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程管控 標本兼治 依靠技術創新確保食品安全
要從根本上解決我國食品安全問題,應該對食品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等各環節實施全程管理和監控。這需要激勵廣大科技人員不斷創新,促進食品產業在生產、存儲、加工、流通等方面的技術革新,通過科學技術確保食品安全。
2017年6月30日,由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指導,中國經濟網、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聯合舉辦的第九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責任論壇暨食品安全創新技術、示范項目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論壇上,專家紛紛表示,近年來中國食品安全有了長足進步,但要從根本上解決我國食品安全問題,還須標本兼治,對食品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等各環節實施全程管理和監控,這需要激勵廣大科技人員不斷創新,促進食品產業在生產、存儲、加工、流通等方面的技術革新,通過科學技術確保食品安全。
農藥殘留檢測實現信息化
“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實現電子化、自動化、視頻化,這相當于只用一個軟件程序、一臺電腦,相關狀況就一目了然。以前不敢想的事情在信息時代已經成為現實。”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龐國芳在第九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上透露,農藥殘留檢測信息化可以針對農藥殘留問題實行科學指導、整治和改革,在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中發揮重要作用。
但是,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如何實現電子化,報告如何實現自動化,如何實現視頻化?“這是信息化時代農藥殘留面臨的三大挑戰。”龐國芳說,檢測技術要實現電子化,最重要的是對常用1200多種農藥殘留作出分析研究,再給每一種農藥建立電子身份證,然后把整個分析程序形成一個軟件,植入到儀器當中,也就是用電子標準替代過去的實物標準。
農藥殘留分析自動形成報告是最難的。為了讓農藥殘留報告實現自動化,需要建立10個網絡實驗室,再建五大基礎數據庫,這五大基礎數據庫里有一個農藥殘留指標,“指標不是一個死板的數據,它是多維的,包括產品的產地數據、樣品名稱數據、目標農藥數據等。”龐國芳說,如今這項技術已覆蓋全國23個省會城市、286個縣區、600個采樣點,從2015年運行到現在,一鍵下載,30分鐘左右就能完成農藥殘留檢測報告。
“農藥殘留報告最主要目的是形成一個風險分析圖。”龐國芳表示,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中提出,要強化農藥殘留的治理,力爭到2020年,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農藥殘留檢測信息化技術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有效數據,對治理農藥殘留問題的措施制定也提供了重要依據。
將現代科技融入企業生產
面對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食品企業應當如何運用好先進技術,確保產品質量的安全?在“不創新,無未來”論壇上,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福泉坦言,創新已成為伊利的一種態度,也是伊利夯實食品安全基礎的重要抓手。
陳福泉表示,云計算、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科技的興起,對全球食品安全影響深遠,推動這些現代技術和食品產業融合,有利于探索食品安全的未來路徑。“伊利已確立了互聯網思維,不斷升級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統。”陳福泉舉例說,購買伊利嬰幼兒配方奶粉時,消費者通過手機掃描產品包裝上的二維碼,可輕松查詢到該產品從奶源端到市場銷售端的27項詳細信息,真正實現買得放心、喝得安心。
科學技術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食品安全官羅之綱對此表示認同。“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消費者的信任,消費者的信任源于食品安全。”羅之綱認為,用科學技術來推動食品安全是最有效的做法。
羅之綱介紹說,從2015年開始,康師傅對方便面用油體系實行嚴格管理,除一套高于國家標準的內控要求外,油脂進廠后還要接受一連串的加工過程管理,這使油脂的裂化程度得到了嚴格控制。國家標準對安全要求是在27%以下,康師傅經過兩年的研究,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做到了低于國家標準30%以上,使得產品安全更加可控。“康師傅提升食品加工檢測技術和安全管理技術,是希望能夠給所有消費者提供更好更安心的產品。”羅之綱說。
大數據助餐飲業加強監管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外出就餐的頻次越來越多,餐飲業的食品安全問題也備受關注。
“餐飲業是個復雜行業,貫穿第一產業的農業,第二產業的食品加工業,第三產業的餐飲服務業,分布廣、鏈條長。”美團點評集團首席食品安全官鐘永健表示,餐飲業雖然橫跨一二三產業,但大多數從業者都是“中小微個體”企業,而且數量多,行業治理有難度。特別是這兩年迅猛發展的互聯網餐飲平臺,在帶給人們便利的同時,也因為問題頻發飽受爭議。
鐘永健認為,對于美團點評集團這樣一家“互聯網+餐飲”的平臺型企業,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要兩手抓,一手抓落實主體責任,一手抓推動社會共治。特別是要確保平臺上許可證的真實有效、確保送餐過程當中不被污染、確保消費者提出的投訴能夠得到及時處理。
“互聯網餐飲平臺接受了大量消費者反饋,這些反饋、點評、口碑可以反過來維護舌尖上的安全,實現餐飲業共治。”鐘永健介紹說,每年8月份,美團點評平臺上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對餐廳的差評主要集中在自助餐和火鍋,抱怨最多的就是清潔衛生問題。所以,要提升暑期餐飲業質量安全水平,各地監管部門應該重點抓好自助餐和火鍋的清潔問題。“這也是發揮互聯網平臺尤其是大數據的優勢,讓好口碑助力優質餐飲企業發展,讓壞口碑監督、倒逼那些做得不好的餐廳,最終實現餐飲業食品安全的共治共享。”鐘永健說。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2017年07月02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