和經驗。通過多年運營,袁家村可以說是將旅游產業與農村農民融合得最好的一個村子,我們有自己的發展經驗,有專業的團隊,不論是規劃設計還是招商運營,袁家村已經做好了走出去的準備。
未來袁家村要做兩件事:一是旅游發展,二是三產融合。我們現在在陜西做的是袁家村·關中印象,未來將把自己的思路和經驗帶到全國,結合當地的特色,打造出更多袁家村印象。我們的目標就是讓全國的游客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去找不一樣的袁家村。
在三產融合方面,我們將通過品牌帶市場的方式,用三產帶二產,二產帶一產,致力于將袁家村的農副產品賣到全國。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樹品牌拓市場,通過袁家村這塊金字招牌,帶動更多小品牌走出去。
筆者:你對未來鄉村生活的憧憬是什么樣的?
郭占武:傳統意義上的鄉村似乎都在相對偏僻的地方,遠離城市,而未來美好的鄉村生活,首先一定是要方便,這需要通達的交通,完備的配套,比如醫療、教育、公共服務等支撐。此外,鄉村淳樸的民風民俗不可少,鄰里之間關系和睦,相處融洽,生活豐富多彩。再就是產業的支撐,美好的鄉村生活也必須有經濟保障,要有產業支撐農民持續致富。
在城鄉統籌發展的今天,鄉村發展一方面看物質文明,另一方面還得看精神文明。如果只注重物質文明而忽略了精神文明,美麗鄉村的魅力難以持久。
以袁家村為例,村里注重精神文明建設,弘揚傳統美德,倡導無私奉獻,堅持誠信為本,最終給游客呈現一個古樸典雅、誠實守信的美麗鄉村的模本。在千篇一律的“小吃街”轟炸下,我們在做的就是用鄉情和小吃留住“關中味道”,用匠心和誠信保障食品安全。
這是一種民間的、自發的道德約束。多年來,捍衛食品安全是袁家村發展的有力保障,是旅游發展的生命線。每一道小吃,村民都按照傳統工藝制作,沒有添加劑,所有原料統一由村里的作坊供應,不得私自外采,一旦發現,取消經營資格。久而久之,村民們都把食品安全當成堅守的底線,自律互律蔚然成風。大家把游客當自家人,在留住關中味道的同時,也守住了秦川鄉情,對外打造了一張淳樸而精美的旅游名片。
精神文明的內涵遠不止于此,還包括誠信經營、彬彬有禮、孝敬老人等。在袁家村,游客還能體會一種氛圍、一種文化,比如整潔的街道、熱情的服務、悠閑的老人、詩意的民宿、小資的咖啡館、古樸的書店等,愜意的鄉村生活方式,使鄉村旅游呈現出持久魅力。
也就是說,鄉村生活一定要有文化。袁家村惟德書屋的主人宰老師,原來是大學老師、報社記者,現在一家人在袁家村生活,樓上有幾間客房,院子里可以品茗,有點微薄的收入。他喜歡讀書、運動,享受田園生活,也幫助我們做些農民教育工作,這就是我們推崇的袁家村生活方式。我認為宰老師一家是袁家村未來發展的一個縮影,最終我們要做的是生活。如果像宰老師這樣的文化人能在這里長期生活,那么所有農村問題都解決了,所有農戶問題也都解決了。
鄉村的味道,家的味道,自然的味道,文化的味道……那是一種難以拒絕的生活方式。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旅游報 2016年09月05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