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是各級黨委政府的責任,但這不等于說讓干部干得熱火朝天,貧困戶在家坐著拿錢。近來簡單的“給錢—拿錢”式扶貧凸顯出兩大問題:一是這叫“走捷徑”。時間緊、任務重,扶又一下子扶不太起來,好些困難得下水磨功夫,還是給錢最簡單。財政沒錢也不要緊,讓企業參與嘛。二是容易養懶漢。坐著能拿錢,誰還起來干?貧困戶失去了主體性,人窮疊加上志短,甚至還有了歪理:你不給我錢,你的任務完不成,到時間“軍令狀”治的是你,你看著辦吧!
扶貧不是一句空口號,得有真辦法、實舉措、硬功夫。
筆者認為,塞手里鋤頭容易,教會人鋤地難,而后者才恰是最關鍵的一步。扶貧要“授人以漁”,要有足夠的韌勁和勇氣,為人民群眾選好項目干好事,才能帶領群眾奔向小康幸福生活。一要因地制宜。要找準路子、突出特色,不斷提高扶貧開發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堅持“對癥下藥”,因人因事因地因時施策,做到精準滴灌、靶向治療。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幫助鄉親們尋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幫助貧困戶找準致貧原因、定準幫扶措施、選準發展項目,送政策、送信息、送技術。二要示范帶動。要能人帶村,切實把貧困群眾當家人,把貧困群眾的事當家事,對涉及農村困難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要充分聽取困難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充分考慮困難群眾的承受能力。三要突出實效。切忌喊口號,變輸血為造血,從根本上破解貧困地區的發展難題。注重經驗實績運用推廣,對扶貧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經驗好典型及時發現總結推廣。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