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意見》,明確了新時期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政策措施和組織保障,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做好這項工作的綱領性文件。(1月25日 人民日報)
自2007年以來,中央先后出臺了鼓勵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相關措施,各地先后推行了大學生村官制度、“三支一扶”、特崗教師等基層人才計劃,源源不斷地向基層輸送年輕大學生,補齊了基層人才不足的短板,增強了基層組織的活力。
年輕大學生在城市度過大學生活,見慣了城市的燈紅酒綠,見慣了城市的繁華,也感受到了城市的便捷生活,對于廣袤的農村地區,感覺非常陌生,覺得工作沒有前途,生活不太方便,對于大學生而言,完全缺乏吸引力。但是人才的成長不能僅限于一時一地,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廣大的農村地區還有很多任務沒有完成,城鄉二元結構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這些問題之所以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最大的制約因素是基層人才的匱乏。而農村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擁有廣袤的天地,卻亟待有知識、有文化、有闖勁的年輕人去深入挖掘,正因為人才的相對缺乏甚至是匱乏,導致了廣大的農村地區,尤其是西部農村還需要被扶貧,廣大基層對農村人才可謂是“求才若渴”。
對于年輕大學生來講,城市人才濟濟,或許可以通過努力在城市謀得一份“差事”,但是面對城市激烈的競爭,如果沒有特別的技能,或者特別的才能,抑或自己的所學與所從事的工作專業不對口,或許只能“泯然眾人”,碌碌無為地度過一生。然而,如果可以退一步做出抉擇,選擇擁有豐富資源的農村地區,或許可以發揮自己的所學所思,既可以為國家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也可以為自己的人生書寫濃墨重彩的一筆。
對于國家來講,高校畢業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他們掌握知識、充滿朝氣、富有闖勁,早已成為廣大基層干部人才的重要來源,是基層更富有生機和活力的保障。“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基層的穩固,基層的發展離不開人才隊伍的建設,廣袤的基層有利于大學生的盡快成長,充滿朝氣的大學生也有利于增強基層的活力,進一步改善城鄉二元結構,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